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对大血小板计数的对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2016-09-24 01:10周艳丽应媛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计数法假性分析仪

梁 巍 周艳丽 应媛媛 牛 慧 陈 亮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 郑州 454000



不同检测方法对大血小板计数的对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梁巍周艳丽应媛媛牛慧陈亮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郑州454000

目的探讨为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联合使用不同检测方法以减少因大血小板所引起的计数误差,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方法以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和外周血涂片复检规则为质量评价方法,对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血模式下检测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行稀释血模式复检,血涂片镜检观察有大血小板的标本,按照显微镜目视计数法的要求需对血小板重新计数。 结果不同的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出2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100×109/L,利用血球分析仪稀释血模式复检后,血小板结果仍然减少103例,需采用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形态并联合显微镜目视法重新计数。不同计数方法的联合检测可有效减少大血小板计数的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结论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会有少数假性低值现象,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减低,需用显微镜目视计数法重新计数并结合血涂片镜检进行验证。

大血小板 ;血球分析仪;不同检测方法

在我国的中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易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血常规准确性和精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小板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血小板(PLT)计数也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但血球分析仪检测的血小板数量有真性和假性数值的现象,检验人员难以辨别,易造成血小板结果的误报。本文中的质量评价方法是以显微镜目视计数法为主,结合外周血涂片复检规则,需对血小板<100×109/L的样本进行复检。本文讨论联合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减少大血小板计数误差,提高血小板的准确性,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2011-01—2015-10本院门诊、住院及体检中心送检的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常规标本,标本分析前、分析中质量控制合格,无重复标本1 720例,经血液实验室检测分析后,筛查出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276例,需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标本进行对比与分析。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国产迈瑞BC-6800血球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稀释液内无EDTA-K2;选用含有2.0 g/LEDTA- K2真空管;普通双目显微镜。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标准配置[1]的浓度为1%的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贝索瑞氏复合染液。参加全血细胞室内及室间质控检测结果全部“在控”。

1.2.2仪器全血模式:来自本院门诊、住院及体检中心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 720例,采集静脉血1.5~2.0 mL于2.0 g/LEDTA-K2真空管中混匀,置于迈瑞BC-6800血球分析仪中进行全血模式下的检测。

1.2.3仪器稀释模式:全血模式下筛查出血小板<100×109/L的样本276例,采集患者末梢血40 μL置于360 μL不含EDTA-K2的稀释液中,充分混匀后,于迈瑞BC-6800血球分析仪稀释血模式下进行复检,排除因含有EDTA抗体所引起的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

1.2.4血片复检模式:首先将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置37 ℃恒温箱保温30 min后,再次使用迈瑞BC-6800血球分析仪中进行全血模式下复检,以排除因冷凝集所造成的血小板假性减低。然后将标本制成血涂片并镜检10个视野以上。镜检中应着重观察血涂片的片尾及边缘部位有无因EDTA抗体的存在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排除以上原因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后,血小板复检结果仍<100×109/L的标本,需对这些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确认临床资料是否与检测结果相符。

1.2.5显微镜目视计数法:血小板镜检计数的评估依据为WHO推荐的国际血液学复检规则。结合外周血涂片镜检观察的血小板形态和数量,需用显微镜目视计数法重新计数。采集末梢血,弃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20 μL于浓度为1%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380 μL中并充分混匀,待5~10 min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经再次充分混匀,充入细胞计数池内静止10 min,使血小板完全下沉,需在1 h内完成血小板的计数。

2 结果

2.1真性与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比值这276例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标本中,真性血小板减少168例,假性血小板减少108例。其中含有冷凝集标本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4例,其余103例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报告中血小板各项参数异常及曲线图分布异常。

2.2不同检测方法对267例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结果与标准差比较见表1。再次对这103例血小板减少的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病史分析,入院前未查过血常规,6个月内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入院后体检未发现全身皮肤及黏膜有明显的瘀斑和出血点;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疾病;无泌尿和消化系统出血的症状;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无遗传性出血疾病;6个月内未有外科手术史。全血细胞分析发现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涂片镜检易见巨、大血小板。

表1 不同检测方法对267例疑似和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结果与标准差比较

3 讨论

全血细胞分析是临床常用于诊断和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项目,血小板是观察该疾病的动态指标之一。血小板的降低和升高,与该疾病的产生、发展、预后以及治疗药物的使用、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密切的相关性,准确的血小板数据有利于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否则会贻误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前随着基础医学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的大量引用,各种血细胞计数的自动化仪器在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普遍使用,其检测的灵敏性也越来越高[2]。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检测性能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适于临床检验的普及。通过本组数据对比发现,血小板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由于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常受巨、大血小板和非血小板颗粒(如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大颗粒灰尘、巨大血小板、EDTA抗体和冷凝集)干扰,这些因素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所以,有些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仍需通过目视显微镜,人工重新计数后才能得到准确数据。因而国内外医学界仍将目视显微镜计数法(特别是相差异显微镜计数法)作为参考方法[3]。由本组5例数据发现,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的血小板有假性低值现象,经复检后血小板结果得到明显纠正。同时还有103例数据,不能得到有效纠正,需通过显微镜目视计数法人工重新计数和血涂片镜检验证并对血小板形态加以说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里面规定草酸铵溶解计数法为血小板计数方法,1%草酸铵稀释液有较强破坏细胞的能力,血小板在显微镜下形态清晰、易辨认,试剂成本低廉,是进行质量评价首选的方法[4]。观察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的数量和形态也是临床血液学研究中的常规项目。[5]因此,只有联合使用不同检测方法才能有效的减少因大血小板所引起的计数误差,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提供真实准确的血小板数据。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临检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5.

[2]梁巍,余德玲,王域平.EDTA-K2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 672.

[3]邵永生,郑宏伟.组合检验法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 036-2 037.

[4]丛玉隆,尹一斌,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

[5](美)Turgeon ML著,彭明婷,申子瑜译.检验医学基础理论与常规检测技术[M].5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有限公司,2012:8.

(收稿2016-03-11)

R743.33

A

1673-5110(2016)17-0060-02

猜你喜欢
计数法假性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神奇的计数法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多位BCD—B码转换几种方法及其实现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尽显“科学计数法”的魅力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