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

2016-09-28 18:46
百家讲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杨度刘师培熊十力

国家虽弱,尊严不可丢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他所在的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1904年元旦,因晚清国力贫弱,日本看不起清朝,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清朝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清朝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清朝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酒量不够,莫要挑衅

唐朝岭南节度使胡证年轻时酒量惊人,一天,他的朋友在酒店自饮,被几个恶少灌酒,力不能敌。胡证闻讯后冲入酒店,坐在桌旁先自斟自饮了三大杯酒,然后摘下桌上的蜡烛托放在膝上,对在场人说:“我现在主持酒局,一人一杯,轮流来。谁要是喝不干净,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说完,他自己先喝干一杯,然后交给下一个人喝。一轮下来,恶少们就不行了,喝不完的都洒在盘子上,胡证举起蜡烛托就要揍人,吓得几个恶少纷纷跪地求饶。

敢作敢当才是真悔改

杨度曾任“筹安会”(公开支持袁世凯复辟的团体)理事长,袁世凯死后,杨度闭门学佛,反省过去,颇有迷途知返、痛定思痛之意。一次,他为其母祝寿,有一个宾客送来一副寿联,上面写着:“海屋添筹,安琪天使;香山盛会,长乐花开。”全联16字,从每一句中各取一字即有“筹、安、会、长”文字,这明显是在讥讽杨度。家人见状,想把这副寿联撕掉,但杨度当即阻止,并命家人将其悬挂于中堂显眼之处,任由来客观看。

学校聘用人,关键看学问

黄侃虽鄙视曾支持袁世凯复辟的刘师培的为人,却很看重对方的学问。袁世凯死后,刘师培变得穷困潦倒,黄侃建议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用刘师培来北大任教,蔡元培以刘师培曾经担任过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参政院参政为由,予以拒绝。黄侃劝道:“学校聘用人才应更看重他的学问,而非他的过去。孰轻孰重,您觉得呢?”最后,刘师培被聘用。

我爱北京,除了沙尘

北京的沙尘是有名的,这一点,连最爱北京的胡适也承认。1921年,胡适受商务印书馆的邀约,到上海去做评鉴的工作,住在一位朋友家。那段时间,胡适简直乐不思蜀。返回北京之前,胡适恋恋不舍,给朋友写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几句是:“多谢主人,我去了!两天之后,满身又是北京的尘土了!”

书不好,别找我题字

著名教育家马君武的书法瘦挺苍劲、自创一格,因此,求他写书法的人特别多。在他任某大学校长时,某著名国学专家要出版一本题为《待焚诗稿》的诗集,想请马君武为这本书题字。马君武翻看了一遍,发现这本诗集的内容就是一堆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可言,便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还直言不讳地对来者说:“什么‘待焚诗稿,直接焚了去吧,无病呻吟,颓丧!”

厂、

想收买我,没门儿

蒋介石知道熊十力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个哲学研究所,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收买熊十力,蒋介石打电话给湖北省某主席,托他帮熊十力成立一个哲学研究所。谁知,熊十力得知此事之后,却不领情,并毅然道:“我熊某对抗战无寸功,愧不敢当。”熊十力不仅谢绝了对方帮他成立研究所的美意,还拒绝去见蒋介石。蒋介石得知后,只好作罢。

为国家省钱才是真理

1954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率中国代表团赴保加利亚参加其国庆节庆祝活动。保加利亚政府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个团员3000列弗(保加利亚货币),每个随员2000列弗作为零用钱。大家准备用这些钱买点儿纪念品。当卫士长问董必武打算买什么时,董必武严肃地说:“我们革命刚胜利不久,经济还很困难,群众生活还很苦。这些钱不能分给个人,要交给大使馆,为国家节省点外汇。”其他成员听了后,都纷纷把钱交了回去。

不被人信任,不如“散伙”

冯国璋一向反对复辟帝制。当获悉袁世凯在京策划称帝的消息后,他即刻进京劝阻,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那么做。可他前脚刚走,袁世凯后脚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帝制。消息传来,冯国璋将信将疑,立即去电质问总统府,得到的答复是“事出有因”。冯国璋深感受到了欺骗,愤愤不平地说:“他哪里还把我当自己人?”从此,冯国璋与袁世凯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一场战争拆散一对朋友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人奥古斯登堡原来是好朋友。1848年,普鲁士入侵丹麦,奥古斯登堡也参加了此次入侵,这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安徒生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到车站去迎接他,其中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安徒生大怒:“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与过侵略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敌人呢?”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猜你喜欢
杨度刘师培熊十力
熊十力與勉仁書院
从保皇党变共产党
杨度给儿子儿媳的赠言
杨度第二次留学日本就读学校考(1903~1907)
熊十力基于公羊三世说的现代政治论述
刘师培的 成功“秘籍”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大师拜大师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杨度的上海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