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2016-09-23 06:26魏小利王小永温慧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丁苯康复训练入院

吕 敏 魏小利 王小永 王 颖 温慧军△

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 1)神经内二科 2)康复医学科 宝鸡 721008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吕敏1)魏小利2)王小永1)王颖1)温慧军1)△

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1)神经内二科2)康复医学科宝鸡72100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脑梗死;丁苯酞;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为150万~200万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70%[1]。该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早期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均可显著改善预后。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证实,丁苯酞可改善脑灌注并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3],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此外,发病后早期即进行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系统评价其疗效,以期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优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6—2015-06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入院时已发病最少6h,已过溶栓时间窗。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颅脑MRI检查,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入院后进行详细评估,对合并痴呆及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者均予排除。此外,因意识障碍患者无法配合康复训练,本研究中除外Glasgow昏迷评分>8分者。除外丁苯酞过敏及因经济及其他原因不愿使用该药者。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详细登记患者病史,入院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对患者功能缺损进行评估;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5],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为量化评分标准。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79例,男41例,女38例;发病年龄64~79岁,平均(67.3±17.6)岁。常规治疗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发病年龄60~83岁,平均(65.7±21.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药物治疗2组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凝集、稳定血压、改善循环及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予降糖及脱水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静滴,2次/d,疗程14d。

1.3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72h内开始早期康复训练。按偏瘫急性期康复治疗策略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6]:(1)抗痉挛体位设计及摆放,关节被动活动训练;(2)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训练;(3)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及站位平衡训练;(5)步行训练;(6)坐起、离开病床及乘坐轮椅训练;(7)重心转移训练;(8)楼梯训练。1次/d,1h/次,其余时间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康复训练,训练周期14d。

1.4疗效评定至治疗周期结束时再次对入组者进行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与初次评分进行比较。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8]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为61.8%,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神经细胞损伤后难以再生,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如何有效治疗脑梗死、改善预后已成为目前神经科及康复科共同面对的难题。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除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外,线粒体损伤、细胞内钙超载以及炎症反应也可能是加速脑组织缺血后发生细胞凋亡的原因。消旋-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NBP),化学式C12H14O4,是我国自行研制并合成的一类新型药品。丁苯酞主要的药理机制为线粒体保护、改善脑微循环和改善缺血组织能量代谢,近期研究发现,丁苯酞还有抗炎、抗氧化自由基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大量临床和基础实验均证明丁苯酞可通过多种机制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患者预后[3,8],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被证实。该药2004年被批准上市,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认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加用丁苯酞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此外,丁苯酞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常规治疗,提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康复医学理论的发展,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的治疗环节中已占据重要位置。目前理论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可以通过侧支芽生及潜在通路等方式重新建立环路连接,从而实现功能恢复[9]。动物实验已证明,中枢神经在损伤后最迟2~3周内轴突和树突发芽,并引起对侧半球树突分支增多,若在梗死后制动患肢,则树突不产生分支,加重感觉运动障碍。多数研究证实,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脑可塑性极其重要的因素。实验表明,康复训练能使脑梗死灶周围的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增殖,侧支循环改善,促进病灶修复及正常组织的代偿作用,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脑损伤后脑可塑性及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动态变化提示我们在卒中恢复的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康复措施以促进脑功能的重组和运动功能的恢复[11]。梗死后早期即开始进行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及时抢救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较单一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3(3):84-93.

[2]王德任,刘鸣,吴波,等.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89-195.

[3]ShengX,HuaK,YangC,etal.Novelhybridsof3-n-butylphthalideandedaravone:Design,synthesisandevaluationsaspotentialanti-ischemicstrokeagents[J].BioorgMedChemLett,2015,25(17):3 535-3 54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Gor-Garcia-FogedaMD,Molina-RuedaF,Cuesta-GomezA,etal.Scalestoassessgrossmotorfunctioninstroke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J].ArchPhysMedRehabil,2014,95(6):1 174-1 183.

[6]ZimmerliL,KrewerC,GassertR,etal.Validationofamechanismtobalanceexercisedifficultyinrobot-assistedupper-extremityrehabilitationafterstroke[J].JNeuroengRehabil,2012,9:6.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8]YangLC,LiJ,XuSF,etal.L-3-n-butylphthalidePromotesNeurogenesisandNeuroplasticityinCerebralIschemicRats[J].CNSNeurosciTher,2015,21(9):733-741.

[9]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18.

[10]南登崑.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0.

(收稿2015-11-08)

温慧军,E-mail:kkmw2002@sina.com

R743.33

A

1673-5110(2016)16-0048-02

猜你喜欢
丁苯康复训练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