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

2016-09-22 13:59周矿华
考试周刊 2016年6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

周矿华

摘 要: 文章结合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实际,运用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体育教师 情感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1842—1910)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与实际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6o%左右的差距。”这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力潜力中的积极作用。如果说智力因素有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判断、巩固等功能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有动力、定向、强化等。因而,非智力因素关系到个人学习活动的效率、价值、成败。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就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情感是认知学习的动力。

幼儿师范学校的办学任务,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师资。因而,对幼师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幼师体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除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外,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注意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情感融洽,才能强化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师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与学生,孜孜追求、诲人不倦、乐于奉献。

从心理学角度看,作为自然的人,在周围环境等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个体或群体活动,也会受到心理情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样,在幼儿师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情绪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孜孜追求。幼师体育课程教学及训练环节复杂,大专、中专等班级多样化。尤其是担任室外体育课,或许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四季变迁、冷暖自知。体育教学既是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缺少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二是要真正关心热爱学生。关心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要求,更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是巨大的精神鼓舞和特别的感召力。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以更大的韧劲克服各种障碍,发挥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能促使学生信任教师、亲近教师,从而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三是要真正对学生具有足够的耐心。真心对待学生不是一句空话。由于幼师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不易于掌握,容易产生厌倦感等心理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热情及足够的耐心等。一位性格温和、工作负责且有耐心的老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如果情绪不稳、性格暴躁,甚至动辄讽刺挖苦学生,则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活动何谈成功?

二、教师要对学生具有殷切期待之情。

幼儿师范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除田赛、竞赛项目外,还有韵律操、健美操、广播操、幼儿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动作要领复杂,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此时,教师若能用鼓励、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不厌其烦地指导,那么学生会感受到这种殷切的期待之情,激发活力,消除畏难、退缩等情绪,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完成规定动作。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具有期待之情非常重要。一个期待、赞许的目光眼神,是对学生思想上、心灵上最大的鼓励,无形中会获得自立、自信、自强的勇气,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效应。若漠视学生,对学生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流露出失望、厌倦等消极表情,则学生会产生相应的消极感应而灰心丧气,放弃新的尝试与探索。

可见,在幼师体育教学及辅导活动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挫折,教师都要对受教育对象具有殷切的期待之情。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探求练习方法,把握努力方向,从而实现超越自己、战胜自我。

三、增强语言表达感染力及教学活动的愉悦性,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涛。

常言道:“意美以感人,言美以感耳。”教师使用生动、情趣的语言,将使教学渗透强烈的情感色彩。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和鼓动性,比如时而急促、时而舒缓,配之抑扬顿挫,辅以眉飞色舞,会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对教学重点、难点“重锤敲打”、适当反复;启发思维想象时,以声传情,并辅之适当手势;或故意加强、减弱某个音节,会很快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记忆的持久。

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愉悦。卢梭在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为此,教师要面带笑容,表情自然,动作优美大方,语言热烈生动。先讲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寓言故事或生动有趣的幽默笑话,将课堂带入轻松、愉快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会遇到烦恼、忧虑的事情;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注意规则或安全防范,易发生矛盾摩擦、意外受伤等现象,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各种忧愁、烦恼等情绪。若将这种受到意外干扰而产生的消极因素带进课堂,甚至向学生发泄不满,则势必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可见,教师注意增强语言表达感染力及教学活动的愉悦性,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使师生之间以神传情、以言传情、以情感人而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使情感成为学生认知学习的推动力,实现“寓教于动”、“寓教于乐”。

四、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心理学原理揭示,情境中的诸因素对情感的产生会起到诱发作用。幼师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意接受各种新事物。但因大部分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生理、心理不太成熟,所以,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怀有宽容之情,体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或所犯的错误,驱使学生勇于纠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对教师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唤起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情感因素。熟练运用各种教法,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情感,打开学生心扉。倘若仓促上阵,难以进入角色,教学内容会显得浅陋,教学情景会显得单调、沉闷,教学过程会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搞好“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创设“乐学情境”,穿插使用诸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渲染意境”、“突出片段”、“巧用归谬”、“创设小高潮”、“擂台赛”等,既给学生以知识的甜果、视野的开阔,又使学生产生疑问或好奇,一种情绪上的感染、思维上的激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幼师课程标准的设置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双边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相互间情感交流过程。师生间建立起这种和谐的情感联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除了常规体育教学之外,课外活动辅导、学生技能考核等环节,情感原则也是贯穿始终的。因此,要强化情感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真正提高幼师体育课教学效率,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农村转岗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四条建议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体育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七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