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9-23 06:27况燕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血量高龄血流

况燕飞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门峡 472000



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况燕飞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三门峡472000

目的观察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心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排血量(CO)、心肌加速指数(ACI)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等相关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应用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等相关指标。结果300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7.9±19.5)mmHg、(76.4±13.3)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V、CO、ACI、TFC、SVR分别为(74.5±10.4)次/min、(47.6±8.3)mL/次、(4.9±0.8)L/min、(0.72±0.12)s-2、(47.1±12.1)KΩ-1、(1035.7±330.5)dyn.S.CM-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阻抗法在指导高龄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效果较佳,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降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心阻抗法;高血压;心排血量

目前,高龄高血压患者临床较为多见,研究[1-2]表明,国内高血压人数约2亿,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高血压为遗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致慢性疾病,机体处于长时间高水平状态可致患者心脏、血管、脑等器官功能性及器质性改变,影响机体健康。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已有多种药物广泛在指导高血压治疗。随着理念改变及仪器发展,于监测状态下合理应用药物干预得到临床重视。心阻抗法作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指导高龄高血压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阻抗法在指导高血压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300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相关标准,男197例,女103例;年龄63~86岁,平均(76.7±7.6)岁;病程3~26a,平均(15.2±4.5)a,高血压等级:1级121例,2级高血97例,3级82例。

1.2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相关标准:未应用降血压药物情况下,于非同日3次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既往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且正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虽<140/90mmHg,亦符合高血压诊断。

1.3纳入及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均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合并肿瘤、恶性高血压患者。

1.4方法300例患者均安静平卧10min,呼吸平静后应用BeneViewT5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相关参数。将专用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颈部、胸部两侧:先使用酒精清洁颈部、胸部皮肤,并于左右颈部耳垂正下方粘贴无创连续心排血量专用传感器,然后于剑突水平面与胸部两侧腋中线相交位置贴电极,注意近心端电极朝上。正确贴电极后,监护仪上输入受试者性别、身高及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心排血量(CO)、心肌加速指数(ACI)、胸液成分(TFC)及外周血管阻力(SVR),医疗人员根据相关参数给予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并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调整剂量。

1.5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变化。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300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7.9±19.5)mmHg、(76.4±13.3)mmHg,均低于治疗前的(163.5±23.5)mmHg、(87.9±15.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R、SV、CO、ACI、TFC、S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参数变化比较±s)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社会进程及人口老龄化改变,高龄高血压患者临床愈加常见[4]。研究[5]表明,高血压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也为脑卒中、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相关因素,严重威胁高龄人群身体健康,并给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广泛应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6]。

相关研究[7]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相关参数均发生显著变化,如CO、CI、EF等发生显著变化。临床治疗时,通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压特点结合治疗经验给予药物治疗。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经验治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治疗有效率,因此,应用相关监测仪器极为重要。随着仪器及技术迅猛发展,临床已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应用。超声波图像诊断技术在心脏疾病诊断中具有久远历史及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心脏功能变化,但其需专业超声医生操作,难以做到连续动态监测。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机体衰弱,有效、较快的降压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8-9],因此,动态监测对患者降压是否有效及降压程度极为重要。有创方式监测患者心血管相关参数以往较为常用,但其属于创伤性操作,高龄患者采取有创监测一定程度上增加危险,且费用昂贵。心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无创监测高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效果较佳,数据准确,已逐渐被国内所接收并广泛应用。该方法监测原理主要依据胸垫生物阻抗测量理论基础,利用机体颈部、胸部胸腔生物阻抗电极测定生物阻抗变化,经过一系列转化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心生物阻抗法为无创监测方式,对患者无损伤,操作简便,且测量数据准确[10-11]。本研究应用心生物阻抗法测定高血压高龄患者心功能相关参数,并根据其动态监测结果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利尿剂等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且心功能更佳。

总之,心阻抗法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治疗效果较佳,降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杨建明,钟胜河,梁妃学,等.基于胸阻抗的人体肺功能参数测量方法[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9):1 352-1 356.

[2]邵仁德,汪文杰,程乐平,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9):1 550-1 551.

[3]沈伟军,傅舒昆,于布为.动脉压力波形法和间断热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技术的对照研究[J].上海医学,2012,35(4):273-276.

[4]FainiA,OmboniS,TifreaM,etal.Cardiacindexassessment:validationofanewnon-invasiveverylowcurrentthoracicbioimpedancedevicebythermodilution[J].BloodPress,2014,23(2):102-108.

[5]范晓华,刘骥,范勤,等.快速输液条件下温度稀释法与动脉压法心输出量测定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30-432.

[6]孔少烽,侯春怡,宫玉翠.肺移植术后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48-149.

[7]San-FrutosL,EngelsV,ZapardielI,etal.Hemodynamicchangesduringpregnancyandpostpartum:aprospectivestudyusingthoracicelectricalbioimpedance[J].JMaternFetalNeonatalMed,2011,24(11):1 333-1 340.

[8]谢晓华,彭卫平,梁珍玲.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7):125-126.

[9]刘小禾,李晨,柴艳芬.急性左心衰患者肺部超声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14-17.

[10]武宇辉,刘晓红,李成荣.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46-50.

[11]孔少烽,侯春怡,宫玉翠.肺移植术后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48-149.

(收稿2015-07-15)

R544.1

A

1673-5110(2016)16-0063-02

猜你喜欢
血量高龄血流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为何春眠不觉晓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
把天文数字扔进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