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都的乡愁

2016-09-26 06:00
中华民居 2016年1期
关键词:贡院金陵南京

金陵古都的乡愁

“南京”这两个字本就包蕴着兴替情怀,过于丰富的传说和往事滋养着这里一草一木苍郁雄浑的气质,弥漫成挥之不去的深邃和古老,编织成最遥远、最厚重的乡愁。那缕无法断绝的惆怅是家国之思和兴亡之叹,是一部深重繁复的城市历史,深埋于整个民族的神经。

一抹王气无断绝

都说南京有“王气”。“王气”,多指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

南京拥有20多个别称:石头城、秣陵、建康、建邺、应天……这些名字提示我们,这座城市拥有灿烂浩瀚的过往。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认为此处有王气,遂“埋金以镇之”,故名“金陵”。秦并天下,改“金陵“为“秣陵”。三国时期孙权将政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从“建业”到“建邺”,再到“建康”,时光兜转蹉跎过孙吴、东晋、刘宋、南齐、萧梁、南陈。公元920年,南京由昇州大都督府改为“金陵府”。17年后,徐诰在金陵称帝,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金陵”,称“应天府”。公元1851年,洪秀全改名“天京”。

2500年过去了,南京与“王气”的历史纠葛早已化作一缕烟云尽散去。南京,历10朝,49帝,2总统,450余年。所谓的“王气”之城,却没有得到永久的庇护,总是一边享盛世之荣耀,一边历乱世之悲情。历代王朝的更替如云雨聚散,只留下片片遗迹散落于古城墙之下,任凭后人吊怀。

南京城俯瞰地势龙盘虎踞,长江如龙,虎踞山如虎。

东水关又称“水上门”,至今已建成100多年历史,曾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是十里秦淮的“龙头”。

暗香浮动旧庭院

旧庭院于南京来说,可谓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瞻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600年来静默于秦淮河的喧闹之中。作为明代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这座深宅大院有着私家园林般雍容典雅的贵气;作为太平天国东王府和幼西王府,它不免裹挟了些许历史的烟云。据说朱元璋在登上了皇帝宝座后,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为其建了这所府邸花园,以备安度晚年之用。后来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此,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园”。

“九十九间半”是甘熙故居的别称。据说,按照清朝当时的皇家规定,民间的住宅不得与王族勋戚相匹敌,不能超过一百间,甘熙曾在京为官,深谙此种法度,甘氏家族为显示其富有,造屋前后四组多达三百余间,只是对外仍称“九十九间半”,以掩耳目。而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

明代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是体现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现存的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俗称明城墙,历时21年修成,蜿蜒盘旋达35.3公里,外廓城周长超过60公里。

江南府学阜盛地

“天下文枢”的牌坊,遥对着孔庙,静立在贡院边上。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才子和佳人的故事,数不清的纠葛,家国、爱恨,一代代地在这里上演。

始建于南宋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上官、膳、库、杂役兵等数百间房,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举人如过江之鲫。自宋以后,约有超过一半的举人和状元来自江南贡院。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无论是盛世还是国难当头,南京这地方似乎天生就适合读书人聚集。1921年,东南大学在南京成立。1927年,东南大学与其他几所高校合并,并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大学又被重新拆分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九大院校。她们虽已自立门户,但终属同根而生。每到了校庆的日子,依然在同一天张灯结彩,举觞相庆。于是,南京就有了“九校联庆”的旷世佳话。迢迢有绿水,隐隐见青山;文韵生秦淮,馨香漫金陵。行走在南京,空气中都似乎弥漫着浓浓的墨香。

明代,南京夫子庙曾被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

南朝齐武帝在鸡笼山附近建成了南齐的皇宫。萧衍逼迫齐和帝禅位于己,为了礼佛方便,他就在皇宫门外建成了一座寺庙,名为同泰寺,也就是今天的鸡鸣寺。

烟雨回眸南朝寺

南京、西安、洛阳在佛教发展史上被称为中土佛学的三大文化中心,佛学在南京的传承也有上千年历史。

南京的寺庙,始于东吴。据史籍记载,高僧康僧会从交趾(今越南)经广州来南京,建了中国南方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在南京建都的朝代,正逢佛教盛行,统治者无不信奉佛教,以拜佛建寺为荣耀。江南庙宇遂如春笋,肃然林立,一时繁盛至极。

南朝同时存在的佛寺数量最多时达到700多座,即便今日,历经后世战火动乱,仍能在金陵的寻常巷陌和山野之间寻觅到当年古刹之踪影。

南京的古刹与王朝更迭有着紧密的关系,留着诸多帝王的遗迹。如梁武帝数次舍身出家的同泰寺,明成祖为纪念自己生母而兴建的大报恩寺,南唐后主李煜忏经礼佛的清凉寺……栖霞寺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被视为佛学界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清凉寺高雅大气,暗合了“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禅学思想。

有人说,与其说南京的文化起源于秦淮河,不如说是清凉山。关于清凉山,可以说的文化故事着实太多了。曹雪芹的大观园据说便是沿清凉山脉而建;在清凉山中也诞生了袁枚的《随园诗话》和傅抱石的众多画作。清凉寺,地处清凉山中,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清凉寺诗记说:“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缁郎”,可见当年清凉寺之盛世。

“清凉问佛”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相传,开祖文益禅师传法时,门下弟子众多,不仅有国内的禅僧前来学习禅法,也有来自新罗、高丽、日本等国的外国僧人,可谓盛况空前。

“清凉”与“佛”本就是一对和谐的组合,禅意浓得很。清凉寺建筑高雅、大气,暗合了“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禅学思想。这座曾鼎盛一时的古寺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屡遭兴废,大部损毁,但从现存的建筑中,依然能悟出它曾有的辉煌。历史的烟雨早已湮没了太多楼台,再回首时,总有人记得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行走于六朝古都的庄严和厚重中,历史的绵长四围而来,诸多古迹如云一般聚拢在我们心头,引发绵长的怀古情思;无数谙熟于心的地名又如云一般从我们心头散开,带去飘逸悠远的兴替之想。

这里是南京。

历史中的沉沉浮浮,让南京这座城市有了沧桑的味道,也让这座城沉淀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气息——有点繁华,有点慵懒,又有点欲说还休的矜持。

报恩寺遗址公园

灵谷寺

猜你喜欢
贡院金陵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南京大闯关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南京·九间堂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