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型急诊人才教育模式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2016-09-28 03:38刘芽青
关键词:考核成绩中医药大学医师

刘芽青 金 伟 罗 燕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实践教学研究

能力型急诊人才教育模式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观察

刘芽青1金 伟2罗 燕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针对五年制医学本科实习医师开展以团队为基础的培养,形成统一的实习生考核标准,探索能力型急诊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选取160名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实习医师,采用spss19.0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人员比例1:1,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实训,收集包括急诊科实习医师考核情况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在内的数据资料。结果:两组实习后各项考核成绩均较实习前有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操作技能及沟通协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力型急诊人才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实习医师的理论知识、临床综合思维应用能力及实践技术操作能力,也增强了实习医师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学会急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技巧,从而培养出具备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急诊;教学模式;应用观察

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等学科,其特点是运用最少的数据、最有效的措施以及最短的时间挽救生命的临床学科[1],这就奠定了它是一个以生命支持为基础,以急危重症抢救为首要任务的跨学科、跨系统、跨专业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其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医生对复杂抢救工作的应激性[2]。基于急诊医学的特点,它的教学培养也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型急诊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共纳入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2010级、2011级五年制中西医结合实习生160名。其中试验组80名按照试验方法进行培养,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资料

采用spss19.0进行随机分组,将160名实习生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80名,试验组80名。试验组男32名,女48名,年龄23.51±0.572(岁),对照组男30名,女50名,年龄23.56±0.524(岁),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二、试验方法

1.对照组

采用传统临床观摩,带教老师床旁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及操作示范等手段进行带教,实习医师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

2.试验组

每个实习医师分管2张床位,病人住院期间的所有的事情,包括诊疗活动及生活所需,均由实习医师负责;实习医师首先单独接诊并处理病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人情况并请上级医师查房;带教老师结合自身临床实例,对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和校正,同时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效果评价

实习医师于实习前后均接受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及模拟临床情景考核,实习结束后接受教学满意度调查。

①理论考试: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题型包括选择、填空、问答、病案分析等;②临床技能考核:主要考查技能操作的准确性;③模拟临床情景考核:通过模拟急诊常见急危重症如重症肺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情景,要求急诊科实习医师针对抽签所得的具体病例灵活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考量学生急诊救治的综合能力;④教学满意度调查:围绕教师专业水平,带教能力和带教积极性等综合评分;

4.统计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分析

1. 实习前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实验前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实习前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2.实习后考核成绩比较

采用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实习后各项考核成绩均较实习前有显著提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实习医师的考核成绩,抢救理念和“逆向思维”能力教育的急诊临床教学模式在临床技能和培养实习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方面有明显优势,见表2。

表2 实习后考核成绩比较

3.实习医师满意度调查比较

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实习医师们对带教老师的临床能力、理论知识、带教能力均反应良好,在带教积极性方面,试验组实习医师满意度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带教老师临床水平、理论水平、带教能力方面两组满意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更高,见表3。

四、讨论

急诊医学是应社会需要和医学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的新兴独立学科[3,4]。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传统医学不仅相互关联,又显然有别。急诊医学具有横向整合各门医学的特性,虽然与其他医学专科有某种程度的重叠,但是更集中于急、危、重症。同时,一个及格的急诊医生不仅要有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急诊操作技能,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关系学、心理学及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培养实习医师急诊临床的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医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多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进行实习,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处理病人,大部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更是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缺乏急诊医师独有的“急症”理念和“团队合作”理念。笔者总结近年协助急诊医学教学及临床实习管理的经验,从临床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两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为了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和实习医师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从而要优化理论课教学理念:①强调急诊医学的“急”和“救”两大要素,把急与救、生与死、救命第一的概念留在实习医师脑海中,使实习医师充分认识到急诊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②运用多媒体演示或通过小班制在抢救室授课,使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有效结合,加深实习医师对急诊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为由各系统急症开始的逆向思维教学模式(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抢救→病理生理→机制→病因→确定性治疗),从而培养实习医师先“救命”后“治病”的急症处置观念;④组织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小讲课,带教老师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实习医师的小讲课进行补充,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引导实习医师到医学相关网站学习急救知识。其二,提升急救技能,积极组织岗前培训、组织观看视频、熟悉抢救流程、设计模拟病人利用模拟人参加急救演练、和训练基本急救技能,以此提高实习医师的急救技能水平。其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采取模拟演练、现场亲身体体验及观看紧急救援视频和急救案例分析等方式,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其四,提高实习医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医疗纠纷个案分析等方式,增强实习医师的防范意识,同时强调实习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杜绝诊疗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

表3 实习医师满意度调查比较

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急诊科教学目标,发挥实践教学的指向作用,提高急诊教学水平。针对目前急诊教学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多个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改革尝试,使实习医师的急诊医学知识、临床思维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增强了实习医师的医疗法律意识,逐步掌握在急诊工作中如何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也使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更符合医学时代的飞速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张蕴,等.急诊医学教学初探[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62.

[2] Hampe IC,Faries SG.Practice variation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roup[J].Pediatrics,2002,109(3):505-508.

[3] 张彧,等.临床技能实验室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11):138-139.

[4] 曹小平,等.临床医学本科急诊医学教学理念的转化与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621-623.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Competence Emergency Personnel Education Model in Emergency Teaching

Liu Yaqing, Jin Wei, Luo Y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five-year medical intern in team-based learning, form a unified standard of assessment of intern, explore a competency-based emergenc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Methods: select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clinical interns internship 160,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80, the control group, 80, and the clinical training for 8 weeks, collect includ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intern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data.Results: the practic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re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p < 0.05); Group theory examination sco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 in writing,but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bility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experiment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 competency-based emergency personnel education mode not only improves the inter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practical techn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intern's consciousness of medical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gradually learn to emergency work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so as to cultivate capable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Emergenc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2016-03-08)

刘芽青(1989-),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罗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基金项目“能力型急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NO.2013-D-YY-37)。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中医药大学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