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16-09-28 05:43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走货临储猪价

业界动态

猪价开启二次上涨,本次回暖行情或缓慢但持久

近日全国多地猪价普遍止跌,出栏均价普遍开始升至9元以上的价位,生猪价格经过近两个月的下跌以后,企稳反弹的迹象出现并且有望全面确立。

目前大体质量生猪出栏比重逐渐降低,加上之前集中出栏和抛售情况对产能的消耗,导致之前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有所改观。而且后面还有院校开学集中消费恢复自己中秋屠宰备货的需求,对猪价形成提振。

短期来看,猪价呈现稳中小涨的态势较大,但是需求清淡和下游屠宰企业依旧是掣肘猪价涨势的重要力量,猪价或呈现循序渐进的上涨态势,一下大涨的概率很低。建议养殖户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适度的博弈,切勿过度解读本轮的反弹态势。同时依旧不能放松对疫情和极端天气的防控。

目前生猪出栏体质量下降,市场适重猪源减少,养殖户后期猪价上涨的信心加大,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多有提价动作,虽然需求端还存在利空影响,但是市场利多行情开始显现,猪价有望继续延续涨势,可见猪市全面上涨的态势正在形成。

目前全国猪价普遍反弹,北方猪价以涨为主,南方猪价也稳中上扬。目前市场适重猪源减少,养殖户和规模猪场均开始等价惜售,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猪价呈现上涨走势。而且前期南北方生猪集中出栏和抛售导致目前生猪供应相对紧缺,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开始扭转,猪价上涨态势逐渐明显。目前来看,猪价涨势范围有所扩大,整体将以小幅上涨行情为主,建议养殖户保持理性的出栏节奏和适度的博弈,同时继续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防范。

养殖户不断惜售,猪价将依旧呈现小涨态势。目前全国猪价整体上涨。养殖户惜售,屠宰企业采购难度加大,加上前期产能的消耗,构成了此次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预计短期内这种态势还将延续,猪价将依旧呈现小涨态势。而且月底学校开学和中秋备货导致需求增加支撑猪价的涨势。

不过业内认为立秋到来对消费有一定提升,拉动生猪需求量,但整体消费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提升,涨价的连续性还有待商榷,需求整体疲软,淡季利空影响还未过去,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涨价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但是短期涨价缺乏基础支持。目前养殖户惜售,供应略显紧张,部分养殖场在立秋前不断提升出栏价格,或是为了缓和后期降幅,北方地区立秋过后或有回落可能性,建议养殖户保持理性的出栏节奏和正常的出栏。

未来两月出栏成本相对较高且数量有限。首先,2016年一季度期间,大寒潮导致多数仔猪出现疫情,存活率大幅下降,加上存栏率不高的能繁母猪数量,导致对应的8、9月份的出栏量相对减少。

成本方面来看,5、6月份饲料原料价格出现上涨,加上6、7月份暴雨和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导致这两个月产能出栏较多,大猪大量消耗,因此8、9月份生猪出栏量出现明显下滑的可能性较高。而且,接下来大专院校开学,集中消费恢复,后市双节备货的支撑,需求将逐渐由清淡转为旺季。业内认为,后市白条猪需求将出现明显的周期性上涨,屠宰企业压价力度将逐渐下滑,预计8、9月份的猪肉价格会有一轮客观性上涨,继而将传导至养殖环节。建议养殖户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和适度的博弈,逢高出栏,切勿过度赌博后市。

从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说猪少,事实也确实如此,行业的洗牌、环保的加码和疫情的“光顾”,导致现在供应趋紧态势依旧存在,这从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据中便可以看出。猪少确实支撑了2016年的高猪价并且还将继续支撑猪价高位运行,但是大家切不可因为猪少就肆无忌惮地压栏,认为猪价可以持续大涨,因为市场满足猪肉需求的能力并不弱势,这一点值得我们警惕。

首先,目前产能存活率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同样的能繁母猪数,现在仔猪提供能力是大大上升的。其次养大猪和牛猪的增加,养300 kg甚至200 kg大猪的大有人在。第三,上半年进口猪肉数量大增,严重抑制了猪价的涨势,再加上政府放储的影响,所以“存栏少不代表供应少”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因此,建议养殖户保持适度的压栏和理性的出栏节奏,切勿集中压栏之后形成集中出栏的局面。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价格普遍性反弹,除了个别地区仍有小幅下调外,猪价止跌反弹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进入8月份以来,由于前期大猪消耗和抛售现象,生猪存栏偏紧现象开始凸显,加上猪肉需求开始好转,猪价止跌反弹有望全面确立。

而且目前屠宰企业多忌惮采购猪源的难度,因此多有提价现象,但是由于需求淡季,屠宰量不大,因此不存在大幅提价的条件。对于此次猪价暴跌之后的止跌反弹,养殖户需理性看待,不要过分期待高价,重回11元、12元时代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因此建议养殖户适时出栏生猪,保持适度的博弈,切勿过度追涨此轮涨势。那么由此来看,养殖户补栏也要谨慎,上扬猪周期终究会回落,从目前的猪价和补栏成本来看,后市盈利已经有风险。

预计短期内猪价整体保持慢涨趋势。北方多地继续延续小涨态势,并且市场利好态势积聚,随着北方多地上涨,带动南方等地猪价开启上涨趋势,养殖户挺价意愿开始明显增加,而且近几日全国生猪连续涨价,养殖户惜售情绪范围有所扩大。

部分地区优质猪源紧缺,屠宰收购难度加大,开始提价采购,但是业内认为,后期受需求低迷抑制,加之高温增加压栏难度,因此屠宰企业难免有继续压价的动作,后期供需博弈有望继续加深,行情出现震荡走势。预计短期内猪价整体保持慢涨趋势,建议养殖户保持理性的出栏节奏,要存有风险意识,逢高出栏、适度压栏。同时也不要放松饲养管理和对极端气候的防范。

新粮主力未登场 2015年产优质玉米仍“吃香”

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整体呈现低位徘徊、局部补跌的特征。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性玉米拍卖成交不尽理想,“溢价”情况也大不如前;二是南方新季玉米上市,未来新粮供应可期,下游用粮企业多采用随买随用模式,或者消耗前期库存,市场购销表现低迷;三是南北港口玉米贸易不振,北方集港量维持低位水平;四是CBOT玉米期价跌至低位,间接影响即将迎接市场化的我国新季玉米的价格预估。

虽然上述因素使得玉米价格承压,但市场也不缺乏利好消息。一方面,玉米生产者补贴实施方案已有眉目,其他政策传闻不断,例如深加工扶持政策、秋粮政策托底等,提醒人们不宜对后市过分悲观;另一方面,高温之下玉米生长接受“考验”,有关天气题材炒作或再起波澜。

早在6月中下旬,国内玉米市场已经初显颓势。据统计,6月中下旬至今,蛇口港玉米价格由最高2 200元/吨下跌至目前1 900元/吨附近,累计跌幅最大达到300元/吨;锦州港平舱价格由1 950元/吨下跌至1 820元/吨,累计跌幅130元/吨,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由2 050元/吨下跌至1 860元/吨,跌幅近200元/吨;沈阳地区饲料企业玉米收购价累计下跌130元/吨。

进入8月份,东北产区玉米购销依旧清淡,市场主要粮源仍以国储轮换和临储拍卖为主,7月末进行的“分贷分还”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进一步下滑,用粮企业参拍谨慎及对后市持悲观预期。同时,部分深加工企业用粮多为自拍自用。

华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继续下滑,主要原因是下游淀粉需求不旺拖累其价格大幅走低,企业加工效益明显缩水,对原料压价意愿较强。短期来看,市场缺乏利多支撑,华北玉米价格低迷态势难以扭转。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稳中趋弱。当前东北贸易商持有的玉米数量较大,且价格预期弱势,不排除部分贸易商为加大销售量而亏损出货,平舱价可能低于1 800元/吨。与此同时,广东港口玉米库存量降至7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但仍将压制港口玉米价格,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反弹,需要玉米库存进一步下降。

8月份,临储玉米拍卖市场关注度进一步下降,临储玉米拍卖溢价情况也大不如前。目前东北“分贷分还”玉米不同等级最高成交价已经由原先的溢价80元/吨缩窄至零,黑龙江尤为明显。受此影响,目前东北地区部分前期参与竞拍的贸易商甚至出现亏本销售的情况,市场行情走软背景下,下游企业采购热情持续消退。

我国临储超期玉米拍卖量稳定在800万吨,但成交量走低、成交价局部略升,下游竞拍热情总体不高。同时,在经历连续两周超期储存玉米成交率低于1%之后,8月2日超期玉米成交2.1138万吨,成交率回升至1.1%;8月4日-5日“分贷分还”玉米成交却量缩价涨,两日成交量仅39.3万吨,前一周高达641万吨,两日成交均价分别略高于上周同期。

自2016年5月27日以来,临储国产玉米累计成交1 300.0919万吨,总成交率26.68%,进口玉米累计成交8.7745万吨,进口成交率31.57%。不可否认,直至目前我国临储玉米成交情况差强人意,泻库目标恐难完成,但在北方新粮供应主力登场之前,国家“控盘”依旧,按照拍卖底价推算,现货市场整体下行空间已经有限,尤其是与轮换粮一起出现回调的优质玉米。据悉,目前福建、广东一带乳猪料玉米码头报价依旧高达2 100元/吨(2015年生产),当地轮换东北玉米报价已降至1 900元/吨附近。

在经历6月下旬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急涨、贸易粮两周内大增后,目前南北港口贸易再度陷入亏损,尤其是在近两周南北海运费提高20元/吨之后。受此影响,北方玉米集港量回归至低位水平。同时,近两周湖北、安徽、广西、四川、湖南、江苏、陕西春玉米零星上市,8月中旬华北部分地区会有少量春玉米收获上市,故南北玉米贸易不振,乃至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维持低位运行的可能性依旧较大。

同时,目前南方港口进口谷物及其替代品库存进入季节性下降阶段,国产新季玉米上市且价格可能进一步走低的预期,令市场对谷物进口暂时保持谨慎。此外,8月2日进口DDGS反倾销听证会举行以后,市场普遍认为我国可能会征收反倾销税,从而抑制进口DDGS采购,但鉴于目前我国南方新玉米零星上市拉开新玉米上市序幕,终端采购普遍谨慎,预计南北港口贸易维持低位。

作为主产区的北方地区玉米尚处于关键生长期,对东北产区而言,虽然已安然度过授粉期,但高温天气之下,最终单产情况尚不确定;而对于华北产区而言,目前正陆续进入关键授粉期,气温过高将不利于其开花,造成秃尖和缺粒,此时高温天气将成为最大利空因素。

虽然我国临储玉米库存庞大,新季玉米产量出现一定幅度变化、不足以改变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大环境,减产甚至有利于我国整体“泻库”目标,但不利天气对新季玉米品质、产量以及上市节奏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因为天气题材炒作足以对玉米期货市场产生重大变化,而对玉米现货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鸡蛋价格勇攀高峰

近日全国鸡蛋价格继续上涨为主,蛋价普遍在6元/千克以上,但是价格差距较大,目前养殖户多选择正常出货,销区市场走货顺畅,短线涨幅有限。

主产区:河北地区红蛋价格上涨较为积极,受销区北京影响,红蛋多上涨3元/件左右,粉蛋稳中有涨,货源稳定,走货正常,预计短线行情或大致走稳;河南地区鸡蛋价格节节高升,目前各地区价格较乱,走货顺畅,以质论价,高价区逐渐恢复稳定,短线上涨势头有限;山东蛋价部分地区已触顶回稳,局部受销区涨势影响继续上涨,大局货少,走货恢复正常,短线逐渐趋稳。

江苏地区鸡蛋价格近日继续冲高,涨幅在0.06~0.46元/千克,主流价格在6.4~6.6元/千克,经销商收货积极,不乏加价收货者,养殖户多选择顺势出货,短线行情或大稳小涨;安徽地区鸡蛋价格也是上涨为主,这两天涨势迅速,主流价格涨至6.6~6.8元/千克,市场货源供应不多,各个环节走货顺畅,后市涨幅有限;东北地区鸡蛋价格涨多稳少,养殖户和蛋点库存基本消化完毕,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主流价格分别在6元/千克、6.2元/千克和6元/千克左右,目前内销和外销走货尚可,后市局部或仍存上涨空间。

山西地区和陕西地区近日涨势稍减,但大局仍是涨声一片,均价分别上涨0.12元/千克和0.08元/千克,走货顺畅,短线价格仍旧稳中有涨;湖南地区经过之前大涨,近日恢复稳定,主流价格稳定在7.24元/千克,短线价格多看稳;湖北地区鸡蛋价格节节高升,再次冲刺新高,均价涨至6.66元/千克,货源正常,走货尚可,短线价格稳中向好;内蒙古和天津地区受销区影响,再次上涨,均价分别涨至6.4元/千克和6.24元/千克,短线继续观望销区走势。

主销区:北京地区主流价格上涨3元/件至145元/件,到货正常,走货较快,短线多观望产区走势:上海地区价格继续上涨,浦东、浦西价格均上涨3元/件,走货恢复正常,短线价格或逐渐回稳;广州地区价格基本稳定,到货不多,走货一般,短线或稳;福建地区涨势不停,红蛋、粉蛋均呈现上涨走势,出货积极,业者短线多存观望心态。□

猜你喜欢
走货临储猪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复合肥市场走货增加
氯化铵市场走货较好
尿素价格跌势趋缓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