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河南农业经济增长与投资、劳动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6-09-25 12:58任方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据模型面板河南

任方军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121)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河南农业经济增长与投资、劳动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任方军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121)

通过河南省农业经济与投资、劳动力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给出了河南各地市投资、劳动力等对河南农业发展重要影响变量的弹性系数,从而分析了河南各地市投资、劳动力对各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河南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科技弹性系数值大于投资弹性系数值,而投资弹性系数值大于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值,且各地区存在差异性。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在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投资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劳动力投入过多,存在过剩问题。最后给出了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实现河南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面板数据模型;农业经济;投资;劳动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河南整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以经典的生产函数理论为依据,尝试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各地市农业劳动力、资本对河南农业经济的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对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贡献,为提高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生产函数理论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和可操作工具[2],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产业结构因素、相关制度因素、能源因素等也分别纳入到了相关实证分析之中[3]。近年来,随着该理论日渐成熟,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如陈振[4]用改进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贾小丰[5]则将其应用到水资源利用方面。面板数据是在时间序列中多个截面同时取得的数据,也称平行数据[6]。由面板数据构造的模型为面板数据模型,能较好识别和测量单纯时间序列数据或横截面数据不能觉察的一些效应[7],降低有测量误差引起的偏差问题[8],从多种层面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郑月明[9]、卢俊[10]、杨水根[11]。因此,基于生产函数理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特别是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优势。本研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河南18个地市为截面单元,综合考虑各地市的个体差异和时间趋势,通过农业经济与投资、劳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2004—2013年间河南各地市农业劳动力、投资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面板数据分析和面板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2004—2013年的《河南统计年鉴》。为消除数据单位等因素影响,研究使用的数据为对2004—2013年间18个地市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的数据。

农业经济数据的选取为河南各地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对其求对数,我们得到了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以下简称Y)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变化Table 1 Agricultural economy change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2004-2013 in Henan

投资数据的选取为各地市第一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农业投资总额(亿元),对其求对数,得到了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投资(以下简称T)的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投资变化Table 2 Investment changes of Henan different regions in 2004-2013

劳动力数据的选取为河南各地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对其求对数,得到了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劳动力(以下简称P)的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劳动力变化Table 3 Labor changes of Henan different regions in 2004-2013

1.1面板数据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10年间,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投资均保持了上升趋势,投资由2004年均值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3.83,增长了214%,大于同期农业经济增速(值为121%),说明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投资持续增长,投资增幅大于农业经济增幅;表3则显示,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且各地市波动状况不同,反映了各地劳动力从农业向其他产业、其他地区转移的速度不尽相同。为更好地揭示Y与T、P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均值对比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各地市Y与T、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1.1 面板数据的横向分析 2004—2013年河南各地市Y、T、P均值(表1、表2、表3的最后均值列)显示,10年间,河南各地市的Y、T、P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各地市农业结构、土地面积、土壤状况、从业人员素质、农业科技、区位优势等诸多因素发展结果的实际反映。其中,农业经济均值较大的地市为南阳、周口、驻马店、信阳、开封、洛阳等6个地区,而这些地市在劳动力投入也相应较大。在投资方面,南阳、洛阳、郑州、信阳等地市力度相对较大。在10年的各地市的Y与T、P(表1、表2、表3的第2-11列)的关系方面,Y与P保持了高度相关性,而多数地市Y与T有一定相关性,少数地市则不完全吻合,如郑州、商丘、濮阳、洛阳等地市。

1.1.2 面板数据的纵向分析 10年间,Y、T呈上升趋势,见表1、表2最后一行;P为下降趋势,见表3最后一行;Y与P呈反向关系,T与Y呈正向关系。综合Y与T、P的发展关系看,2009年后,在河南农业从业人员减少、投资增速放缓双重压力下,河南农业经济仍保持相对稳定增速。它说明,2009年后河南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和农业效率等得到了有效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呈富余状况。

1.2面板数据检验

1.2.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本研究使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显示,Y、T、P数据具有非平稳性,而其一阶差分后经LLC、Br-T、IPS-W、ADF-FCS、PP-FCS检验,均具有平稳性,即:Y、T、P表现为一阶单整,记为I(1)。

1.2.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Y、T、P为一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通过对Y、T、P进行Kao协整检验,Kao协整检验的t统计值为-3.091,p值为0.000,Y与T、P的面板数据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即河南18个地市的Y与T、P的面板数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可以进行Y与T、P的相关面板数据模型回归。

1.3确定面板数据模型

1.3.1 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接下来,以Y为因变量,以T、P为解释变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156.98,相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拒绝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因此模型应设定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通过建立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混合回归模型,其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1.275、3.276、14.232。计算F统计量,其中n=18、k=2、t=10,得到的2个F统计量的值分别为:F1=25.11,F2= 5.82。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d=0.95),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Fa2(51, 126) = 1.45,Fa1 (34, 126) =1.52。由于F2>Fa2、F1>Fa1,因此,面板数据模型应选择变系数模型。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面板数据模型的最终选择应为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1.3.2 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和残差检验 在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横截面的异方差和序列自相关问题是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对于河南全省范围内的估计来说,由于横截面个数(18个)大于时序个数(10期),且从上述面板数据的横向分析看,10年间,河南Y、T、P在截面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 PCSE)以消除个体间的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具体的估计结果如表4。由表4可知,R-squared为0.989,Adjusted R-squared值为0.985,F值为221.962,P值为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DW值为1.458,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表4 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the individual fixed effect variable coefficient model

该模型的常数项(C)的值为13.046,t值为124.216,P值为0.000,通过显著性检验。常数项为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自发平均水平,代表着河南各地市农业增长各要素配置水平的均值。

该模型的解释变量劳动力、投资的系数及t检验见表5,可以看到,在显著性检验方面,除劳动力变量中的驻马店市和投资变量中的安阳市的t值小于2、P值大于0.05外,其余各地市的劳动力变量、投资变量的P检验值均小于0.05、t检验值均大于2,通过显著性检验。劳动力变量的系数均小于零,投资变量的系数除漯河市外均大于0。由于解释变量数据为原始数据的自然对数值,故该系数可以作为原变量对于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模型中各地市的常数项的值见表5。

表5 解释变量系数及t检验Table 5 Explanatory variable coefficient and t-test

最后,我们对模型的残差进行检验,其LLC、Breitung、IPS检验均在95%的检验水平下拒绝所有残差序列都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而Fisher-ADF、 Fisher-PP也同样证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残差序列平稳。

2 结论与建议

(1)农业科技在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从各地市模型要素系数的绝对值比较看,影响各地农业经济的要素排序依次为河南农业科技弹性因素、投资弹性因素和劳动力投入弹性因素。因此,农业科技弹性因素在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为解释方便,这里将既不能单独归属于资本又不能单独归属于劳动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其他因素,统称为农业科技弹性因素,如农业科技水平、管理、自然禀赋等。河南各地市农业科技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说明河南农业科技对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同时河南各地市农业科技弹性因素差异性较大,信阳、焦作、漯河等地区的农业科技弹性因素值高于河南全省的平均水平。

(2)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区域间存在差异性。河南各地市投资产出的弹性系数除漯河外均为正值,说明投资对河南各地市农业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这与杨学文[12]的农民增收与农业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乔海曙[13]的加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创新农业投资体制、强化农业投资管理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与前述数据分析结果相同。从投资弹性系数看,最小值为-0.169漯河,最大值为0.501驻马店,说明投资在区域间存在差异性。驻马店、三门峡、郑州等地市的农业投资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高于河南其他地市。

投资是资本配置的过程,而资本配置及其效率则是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双重作用于产业的结果。其中市场化改革有效促进了资本在产业间、地区间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助推了经济发展。应该看到,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过去吃得“饱”向如何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特色转变,唯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同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有效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正确引导,积极加大农业投资,夯实农业基础,才能推动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反,没有河南农业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河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驻马店、三门峡、郑州等地市的农业投资作用相对较高,是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行为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反映。其中驻马店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称;三门峡的果、牧、烟、菌等特色农业,特别是灵宝的苹果享誉中原;而郑州中牟的草莓产业示范园、荥阳的河阴石榴产业示范区、新郑的红枣产业与高标准粮田粮种示范区等一大批已建或正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郑州农业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亮点,也为河南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树立了标杆,其中新郑大枣、河阴石榴已享誉中外。市场和政府行为的双重作用,优化了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使上述地市的农业投资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河南各地市加大了对农业投资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的政策措施,农业投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河南农业的投入仍相对不足,农业投资与其他产业投资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农业的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困难、大宗农产品过剩、农业投资报酬率降低等因素抑制了各地市投资主体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农业投资资金不足等引发了投资环境的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了河南各地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3)农业劳动力投入过剩。河南各地市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劳动力投入过多,存在过剩问题,这也前述数据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其最为严重的地市为焦作,其劳动力产出弹性值为-4.91,表明漯河市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每减少1%,其农业经济产出会增加4.91%。其次为信阳、漯河、安阳。从现实来看,河南农业存在着大量劳动力剩余现象。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超过2200万人,占全国的9.57%,2010年跨省流动农民工总量为1 207万人,长期居全国之首[14]。劳动力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劳动力投入过剩也将制约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河南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影响河南农业经济乃至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的建议如下:

(1)把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

上述结论表明,农业科技在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河南各地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把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科技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2)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在充分发挥科技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市场行为对农业投资的影响,适应需求变化,提高投资效益,吸引更多资金用于河南农业的发展;同时,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的同时,反哺农业,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夯实农业经济基础,推动河南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综合投资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农业的高风险性与低收益的弱质问题;鼓励实施农业承包大户、公司+农户等多元投资模式,促进河南各地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立足市场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应紧紧围绕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类、品质;加大对“新”、“特”、“优”农业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农业。

三是盘活源头,为农业发展注入“活水”。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到的“手”的作用,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开展以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抵押贷款工作,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村镇银行,从源头盘活在农业投资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3)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

过去10年间,河南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制约了河南各地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势必影响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一是要重视农业的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为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智力保障;二是加快城市化力度。应加强医疗、住房、教育、户籍制度等综合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能在城市“留得住”“住得下”“活得好”;三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河南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正确引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夯实农业经济基础;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破除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道路上的藩篱;强化大气、土壤、水等环境的安全防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构建安全、高效、开放、综合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加强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总之,农业科技在河南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提高河南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投资、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转移能有效促进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河南各地市科技、投资、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效用不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各地市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河南农业发展中,应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更好地实现河南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 安吉.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和SSA国家的对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 崔永伟,杜聪慧.生产函数理论与函数形式的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S1):67-73.

[3] 吕向东.C-D生产函数参数估计的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 陈振,陈祺琪,李 君.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4):475-479.

[5] 贾小丰,卢文喜.吉林西部人工草地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初探[J].节水灌溉,2008,156(8):32-34.

[6]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7] BEN-PORATH Y .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the Supply of Labor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81(3):697-704.

[8] BLUNDELL R,MEGHIR C. Selection criteria for a micro-econometric model of labor supply [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986, 1(1):55-80.

[9] 郑月明,董登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5):104-113.

[10] 卢俊,罗能生.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9(2):276-284.

[11] 杨水根.流通产业经济效应的城镇化门槛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07):128-133.

[12] 涂维亮,杨学文.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0(5):15-18.

[13] 乔海曙.21世纪初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115):63-69.

[14] 杨慧敏,高更和.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2):1635-1636.

(责任编辑:马红春)

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Henanagriculturaleconomicgrowthandinvestment&laborbasedonpaneldatamodel

REN Fangjun

(Zhengzhou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121, China)

Henan Province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one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agricultur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it root test and co-integration test of the panel data,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fixed effect variable coefficient mode, gives the regional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xplanation variables in Henan such as investment, labor,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and labor on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util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investment elasticity, and the utility of the investment elasticity is more than that of the labor input. The paper shows tha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vestment has a stimula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re are too many labor inputs, and there is a problem of excess.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achieve better,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panel data model; agricultural economy; investment; labor

2015-12-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63008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D-01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三重”专项项目(2014-DC-228)

任方军(1971-),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

1000-2340(2016)04-0574-07

F 427

:A

猜你喜欢
数据模型面板河南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出彩河南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面板数据模型截面相关检验方法综述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