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2016-09-23 05:26杨广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心率

杨广生

河南安钢职工总医院麻醉科 安阳 455000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杨广生

河南安钢职工总医院麻醉科安阳45500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8—2015-08 138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血压值变化、心率值变化及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4.1%,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5 d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1.6%明显高于研究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血压值和心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值和心率在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不仅对患者心率值和血压值的影响较低,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缩短麻醉时间,提高恢复速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术后;麻醉恢复期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病,人们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血压也会随着转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随之增高,当人机体处于老年阶段时,功能逐渐衰退,机体调节功能明显降低,因此医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其身体的细微变化情况,特别是通过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由于采取手术治疗需予以麻醉处理,部分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期往往发生异常,因此需行手术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合理的麻醉方法[1]。本文选取我院2013-08—2015-08 138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8—2015-08 138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62~80岁,平均(71.3±2.9)岁;体质量46~86 kg,平均(70.4±4.6)kg。对照组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62~81岁,平均(71.8±2.5)岁,体质量47~86 kg,平均(70.8±4.2)kg。排除标准:患有神经系统病史、精神病史者;存在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者;不配合治疗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在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手术过程中均仔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照组采用静息复合全身麻醉,通过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0.1 mg实施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时采用2%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体动变化可追加适宜的麻醉药量。研究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选取适宜椎管间隙,对其成功穿刺,然后注入2%利多卡因,0.33%地卡因混合药液,术中观察患者情况有效控制麻醉平面。

1.3疗效评定标准优:术中未出现疼痛,手术可顺利进展;良:手中产生轻微疼痛,具有耐受性,未影响手术治疗;差:术中存在严重疼痛,难以耐受,导致手术中断[2]。术前、术后第1、5天时通过MMSE观察患者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计算力等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术后测试分值与术前测试分值相差≥1分,说明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在麻醉前、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30 min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值,并做出分析。

2 结果

2.12组麻醉效果比较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效果比较 [n(%)]

2.22组术后麻醉恢复期认知功能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5 d时行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MMSE评分比较,分)

2.32组认知功能障碍比较在术后麻醉恢复期,对照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8例(11.6%),研究组1例(1.4%),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四个时间点心率和血压变化比较麻醉前2组患者的血压值和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血压值和心率在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在麻醉前、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心率和血压变化比较±s)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会根据年龄不断增长和病情的发生,心血管功能逐渐衰退,自动调节能力也急剧减弱,血压的代偿功能会越来越差,若在手术中采取不当的麻醉方式,会造成血压和心率的波动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5]。所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而言,选取适合的麻醉方式意义重大。在手术中全身麻醉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会造成老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威胁患者生命,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优点较多:(1)可降低对患者的伤害,阻断交感神经功能,降低肾上腺素的分泌;(2)可有效缓解药物的残留,同时减少了循环系统对手术的干扰;(3)缓解对患者插管时造成的心率加快情况,同时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6]。术后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控制好患者血压和交感反应。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研究出,研究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5 d的MMSE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血压值和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血压值和心率在插管后、拔管时、拔管后30 min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发现,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高麻醉效果,且患者的功能障碍也会相对降低。若手术中采取全麻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极有可能是因全身麻醉使得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出传递受到抑制,且老年高血压患者生理特征比较特殊,实施手术治疗后极有出现记忆障碍、精神恍惚等症状[7],且造成了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急剧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而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确保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麻醉是一种主要的辅助方法。相对于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实施全身麻醉时会导致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认知功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宜麻醉,促进术后麻醉恢复,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推广价值较高。

[1]胡旭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 290.

[2]崔剑.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苏醒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2):142-143.

[3]韦忠良.全身麻醉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 484-1 485.

[4]余斌.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10-111.

[5]李蕾.不同麻醉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10,12(11):1 002-1 004.

[6]林献忠,肖义荣,曾凯.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 868-5 870.

[7]王敏.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影响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91-192.

(收稿2016-05-12)

R544.1

B

1673-5110(2016)18-0076-02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心率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心率多少才健康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