基于GRA法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关系研究

2016-09-22 09:08王艳华
金融与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关联度

■李 娜,王艳华

基于GRA法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关系研究

■李娜,王艳华

文章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微观调研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通消费与收入的相关系数最高;从区域看,整体上灰色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支出是食品、居住和通讯支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与收入灰色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交通费、交往礼金和居住支出。从收入分组来看,整体上高收入组的发展型消费与收入灰色关联度比低收入组的要高,这表明高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低收入家庭要小,即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用于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会随之增加。

人口结构;食品消费;灰色关联分析

李娜(1986-),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金融理论与政策;王艳华(1968-),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吉林长春130118)

一、文献评述

消费支出结构和收入结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经典消费理论均表明: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关系的研究,多基于回归模型。周建(2013)等以微观个体行为为研究据点,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框架下构建了具有消费与收入结构效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消费与收入的结构效应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收入影响不同商品类消费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个体消费差异依赖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的机理,但作者仅对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而没有相关分析。陈波(2013)运用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需求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人们对医疗保健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呈跳跃式增长。李翔、朱玉春(2013)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主导消费结构开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张铁想(2014)等运用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基本消费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仍占主要地位。

在已有的研究中,囿于微观数据缺乏,国内学者基本上采用宏观数据。刘敏、曹衷阳(2011)在分析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门槛效应时,使用的就是1987~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证实了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呈现递减态势。温涛、田纪华等(2013)在剖析农民收入结构对其消费结构的总体影响以及区域间差距问题的时候运用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农民各项收入对分项消费的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最大,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支出倾向最大。胡日东、钱明辉等(2014)在研究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影响过程中,运用2001~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果证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时城市居民在食品消费上的支出比例增大,在居住消费上的支出比例减小;同时农村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消费上的支出比例会提高,在家庭设备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上的支出比例会减少。以上研究者虽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实证分析,但均运用的是宏观数据,本文则运用微观调研数据,对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分析。

消费结构会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有逐步升级的变动趋势。王承宗(2014)的研究显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食品消费支出比例逐年下降,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这些都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郑志浩、高颖等(2016)对收入增长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演变前景进行预测,认为随着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持续增长,食物支出水平会持续提高,且食物支出占消费的比重会持续降低。本文将收入分成不同的组别,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结构和收入的关系。

二、方法与数据

(一)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分支,也就是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的几何关系及其相似程度判断其关联程度,进而明确各因素对系统的关联程度,从不完全的信息中找出影响系统的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和现象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方法。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机理,参考了胡振(2015)的公式。本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主要使用了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MS6.0以及Stata11.0。

(二)数据及指标

本研究使用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CCFR)“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研究”课题组2012年7月到9月的调查数据,调研城市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地区。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调研共选择2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级以上城市。在确定城市子样本时,根据城市小区地理分布和人口分布来选择小区,然后对小区进行随机抽样,共收集有效样本3122份,其中东部地区1180份、中部地区992份、西部地区950份。CCFR的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家庭消费和收入方面的信息。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tata11.0来完成。出于家庭间收入差距和消费结构上的差异,研究使用家庭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数据,而非家庭的年总消费和总收入。表1是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收入方面,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50720元,分地区看,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少,东部地区收入的方差较大,说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19910元,分地区看,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小。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一)收入与家庭消费结构的相关分析

结合国家统计局及郑志浩、赵殷钰(2012)的做法,将样本收入分成高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五个组别。这样分组的作用在于可以更加细致的考察出不同收入水平下,各类消费和收入的关联度。此外,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的现实,还计算了东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程度。

表2是收入与各类支出的简单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与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的三个顺次是: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交通消费,与收入相关系数最小的三个分别是:教育消费支出、家庭居住支出、家庭设备支出。食品消费支出之所以与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可能原因是当前整体来看,食品消费支出仍然是居民家庭支出中占比最高的。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

(二)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区域差异

图1给出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与消费结构灰色综合关联度,这里灰色综合关联度是根据分辨系数取0.5计算出来的。从全国整体看,食品等十三类消费中,和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是:食品消费(0.96)、居住支出(0.92)、通讯费(0.89),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消费是:交通费(0.63)、保险(0.62)、教育(0.54)。东部地区消费结构和收入的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是:交通费(0.91)、公益捐赠(0.91)、通讯费(0.90),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消费是:居住支出(0.61)、文娱应酬(0.58)、教育支出(0.57)。中部地区消费结构和收入的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是:交往礼金(0.90)、保险(0.90)、通讯费(0.89),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消费是:医疗费用(0.58)、教育支出(0.56)、交通费(0.56),这三类关联度比较接近。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和收入的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是:居住支出(0.90)、公益捐赠(0.85)、家庭设备(0.84),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消费是:保险(0.67)、教育支出(0.66)、食品消费(0.60)。

表2 简单相关系数

图1 东中西部地区收入与消费结构灰色关综合联度

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消费结构与家庭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差异甚至是非常大的。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教育支出与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比较小,教育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差异较小。还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医疗费用、文娱应酬保险、家庭设备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8以上,即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中,发展性和享受型的支出与收入更密切。与东部地区相对应的,西部地区交往礼金、文娱应酬等享受型消费的关联度很低。

(三)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收入分层

图2是不同收入组别中消费结构和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折线图。从高收入组看,各类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支出是:食品消费(0.95)、交通费(0.93)、赡养支出(0.91),灰色综合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支出是:公益捐赠(0.75)、居住支出(0.67)、教育支出(0.50)。从中等偏上收入组看,各类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支出是:公益捐赠(0.89)、衣着(0.73)、保险(0.72),灰色综合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支出是:通讯费(0.53)、交往礼金(0.53)、医疗费用(0.52)。

从中等收入组看,各类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支出是:衣着(0.93)、家庭设备(0.90)、医疗费用(0.90),灰色综合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支出是:交通费(0.66)、交往礼金(0.64)、教育支出(0.60)。从中等偏下收入组看,各类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支出分别是:赡养支出(0.84)、交往礼金(0.83)、公益捐赠(0.80),灰色综合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支出是:保险(0.54)、交通费(0.54)、教育支出(0.53)。从低收入组看,各类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高的三类消费支出分别是:文娱应酬(0.90)、教育支出(0.88)、保险0.85),灰色综合关联度最低的三类支出是:居住支出(0.56)、衣着(0.54)、通讯费(0.53)。

图2 东中西部地区收入与消费结构灰色综合关联度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交往礼金支出与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在不同的收入组别下差别较小。而子女教育支出在低收入组别中与家庭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是五个组别中最高的。中等收入组别的居住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在不同收入组别中是最高的,说明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支出与收入水平关系更紧密。高收入组别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家庭设备支出、通讯费、交通费、赡养支出、保险支出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8以上,说明高收入群体伴随着收入的提高,可能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低收入组别的衣着支出、通讯费、居住支出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在0.6以下,关联度较低。从低收入组向高收入组的各类消费与收入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变化可知,消费逐渐由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逐步向教育、交通、保险等发展性消费,以及文娱应酬等享受型消费过度。

四、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区域上,东部地区发展性和享受型消费与收入的关联度更高,而西部地区生存型消费的关联度更高。收入组别上,低收入组别生存型消费整体的关联度更高,高收入组别的生存型和消费型的消费与收入的关联度更高。在新常态背景下,在制定刺激消费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及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的特征,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才能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取得与预期相一致的效果。

[1]周建,艾春荣,王丹枫,唐莹.中国农村消费与收入的结构效应[J].经济研究,2013,(2):122~133.

[2]陈波.不同收入层级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变化趋势——基于AIDS模型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3,(04):14~20.

[3]李翔,朱玉春.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研究,2013,(01):76~78.

[4]张铁想,刘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03):55~59.

[5]刘敏,曹衷阳.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居民收入差距视角[J].软科学,2011,(11):30~35+41.

[6]温涛,田纪华,王小华.农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总体影响与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3):42~52.

[7]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05):75~87.

[8]王承宗.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4,(6):35~40.

[9]郑志浩,高颖,赵殷钰.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6,(01):263~288.

[10]胡振,何婧,臧日宏.县域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3):271~277.

[11]郑志浩,赵殷钰.收入分布变化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在外食物消费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2,(7):40~50.

F124.7

A

1006-169X(2016)07-0016-04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S617)资助。感谢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CCFR)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研究”(71232003)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关联度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