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中的应用分析

2016-09-23 05:27李晓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水分子磁共振病灶

李晓松

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平顶山 467000



DWI在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中的应用分析

李晓松

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平顶山46700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脑梗死超急性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5-04收治的66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时间点对其进行诊断,并与磁共振成像平扫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807);病灶部位在脑干、顶叶、小脑、额叶、枕叶的3组患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0.672);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的3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898);在第1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患者脑部病灶18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6,P=0.012);在第2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患者脑部病灶20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22);在第3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脑部病灶19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检出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结论 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较T2和T2FLAIR等平扫技术更早发现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脑梗死超急性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选取我院66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其进行诊断,并与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04—2015-04收治的66例发病6 h内经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31例,年龄40~75岁,平均62.8岁。所有患者入选前均具有典型的急性脑梗死症状,为了排除脑出血等病变,患者在磁共振成像检查前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分组按照患者在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到磁共振成像检查时间的不同进行,可以大致分为3个组,2 h内为第1组21例,2~4 h为第2组23例,4~6 h为第3组22例。

1.2研究方法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MR)选用头线圈,使用飞利浦1.5T的永磁低场磁共振,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横轴面使用T1WI的SE序列,TE 112 ms,16 ms,TR 360 ms,时间176 s;横轴面采用T2WI的FSE序 列,TE 112 ms,TR 33 000 ms,时间156 s;扩散敏感系数600/mm2,时间10 s。对于第1组的T2WI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再进行T2FLAIR序列 加扫。

1.3图像分析所有得到的图像均经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共同评判,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给出的结果作为对照标准,观察T2WI、T1WI、T2FLAIR等的信号好坏,最终结果以3名医生共同商讨结果为准。

2 结果

2.13组患者病灶位置比较比较3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在基底节区、脑干、顶叶、小脑、额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等人数情况。见表1 。

2.2两种不同方法诊断结果比较3组患者均分别在相同的时间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成像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统计使用两种方法检查发现病灶患者的人数。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n)

2.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和常规CT扫描检查结果比较对1例74岁,女性,口齿不清5 h患者进行检查,可以看出,CT平扫检查只能看出右丘脑疑小点状稍低密度影,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清晰显示右侧丘脑小点状高信号。因此,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病灶部位及范围,具体见图1和图2。

图1 CT平扫   图2 DWI成像

3 讨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运作原理是利用组织中的水分子进行布朗运动这一特性来反映细胞外液水分子扩散的微小差别的一种检查技术[1],将细胞外水分子的运动差别通过信号强度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获得细胞构成及组织学结构的一种检查技术,也是目前唯一的可在无创的前提下完成活体组织中水分子运动的检测并成像的技术[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称影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的灌注和与活动。而患者出现超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组织缺氧及缺血而使三磷酸腺苷酶减少,从而造成钠-钾泵功能障碍[3],进一步使水分子内流,钠离子外流,引起细胞外间隙短时间内急剧缩小,引起细胞的非正常水肿[4],使细胞外液中水分子的运动受到很大限制,此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就表现出了高信号。但由于组织中的总含水量并无明显增加,所以CT及常规磁共振成像都未发现异常[5]。但随着脑梗死组织的扩大,细胞出现死亡、溶解及血管性的水肿等情况,自由扩散的水分子增多明显,这时候才会在T2WI和T2FLAIR序列上出现较强的信号[6]。

本研究显示,3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在基底节区、脑干、顶叶、小脑、额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等的人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00,P=0.807)。在第1组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检出患者脑部病灶18例,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6,P=0.012);第2组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病灶20例,核磁共振成像检出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22);第3组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出19例,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出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最后对1例74岁,女性,口齿不清5 h的患者进行检查,可以看出,CT平扫检查只能看出右丘脑疑小点状稍低密度影,但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清晰显示右侧丘脑小点状高信号,可以看出,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病灶部位及范围。

综上所述,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比普通的磁共振成像更早、更明确、更清晰的发现病灶,同时确定病灶的范围及病灶的部位。在脑缺血患者大脑未形成不可逆的损伤前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清楚显示病灶的部位及范围,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王澜,韩春,祝淑钗,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34(2):120-124.

[2]张俊岩,王建安,徐斌,等.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不同脑区白质结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6):517-518.

[3]刘明勇,严永峰,孙致强,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经直肠超声定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80例诊断分析[J].广东医学,2015,45(13):2 073-2 075.

[4]Usuda K,Zhao XT,Sagawa M,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signal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 represent the amount of cancer cell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primary lung cancer[J].Clinical imaging,2013,37(2):265-272.

[5]纪红,张孟超,王春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2(13):3 535-3 536.

[6]Koelblinger C,Fruehwald-Pallamar J,Kubin K,et al.Atypical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lesions(IIDL):Conventional and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DWI)findings in 42 cas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82(11):1 996-2 004.

(收稿2015-09-12)

R743.3

B

1673-5110(2016)18-0061-02

猜你喜欢
水分子磁共振病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两颗心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