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9-22 12:26钱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善思有效课堂问题意识

钱萍

[摘 要]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一个核心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大胆地问,有目的地问。

[关键词]有效课堂 问题意识 敢问 能问 善思 巧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5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探究始发于问题,探究性学习是有效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和释疑能力,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保证。下面我就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能思善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现实的背景常常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情境和源泉,这使得同一个知识对象可以有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情境,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我创设了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沸羊羊和美羊羊跳绳的情境,在已知喜羊羊跳了45下的基础上,给出美羊羊比喜羊羊多跳了23下、沸羊羊比喜羊羊多跳了39下,让学生思考美羊羊和沸羊羊各跳了多少下。学生非常乐意把自己融入情境中,因此很快提出问题,并充满激情地去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他们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这样的情境教学是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新知,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情境是实现新课教学目标的有力助手,是联系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纽带,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有效模型,同時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二、走入思考深处,使学生乐学巧问

有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学生却无动于衷,导致课堂出现不和谐的冷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此,学生的学习才是最合适、最有效的,学生也才是最会思考和提问的。

例如,教学“第几”时,我根据教材情境图重新设计了极具趣味的童话故事:“小松鼠、小狮子、大象、长颈鹿、小精灵参加森林音乐会,在排队买票时出现了争执,因为他们谁都想排前面(黑板上凌乱地贴着5个小动物的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混乱的状态呢?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展示情境以后,我让学生独立动手排一排,再进行交流与反馈。这一童话故事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为媒介,可让学生发挥个性,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思考深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利用知识产生的背景走进学生思考深处

将问题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或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和“认识小数”时,教师要熟知分数和小数是劳动人民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时产生的。根据这样的背景,教师可以创造测量的问题情境,当不能用已学的数表示结果时,就会使学生产生认识新数的强烈愿望。此时再教学分数和小数就水到渠成,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2.利用熟悉的生活热点走进学生思考深处

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群体,接受的信息不仅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家庭和媒体。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鉴于学生对2014年3月的马航失联事件的关注,我先让学生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有学生提出:“要是能精确地确定失踪的飞机的位置,就可以采取救援行动了。”这个问题是开展的教学的着力点,于是我趁机将知识点抛出来:“物体的精确位置和方向和距离有关。”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进行加工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教学生动自然,消除了学生理解知识的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走进学生思考深处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互动,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奥秘,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活跃其思维。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先分小组操作,然后将结果展示出来。学生操作时,我进行巡视。操作完毕后,我把学生的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分别展示出来。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做法就会产生疑问,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是一堂需要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感知新知的概念课,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理解分数究竟是什么。在提问和探究中,学生可充分感知了解知识的由来,从而把知识学得更透彻。这样的课堂,利用多媒体,直观,简单又有实效。

三、把握提问的点,让学生问有所值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意识都是活的,协调互助。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提问,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问在教材重、难点处,有研究价值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请学生举例介绍已经学习的分数。同时,我将学生所说的分数全部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对于这些分数,你想研究它们的什么?”在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我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这样,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在学生的提问和思考中一一得到解决。

2.问在课堂“知识建构处”,有体系价值

教师不仅要把零散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且要督促学生养成思考前后联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好习惯。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思维过程。

例如,教学“8的口诀”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始猜测。我接着提问:“老师的年龄和今天学习的8的乘法口诀有关,你能通过问老师3个问题,猜出老师的年龄吗?”于是学生开动脑筋,不断提问,最终得出结果。这样便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理与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堂课的事情,是应该贯穿在学习的始末。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 “提问”与“释疑”的关系,重在学生的善思和巧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善思有效课堂问题意识
乐学善思 独行如众——写在《翟咏文存》出版之际
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