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诊断价值

2016-09-23 06:27刘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管内声像神经病

刘红霞

河南内黄县中医院超声科 内黄 456300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诊断价值

刘红霞

河南内黄县中医院超声科内黄45630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胫神经病变50例为A组,无胫神经病变50例为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观察3组胫神经的连续性、内部回声与结构,于跗管处测量并比较其前后径(D1)和横径(D2),计算其横截面积(CSA)。结果3组胫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胫神经的超声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受累神经结构、位置及病变范围,早期、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的情况,可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高频超声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1]。胫神经是较常累及的周围神经之一,胫神经位于跗管内,跗管为一狭窄的骨性纤维管,胫神经经此至足底的行程中易卡压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足底、足跟部间歇性疼痛、紧缩、肿胀不适或麻木感,时向小腿放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高频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2—2015-11内黄县中医院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共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胫神经病变分为A、B组。A组:有胫神经病变患者50例(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胫神经病变),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5岁;糖尿病史10~25a,平均16.5a;自述有足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1~10a。B组:无胫神经病变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47.5岁;糖尿病史5~18a,平均11.5a。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史、无胫神经病变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C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8~68岁。3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2)足部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发凉;(3)肌紧张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神经电生理显示传导速度减慢;(5)神经病变症状出现在糖尿病确诊后。排除其他颈腰椎病变。

1.3研究方法使用飞利浦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探头频率区间为6~12MHz。询问患者感觉异常部位,嘱其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扫查沿胫神经走向进行,于跗管处测量其前后径(D1)和横径(D2),并计算横截面积(CSA),重点观察其形态、连续性以及神经外膜是否完整。注意记录病灶回声特征,并与韧带、肌腱和血管的回声进行鉴别。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胫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C组:胫神经超声表现为神经外膜完整,呈现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内部呈“筛网状”结构。纵切面显示条状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内部见伴有平行、被高回声断续分隔的线状结构。糖尿病组(A、B组)胫神经形态、结构、回声、边界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见表1。

表1 3组胫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n(%)]

注:与C组比较,△P<0.05,▲P<0.05;与B组比较,※P<0.05

2.23组胫神经的超声测值比较A、B组D1、D2、CSA测值均较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胫神经的超声测值±s)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由于跗管管壁坚硬,伸缩性小,走行于跗管内的胫神经,易卡压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表现为神经内膜水肿、变性、神经束膜增厚,进而引起神经增粗。本文A组胫神经CSA测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B组虽无胫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但其胫神经CSA测值亦较C组增粗。提示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周围神经已经发生形态学改变[2],说明形态参数增大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临床特征。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小血管多受累,出现小血管硬化、变性,神经外膜与神经周围血管之间形成广泛短路造成血液分流,促使神经缺血,再加上血液流变学异常,红细胞及血浆脂蛋白增加所致的高黏滞状态,导致神经微血管的血流减慢,加重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血流信号减少,进一步说明高血糖的持续作用是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直接因素之一[3]。提示临床应加强糖尿病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对DNP和其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DNP的发病率。

胫神经、胫后血管及肌腱均位于跗管内,其超声声像图有不同的声学特点,血管表现为管状无回声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血流信号充盈,四肢神经容易与肌腱混淆,但应用同一频率探头,肌腱回声是以低回声为背景,内含细密平行连续的高回声线,动态观察,肌腱可见明显的上下滑动,神经则不动或仅有轻微移动[4],掌握正常跗管解剖声像图特点可以对跗管内结构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如跗管内占位性病变、炎症或损伤及其与跗管内结构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进行针对性治疗[5],

以往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相应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或消失作出DPN的拟诊,但对于病变的具体位置、病变程度不能准确判断,高频超声的临床应用,能直观显示周围神经走行的连续性、清晰显示神经水肿、回声减低的部位、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测量D1、D2、CSA,可评估神经在神经管内的卡压程度,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6],高频超声检查可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相互补充,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及时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777.

[2]孙冬梅,王艳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胫神经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10):782-783.

[3]朱丹,刘勇,周兴健,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1):15-17.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983.

[5]华兴,陈光兴,何芸,等.正常跗管结构的高频超声解剖特点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2):128-130.

[6]程娟,陈亚青.超声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11,27(5):2 035-2 037.

(收稿2016-03-14)

R747.9

B

1673-5110(2016)16-0109-02

猜你喜欢
管内声像神经病
倾斜管内汽水两相流动不稳定特性的数值分析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脱硫废水浓缩系统中烟气蒸发器的管内模拟
碳氢燃料管内氧化结焦影响规律研究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越测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