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9-23 07:16刘仁平黄立芳
关键词:专利权人浙江大学许可

刘仁平,黄立芳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仁平,黄立芳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作为教育大省,知识产权资源丰富,将知识产权成果尤其是专利进行转移转化,对推动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时间趋势、合作转化以及技术领域等几个方面,对浙江高校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浙江高校普遍存在的专利转化率相对较低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高校知识产权;专利转化;专利转让;专利许可

作为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专利成果。高校所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及其转化率,是衡量各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社会职能也在不断增强,高校的专利技术成果及其转化能力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科技动力,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高校的专利转化能力进行探析。本文所涉及的专利数据来源于科技创新情报平台(Incopat),数据的时间范围为1985年9月10日至2015年7月22日。通过该平台获取浙江地区35所本科公办院校(包含独立学院)的专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以便用于研究。

一、浙江高校专利拥有量概况

浙江地区共有教育部及浙江省属本科公办院校35所,主要分布于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除2所高校(温州肯恩大学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专利数为零,其他33所高校的有效专利拥有量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浙江高校专利拥有量的前5名,分别是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

二、浙江高校专利转让分析

本文在处理专利转让数据时遵循以下规则:以浙江大学为例,变更前浙江大学为唯一专利权人,变更后专利权人增加,浙江大学成为非唯一专利权人的,则视为该专利由浙江大学转让;变更前浙江大学是唯一专利权人,变更后浙江大学不再是专利权人,则视为该专利由浙江大学转让;变更前浙江大学是非唯一专利权人,变更后专利权人增加,则视为该专利由浙江大学与其他权利人转让;变更前浙江大学是非唯一专利权人,变更后浙江大学不再是专利权人,则视为该专利由浙江大学与其他权利人转让。

表1 浙江高校专利拥有量统计 (单位:件)

1.专利转让基本情况

专利转让分为转出和转入两个部分,就高校专利转化目标而言,专利转出更能反映专利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所指的高校专利转让数据为专利转出数量。1985年至2015年7月,浙江本科公办院校共有1 604件专利转让,转让比例为3.67%。其中,浙江大学以757件专利转让量位于首位,占浙江高校专利转让总量的47.1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分别以292件、117件、75件、69件居第2至5名。从统计数据可知,浙江其他高校与浙江大学之间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转让数量上都存在着巨大差距。

2.专利转让时间趋势

根据浙江高校专利转让的数据统计,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专利转让数量排名前10的高校为数据样本,根据专利转让备案日期的年度可以看出,浙江高校最早在2000年开始有专利转让记录,浙江大学在2007年开始专利转让数量明显上升,在2008年、2011年、2013年这三年转让量较高,分别达到129件、136件、131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利转让的最高峰在2013年,共转让166件,为目前浙江高校年度专利转让数量最多的高校。此外,浙江师范大学也在2013年-2014年左右出现了专利转让的高峰。总体来看,浙江高校专利转让活动从2010年开始逐渐活跃起来,不过就专利转让率而言,其专利转化活跃度一般。

3.转让专利合作分析

浙江高校转让的专利中有一部分是高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专利,为了论证合作对高校专利转让是否存在促进作用,本文对高校专利合作比例和转让专利的合作情况作了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有专利转让的22所高校的平均合作专利比例仅为8.26%,而就合作专利在转让专利的占比来看,有13所高校的合作专利转让比例超过了30%,有11所高校的合作专利转让比例超过了40%,有5所高校的合作专利转让比例甚至超过了50%。在浙江高校转让专利中,合作专利的转让总量为483件,占转让总量的30.11%,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可见,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研发对专利转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2 浙江高校转让专利合作情况统计 (单位:件)

4.转让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浙江高校转让的1 615件专利覆盖了IPC分类的8个部,其中数量居第一的是H部(电学)。从表3看,浙江高校转让专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H04N7、B01D53、H04L12等热点领域。

表3 浙江高校转让专利技术领域Top10

三、浙江高校专利许可分析

专利许可,又称专利实施许可,是指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一定地区和期限内以一定方式实施其所拥有的专利的法律行为。专利许可只转让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并可收取一定的费用,专利权人仍然享有专利的所有权[1]。

1.专利许可基本情况

在浙江35所高校中,有18所高校有专利许可记录。根据浙江高校专利许可的概况(见表4)可知,浙江大学以专利许可数量1 000件稳居榜首,并且其专利许可数量占浙江高校专利许可总数的58.62%,其专利许可比例也是浙江高校专利许可平均比例的两倍多。此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以313件、96件、51件、46件的专利许可数居浙江高校专利许可第2至5名。就总体情况而言,浙江高校的专利许可情况不太理想,专利许可的活跃度较低,许可比例在5%以上的高校仅4所。

表4 浙江高校专利许可数量统计 (单位:件)

2.专利许可时间趋势

根据浙江高校专利许可的数据统计,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专利许可数量排名前10的高校为数据样本,以专利许可合同备案日期的年度可以看出,浙江高校最早在2008年开始有专利许可,浙江大学在2013年以许可专利225件的专利许可数量达到最高峰,其他9所高校专利许可活动较为平稳,不过,由于除浙江大学外,其他高校的专利许可活跃度都较低,影响到了时间趋势分析的价值。

3.许可专利合作情况分析

浙江高校实施许可的专利中有一部分是高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专利,为了论证合作对高校专利许可是否也存在促进作用,本文对高校许可专利的合作情况作了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在有专利许可记录的18所高校中,包含合作专利许可的高校有11所,其中合作专利实施许可比率超过10%的仅5所高校,合作专利总体许可率仅达4.04%,这与合作专利转让率相比差距非常大。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研发对专利许可能所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说明高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专利往往在合作方内部使用,向外推广的力度有限。

4.许可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浙江高校进行专利实施许可的1 706件专利覆盖了IPC分类的8个部,其中数量居第一位的是C部(化学;冶金)。从统计数据来看,浙江高校许可专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H04L29、G06F17、B01J23等热点领域。

表5 浙江高校许可专利合作情况统计 (单位:件)

四、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的路径分析

由上文对浙江高校专利拥有量情况、专利转让情况和专利许可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高校的专利拥有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说明浙江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专利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浙江高校专利转出率和专利许可率分别为3.67%和4.05%,专利转化比率相对较低。此外,我们不难注意到,浙江大学在专利转化上遥遥领先于浙江其他高校。这除了浙江大学超强的科研实力外,也得益于该校以其“制度+平台”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之路,值得浙江其他高校借鉴和学习。

首先,浙江大学有着一套完整的管理和转化制度,例如在专利转化方面,规定将60%的转让收益分配给课题组*参见浙江大学2005年修订的《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浙大发科[2005]17号)规定:专利技术转让(不含专利权一次性转让)从授权之日起五年之内的转让费,发明人为浙江大学学生的,学校收取转让费每项次1元;发明人属教职工的,学校按每项次总收益10%收取转让费,最高不超过1万元。五年后转让收益分配则为:转让收益按学校、学院(研究所)、课题组2∶2∶6比例分配。,这可以极大地带动课题组实施专利转化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其还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基金”,并就该基金的管理制定了实施办法。除此之外,浙江大学早在2001年就规定:只要是浙江大学的教师和学生,申请属于职务发明的专利的,其专利申请费以及专利授权后的3年年费,将由学校资助。该规定使该校自2002年起其专利申请量稳步攀升,并多次居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排行的前列。这些针对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的规章制度,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保障了浙江大学专利管理的成功。

其次,在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上,浙江大学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平台,分别是“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和“浙江大学技术交易网”,前者主要以提供资讯信息、专利信息、技术成果、需求信息、技术经纪人、专家信息、网上展厅、技术转移、科技资源等各类信息为主,其宗旨是为科研团队与企业之间构建“高水平、强辐射”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更多价值;后者的支撑实体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主要致力于科技成果转移的转化服务,专业开展技术集成开发与转移、技术咨询与人才培训、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知识产权代理和维权服务等工作。这两个平台的有效运作,为浙江大学专利转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世界知名高校的知识产权转化经验,这种“制度+平台”的模式是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成功和有效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模式。如作为美国第一个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平台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全球产业联盟(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简称ILP),通过技术转移会员制的服务,为MIT与众多企业建立沟通的桥梁,使之建立良好的科技合作。再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技术开发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简称OTD),作为哈佛大学科技转移服务机构,主要开展研究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许可以及组织风险投资、技术合作协商等服务[2]。还有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该机构主要管理大学的专利事务,并以专利营销为重点,以专利营销促进专利保护。以上三所美国高校无论是专利申请还是专利转化均居美国高校甚至是世界高校前列,其为技术转移设立的平台或机构则对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上可知,上述高校在专利转化上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符合专利转化规律的结果,即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专利申请和转化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或者机构,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考察浙江高校专利管理情况,在专利管理制度上,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较为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来鼓励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如几乎每个高校都规定:凡专利权属于高校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费及授权后的3年年费,由学校资助。但是,在专利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上,除浙江大学外,浙江其他高校仍沿用科技处等行政部门承担管理和服务工作,且同时拥有法律、技术、金融等多领域知识的专业人员数量极少。鉴于以上情况,如何更好地促进浙江高校专利转化,是否可以构建一个“浙江省高校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来整合浙江各高校的专利资源,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五、总结

通过对浙江高校专利拥有量情况、专利转出情况和专利许可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高校的专利拥有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其科研实力和专利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就专利转出率仅为3.67%和专利许可率仅为4.05%而言,浙江高校的专利转化比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高校的专利转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行为,更是一项涵盖技术领域、市场领域、金融贸易领域、法律领域等多方面综合运用的复杂的社会行为[3]。面对浙江高校专利转化率相对较低的现状,需要建立一种符合专利转化规律的运营机制来提高其专利转化水平:通过一套良好的专利管理制度,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提高高校的专利质量;通过一个有效运行的专利管理机构及完善的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专利转化。

[1]刘悦如,姚俊兰,杨锋.上海高校专利运营能力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7-14.

[2]王婷婷,胡伟伟.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7):8-10.

[3]高国武,段存广,鲍悦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运行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2(8):19-21.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Patent Trans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LIU Ren-ping,HUANG Li-fang

(SchoolofLaw,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s a major province of education, Zhejiang province has very rich resourc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ransferr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rticularly the patents, has a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Zhejiang’s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patent transferring and licen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ime trends, collaborated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ical field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In allusion to the situation of patent enforcement rate is relatively l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tent transformation; transfer of patent; patent license

10.13954/j.cnki.hduss.2016.04.006

2016-03-19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2015R408063)

刘仁平(1963-),男,安徽马鞍山人,教授,知识产权管理.

D923

B

1001-9146(2016)04-0032-06

猜你喜欢
专利权人浙江大学许可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拒绝许可行为的反垄断规制
中国交建3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