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016-09-23 06:27郭恩会许春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性反应脑缺血溶栓

郭恩会 许春阳

1)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2)郑大二附院神经内科 郑州 40000



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郭恩会1)许春阳2)

1)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2)郑大二附院神经内科郑州40000

目的观察立普妥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组)和观察组29例(常规溶栓治疗+强化立普妥组),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4例(13.8%),观察组1例(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hs-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立普妥;缺血再灌注损伤;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逐渐成为我国致残率、致死率第一的常见内科疾病,超早期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预后最好的治疗方法。溶栓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缺血组织的血压供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再灌注损伤,其神经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更加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除了调脂作用外,具有抗炎、抗感染、抗氧化、抗血栓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有比较明确的保护作用[1]。目前,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动物实验中,本研究对我院5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采用强化他汀药物用于预防再灌注损伤,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05—2015-12收治的行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溶栓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56.2岁。观察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56.8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均于4.5h内采用注射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内滴完,同时应用尼莫地平针、维生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20mgpobid,连续7d。

1.3评定方法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由科室2位经过专业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担任;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

2 结果

2.12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比较对照组出现再灌注损伤4例(13.8%),对照组1例(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NIHS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CIR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呈级联反应的病理过程,主要与炎性反应、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有关。在再灌注损伤中,上述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炎性反应起关键作用,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活化引起炎性因子黏附及趋化等表达增强,导致一系列级联反应,而炎性反应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脑缺血再灌注时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组织血管内激活并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从而加重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神经元细胞损伤,因此早期抑制炎性反应对于减轻脑组织损伤有重要意义[2-4]。

研究[5]证实,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等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减少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hs-CRP为体内敏感的非特异炎性反应标志物,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hs-CRP水平异常升高是引发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血清hs-CRP、TNF-α、IL-1β水平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

立普妥主要用于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调节脂代谢,但由于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性介质、脑保护等作用,越来越多的用来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本研究发现,应用立普妥药物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程琼等[6]研究相符合。

综上所述,立普妥在预防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研究证实其预防和改善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其药物剂量及疗程长短是否有明确的量效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1]洪华,曾进胜,王莹,等.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NADPH氧化酶源性超氧阴离子的抑制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7):1 345-1 350.

[2]苏春贺,娄季宇,杨霄鹏等.Rho激酶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和新型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5):541-543.

[3]TeraoS,YilmazG,StokesKY,etal.Inflammatoryresponsestoischemicstrokeinobesemice[J].Stroke,2008,39:943-950.

[4]DantonGH,DietrichWD.Inflammatorymechanismsafterischemiaandstroke[J].JNeuropatholExpNeurol,2003,62(2):127-136.

[5]王涛,文亮,李大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5):290-292.

[6]程琼,庄广锦,李云飞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性杂志,2014,23(34):6 577-6 578.

(收稿2015-11-17)

R743.33

B

1673-5110(2016)16-0131-02

猜你喜欢
性反应脑缺血溶栓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