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广州模式”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2016-09-23 07:59詹田
图书馆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文化馆广州

詹田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广州模式”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詹田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在近年来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广州图书馆新馆于2013年全面开放,设立了多元文化馆、广州人文馆和语言学习馆。依托这3个主题馆,广州图书馆三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多元文化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广州模式”。以广州图书馆的实践为基础,分析“广州模式”的特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计划,以期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多元文化服务 广州图书馆 广州模式

1 广州图书馆推行多元文化服务的缘起

1.1 理论背景:国内外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旨在联合各个国家共同讨论少数族群服务的团体——国际图联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工作组(TheWorking Group on Multicultural Library Services)成立,从此拉开了国际图书馆界关注多元文化服务的序幕。1986年,国际图联正式成立多元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分委员会(The Sec⁃tion on Library Services to Multicultural Populations)。1987年该委员会出台了《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联合签署了《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IFLA/UNESCOMulticultural Library Manifes⁃to),《宣言》中指出:“图书馆服务应特别关注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包括当地的少数族裔、原住民群体,也包括外来的难民、非常住人口、外来工等群体[1]。”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图书馆组织随后也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多元文化服务的方针。

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多元文化环境,我国图书馆界对多元文化服务的关注直至21世纪初才开始。十几年来国内的研究学者陆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对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介绍。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针对我国多元文化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多元文化”也逐渐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术会议的讨论议题。2013年6月,由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大都市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定为重要议题,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图书馆界专家分享多元文化服务的经验,同时集结多篇相关主题论文收入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图书馆年会中,以“多元文化·人·图书馆服务”为主题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国际研讨会召开,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新加坡公共图书馆馆长郑爱清等人作了主题报告。

1.2 实践参照:部分国内图书馆的相关实践

国内学者根据国际图联的界定,把多元文化的服务对象划分为:①外籍人士。主要包括移民、难民、外来劳工、留学生等;②少数民族、少数语种或土著居民[2]。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针对上述人群提供了服务,但国内图书馆对多元文化服务的理解和定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发现,很多图书馆都在摸索符合当地情况、适应当地文化结构的“本土”策略,发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当地”模式。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来沪工作和居住的外籍人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图书馆就已开始为沪外籍人士和团体提供借阅服务。2013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图书馆年会上,特别召开了以“多元文化、人、图书馆服务”为主题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国际研讨会。上海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长宁区图书馆对各自的多元文化服务进行了介绍。上海图书馆拥有近20个语种的书刊资源,设有外文阅览区保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资料、以及德语资料区、澳大利亚图书角等;在图书馆指南及网站等方面提供多语种服务;在境外建立“上海之窗”与国外图书馆开展资料交换;同时还针对外籍群体定期开展“相聚上海”活动。长宁区图书馆也在多语言文化馆藏、多元文化系列活动方面有所作为,如:涉外文化沙龙、针对老外读者的国学讲堂等。

上海图书馆作为践行国际图联指导方针的先行者,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馆员素养等方面均遵从了《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2008年版)中设定的原则。与国外图书馆为当地移民提供服务相似,上图选择了占有重要比重的外籍人士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形成了属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文化服务模式。

除上海图书馆外,部分边远地区的少数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图书馆,如新疆的少数民族公益性图书馆——铭牌图书馆等。内蒙古或云南地区的有些图书馆还建立了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2]。

1.3 现实催化:广州越来越多元化的城市人口特点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城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聚集体。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在城市中展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尊重、吸收并综合多元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与上海相似,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的人口和文化多元性也日益彰显。

广州拥有外国人聚居区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唐宋元明时的蕃坊到清时的广州外城,乃至当今广州城内的“外籍人聚居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广东聚集的外国人占全国国际移民人口的62%,其中广东所占人数超过全国的1/3[4]。2012年,在穗常住外国人有3.4万人,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分列数量前五位。如果算上短期逗留、居住的来客,数量要远远高于此数。2012年末驻广州领事馆达44家,有常驻外国人的涉外单位共4750家。广州的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的超90万人次,其中居住在出租屋和居民家中的外国人约4万多人次,涉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

与此同时,广州也是国内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据2012年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其中476万人为非广州籍的外来人口,占广州总常住人口的37.5%[6]。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既是著名的侨乡,又是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的重要口岸。2010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广东移民总数占到全国的50%,尤其是广州、佛山、东莞三地,仅2009年移民去美加两国就达1500名[7]。

外籍人士、外地人口与本地居民对于图书馆服务有不同的诉求。外籍人士的最大问题是“文化冲突”,既需要不断获取其母国的相关信息,又需要适应并融入广州文化;外地人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需要尽快了解广州的社会环境,掌握相应技能;本地居民对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状况充满好奇,同样需要相应的多元文化服务。广州图书馆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文化和社会教育机构,理应推行多样化的多元文化服务,为以上三类人群提供便利,也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条件。

2 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

基于理论背景、实践参照和现实催化的三重作用,广州图书馆于2010年制定《2011-2015年发展规划》时,将“拓展多元文化服务、推进和参与多元文化交流”明确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2016年制定《2016-2020年发展规划》时,又进一步明确了“拓展和深化多元文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具体目标。为了落实以上目标,广州图书馆在2013年新馆开放时就特别建立了多元文化馆、广州人文馆、语言学习馆三大主题馆,由各个主题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反映本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服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文化服务维度。各主题馆的主要服务方向见表1。

两年来,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模式已渐趋成熟,某些活动项目已形成品牌特色,广受读者欢迎。笔者将结合3个主题馆,简述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

表1 广州图书馆主题馆及主要服务方向

2.1 多元文化馆服务实践

2.1.1 多元文化馆目标定位

《广州图书馆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多元文化馆,以文献服务为基础,开展展览、讲座、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公众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尊重和包容。”《广州图书馆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专项规划(2012-2015年)》中也对多元文化馆的建立目标作了相关阐述:多元文化馆旨在汇集和展示本地和世界多元文化馆藏,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提供文献、信息、讲座、展览、语言学习等多样化服务,支持相应领域的学术研究,力求成为国内外群体了解各国多元文化资讯的窗口,成为广州市开放性的对外公共文化交流平台。

2.1.2 多元文化馆馆藏特色

多元文化馆位于广州图书馆北楼8层,于2013年7月对外开放,以各国领事馆、广州国际友好城市图书馆等机构的赠书为基础,划分美国、德国、法国、中国等多个国家主题区,入藏国内(包括港台)及海外出版的相关中外文专题文献,设计藏量7.5万册。文献围绕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学科类型,涵盖中文、英语、法语、德语等多个语种,力图向公众展现各个国家及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

2.1.3 多元文化馆品牌活动

以多元文化特色资源为依托,多元文化馆积极推进与广州国际友好城市图书馆、驻穗领事馆、其他社会机构及团体的合作,于2013年9月推出“多元文化馆·环球之旅”品牌项目。项目以各国文化为主题,举办展览、讲座、广图真人书、悦读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迄今“环球之旅”项目已围绕墨西哥、加拿大、法国、印度、新西兰、美国、韩国等国家开展过16个系列百余场活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多元文化馆共邀请114人次担任活动嘉宾,其中外籍人士80人次,占70%。他们主要来自法国、墨西哥、韩国、德国、新西兰、印度等13个国家,均为志愿参与。多元文化馆品牌活动简介见表2。

表2 多元文化馆品牌活动简介

2.2 广州人文馆服务实践

2.2.1 广州人文馆目标定位

广州人文馆以拓展地方人文专题服务,保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岭南文化为目标,以人文社科藏书为主,致力于开展《广州大典》、广府文化、广州名人专藏、地方史、家谱族谱、商贸文化交流、华侨文化等专题资料服务,是专门提供地方人文专题服务和开展广府文化研究的品牌基地。

广州人文馆还专门设立了“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提供城市资讯并开展广州特色文化推广活动。“广州之窗”为广州市民,特别是居住在广州的外地、外籍人士在广州生活提供便利,也为他们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提供渠道。

2.2.2 广州人文馆馆藏特色

广州人文馆位于广州图书馆北楼9层,入藏广州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等近3万册;收藏岭南学者、本地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专著及藏书,设计藏量6.5万册;收藏家谱及相关文献8000多册,同时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合作,可借读者查询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收藏的胶卷目录。

“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设有城市资讯免费赠阅架,展示最新广州资讯;设有“广州之窗”图书专架,入藏展现广州特色的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图书、图册、音像等资料共500余册(件);同时配有多媒体互动设备,可便捷查询广州相关的电子资源。

2.2.3 广州人文馆品牌活动

广州人文馆于2014年3月启动“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至2016年6月共举办26期,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参与;2016年5月,广州人文馆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粤剧粤曲文化工作室合作举办了“粤剧粤曲大家谈”系列活动,重点带领读者欣赏传统粤剧粤曲。“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则于2015年推出了“广州味道”互动体验活动,读者可亲身参与粤剧脸谱绘制、中式插花等项目,体验广州传统文化。

表3 广州人文馆品牌活动简介

2.3 语言学习馆服务实践

2.3.1 语言学习馆目标定位

语言学习馆定位为公益语言学习的引领者,旨在为公众提供语言学习交流的平台。其服务对象包括:为了解中国以及广州本土文化、快速融入当地社会、更好进行工作、学习、生活而学习普通话及粤语的外地及外籍人士;有需要学习外语知识、练习外语交流能力、了解外国语言资讯、为外语考试做准备的本地居民。

2.3.2 语言学习馆馆藏特色

语言学习馆是存储各类语言学习资料的特色主题馆,提供多语种的语言学习书籍、期刊及外语音像资料共3万余册/件,涵盖本土粤语学习与研究,汉语对外教学,以及英语、日语、法语等多个语种的学习资料。语言学习馆还配备多台电脑终端,可供读者访问本馆的语言学习资料库、视频点播以及网上语言学习系统。

2.3.3 语言学习馆品牌活动

新馆开放以来,语言学习馆在旧馆“英语俱乐部”的基础上,启动了“广图英语角”活动,从“听”“说”“学”“论”4个方面为英语爱好者和外籍人士提供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由于粤语是广泛流通于珠三角、港澳地区的方言,为普及粤语知识,帮助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广州,语言学习馆还于2015年1月推出了“广图粤语角”活动。

表4 语言学习馆品牌活动简介

3 “广州模式”——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特色

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借鉴了国际图联指导方针,参考了国内外图书馆实践经验,结合了广州的城市特征、外来人口特点及其文化诉求,形成了适合当地社会背景的“广州模式”。分析上文多元文化馆、广州人文馆及语言学习馆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广州模式”的独特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服务对象兼顾外来群体与本地读者

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更为宽泛。广州图书馆在关注少数外来群体的同时,也看重社会主流群体对文化信息的需求。通过均衡不同人群的需要,保证城市的多种文化共存;为少数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主流群体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比如在3个主题馆的馆藏构建、主题活动开展方面,都兼顾了外来群体与本地读者。一方面致力于满足外来群体的文化诉求,通过拉动外籍人士参与图书馆活动(以活动主持嘉宾或观众的形式),帮助他们适应当地文化、融入社区。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驻穗机构合作推介各国文化,也满足了本地居民渴望了解外国文化的需求。

3.2 服务内容兼顾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

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内容更为全面。《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应特别关注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不仅包括外来群体,也包括当地的原住民群体。《广州图书馆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对多元文化服务提出以下要求:①发展地方性专题服务,保存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岭南文化;②加强国际合作,以文献服务为基础,拓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从上文的实践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广州图书馆特别是广州人文馆的多元文化服务针对的不仅仅是少数泊来文化,同时也关注原住民文化,即岭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3 服务策略融合空间、资源、活动

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一系列紧密结合、相互支持,以“主题化”“专门化”“品牌化”为特点的行动策略当中。具体表现为:①“主题化”——打造多元文化服务的主题空间:建立多元文化馆、广州人文馆、语言学习馆等主题馆,将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功能落实到具体的主题区域,由各个区域分别承担多元文化服务的某项具体内容;②“专门化”——配置多元文化服务的专门馆藏:为各个主题馆配备与其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相符的专门馆藏资源,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③“品牌化”——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品牌项目:以各个主题馆的空间和馆藏资源为依托,开展反映本区域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上述三大策略层层递进、相互配套,将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整合在一个框架内,发挥整体效用。

4 结语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形成了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州图书馆逐渐成为外籍人士与本地居民交流的场所,成为广州与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成为本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载体。然而,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比如:①未采取持续、有效的措施帮助外籍人士利用图书馆;②未根据外籍人士及外地人士的来源地、居住地、职业等特点提供细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针对以上问题,广州图书馆在未来将采取以下措施:①编印多元文化资源利用指南,提高资源利用的便利性;②培养专门的外语讲解团队,持续开展针对外籍人士的图书馆参观项目;③试点性选择外籍人士居住和工作集中的社区、国际学校等,开展图书馆服务的推介会,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活动进行介绍,并派发相关资料;④组织外语专长人士(馆员、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到外籍人士集中地的分馆服务,举办语言学习、中国或广州文化风俗介绍等活动,把多元文化服务带进外籍人士社区。

[1]IFLA/UNESCO Multicultural Library Manifesto[EB/OL].[2016-06-17].http://www.ifla.org/node/8976.

[2]赵润娣.国内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68-71.

[3]吴建中.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4):3-7.

[4]李庆.城市外籍人口管理研究——以广州为例[J].城市观察,2013(3):138-147.

[5]《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创新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J].城市观察,2014(2):114-122.

[6]黄俊鹏.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13.

[7]广州30亿资产外流美加 全国移民三成是老广[EB/OL].[2016-06-17].http://news.xkb.com.cn/caijing/2010/1019/96 813.htm l.

詹 田 女,1986年生。硕士,助理馆员。

G258.2

2016-06-27;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文化馆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大爱有光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缅甸联邦政府将整顿外籍人士未经允许租赁土地种植水果的问题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