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字法攻略四题

2016-09-28 09:54李新杰
江苏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布白字法主笔

李新杰

楷书字法攻略四题

李新杰

读帖,作为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始终秉持。在书法三要素(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中,“结体取势”向来为初学者更为重视、也更难把握;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汉字结字法,在汉字书法结体取势的教学中进行应用。

读帖;楷书;结体;字法

宋代书家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读帖,作为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始终秉持;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察、观看的意思。即在临帖之前或临帖之余,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和格调神韵等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进行临习。

而在书法三要素(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当中,“结体取势”向来为初学者更为重视、也更难把握,当代书家启功曾经提出“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也正印证了这一观念。结体取势又称字法、结字法、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点画排布与形势布置。这里,以柳公权楷书为例,将笔者研究的结字方法总结如下——

字法攻略1:中线基准法

中国汉字“囊括万殊,裁成一体”,在长期的嬗变过程当中按照美的规律抽象出其特有的视觉形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汉字的结体(包括独体字及合体字)呈现出“纵向对称”的特点,最为容易识别的包括有“大”、“中”、“小”等这些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尤其是“中”字(图示1),一笔悬针长竖将中间这一稍显对称的框形字符平均划分开来的同时,完全重合在了米字格正中间的竖中线上,这样就非常轻松的做到了结字匀称。

图示1 中

图示2 大

再如“大”字(图示2),在图示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长撇将横画大致平分开来,而这笔长撇的起笔及行笔处也正好沿着米字格竖中线的前半段运行开来,或者可以说,这一段撇画和米字格竖中线的前半段是重合的,由此,我们在进行“大”字对临之前,便可以提前“读取”图示当中标注的这条“隐形的竖中线”,之后进行临习,以达到平衡字形的效果;反之,假设在书写时“大”字横画位置不变(仍在米字格横中线偏上位置),而长撇摆放在横画过于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也就意味着这一长撇位置偏离米字格竖中线),写出来的效果我们也可想而知。

除却部分独体字适用这样的一种结字方法,汉字当中相当一部分上下及上中下(纵向)结构同样适用,如“帝”、“曾”、“器”等等,这里我们不妨以“帝”字(图示3)为例加以分析,起初我们可能没有发现这个字也能像“中”字那样,可以显而易见地找到那条“重合中的竖中线”,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条“竖中线”需要我们悉心链接——“帝”字的第一笔点与最后一笔竖,这两个笔画两相遥望,同时落笔于米字格的竖中线上,为我们呈现出图示当中的这条竖中线。

图示3 帝

图示4 白

这样一种通过读取汉字结构当中的竖中线(显形或隐形)进行结体取势、平衡字形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中线基准法”、“竖中线法”或直接简称为“中线法”。

字法攻略2:布白均衡法

汉字结字就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式布置,而在结字中,黑与白的布置也非常重要。有笔画处为黑,无笔画处为白,用笔画分割、分配空白叫做“布白”。这样的一种提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汉字书法结字当中——较为容易识别的例字包括“白”、“川”、“固”等等。

图示5 川

图示6 喜

先以“白”字(图示4)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最中间的一笔横画(即第四笔)是将“外框”内部平均分开的,将“白”字“外框”合理分配为两部分的其实是字中的三个“横向笔画”,即第三笔横折的前段(横的部分)、第四笔横以及第五笔横,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字的第一个横向笔画(横折的前段)到第二个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与从字的第二个横向笔画到第三个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非常显而易见的一个标示却往往让我们忽略忘记,这也是导致许多习字者伏案多年但却收效甚微的细节问题之所在。

“布白”同时适用于横向和纵向分布的汉字结字当中,如“川”字(图示5),我们会较为直观地发现,三个纵向笔画(即竖撇、垂露竖及悬针竖)之间的距离同样是大致相等。这样的一种方法还适用于一些笔画相对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的汉字,甚至是不同结构形式的字符,如“喜”“道”“驾”等等,这里我们就以“喜”字(图示6)为例加以举要。“喜”字是一个以横向笔画为主的汉字,我们看到,从字的第一个笔画(第一笔横)到第二个横向笔画(第三笔横)、从字的第二个横向笔画到第三个横向笔画(第五笔横折前段)……它们之间的距离(或者说空白)大致相等。这些也再次印证了“布白”的特点。而这样一种通过合理分布汉字或汉字字符空间(空白)、架构笔画排布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布白均衡法”或“布白法”。

字法攻略3:四点定位法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也称“方块字”。而在汉字书法当中,这里的“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在这里,我们有了汉字“四点”的发现,即每个汉字字形都有各自的最高点、最低点、最左点及最右点,这样的四个点的发现在架构汉字结体的方面大派用场——我们随意选取几个不同的汉字,如左右结构的“和”、上下结构的“家”及包围结构的“国”,先以“和”字(图示7)为例,图示当中为我们标示除了它的最高点、最低点、最左点及最右点,同样特别简单,这四个点标示出来对于我们架构字形有着怎样的作用呢——“四点”为我们标注除了整个字的大致框架,它们辅助我们不至于在临摹字帖时过于“写意”,可以说,“四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整体定位作用。

图示7 和

图示8 国

“家”字的四点显而易见、不多赘述,而“国”字在更多人的心目当中应该是方方正正,这也让我们不禁发问,“国”字四点何在?总不至于说就是它的四个角吧?其实,学书者心知肚明,这是当代美术字与传统汉字书法的区别,汉字书法讲求“字势”,简单地说就是笔画的不同倾斜程度造就而出的不同字形势态,作为佐证,我们可以看到图示8,而这时对于“国”字四点的存在可以说并无争议。

所有的汉字都有“四点”?“一”呢?“大”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图示9、图示10给出答案,“一”字与前面我们列举的“国”字道理相同,是由于笔画态势的原因,它存在“四点”,而“大”字,最高点为长撇的起笔顿点处、最低点为撇捺水平处、最左点为长撇提笔露锋处、最右点为捺画提笔露锋处,诚然还有个别汉字四点中由两个重合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四点”的提法。

图示9 一

图示10 大

这样一种通过观察汉字最高、最低、最左、最右点定位结体整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四点定位法”或直接称之为“四点法”。

字法攻略4:主笔凸显法

汉字结体纷繁多样、笔画同样有主有次,而笔画的主次排布也造就着汉字字形的神采熠熠。这告知我们笔画也有主次之分,即主要笔画和次要笔画。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主笔”。主笔,就是一个字的主要笔画,那主要笔画和次要笔画的区分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主要笔画在这个汉字当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来说比较粗或比较长,有时候是一个字精神变现的关键点。哪一笔是主笔在我们临摹阶段不需要我们动脑筋去设计,我们要做的是在汉字当中把这一个或几个主笔找出并在书写的时候表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显得有主有次。

我们同样可以随意选出一些汉字作为字例,如独体字“之”、上下结构的“寺”、左右结构的“观”。以“之”为例,这样一个字或许并不非常适合运用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几种结字方法,我们不妨通过找出该字的主笔的方式试着来架构它。前面我们提到,主要笔画在一个汉字当中表现的比较突出,相对来说比较粗或比较长,图示11给出了答案。最后一笔捺画恰恰就是“之”字的主笔,这样一个主笔的作用其实就是通过着重凸显使得整个字形精神外耀、有主有次,从而赋予汉字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劲健的精神面貌。

图示11 之

图示12 观

“之”字主笔十分突出,除却长度突出、厚度(即粗细)对比同样明显;而“寺”字的主笔我们同样一目了然,就是它的第二笔长横,这些都属于单一主笔的字例;像“观”字(图示12)的主笔又在哪里呢?其实“观”字主笔不再“单一”,而有“多个”,它的第一笔撇画以及最后一笔竖弯钩,是两个主笔,分置左右,这也使得该字主次有序的同时加强了字形舒展程度,其实这也正是主笔的魅力之所在。

这样一种通过凸显主笔赋予汉字书法字形别样魅力的结字方法我们称之为“主笔凸显法”或“主笔法”。

结语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创作经验,笔者研究得出了以上四种汉字结字方法——中线基准法、布白均衡法、四点定位法及主笔凸显法,在汉字书法结体取势方面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实用功效,而这样的几种结字法除了适用于楷书字法之外,在篆书、隶书及工稳一脉的行书字法训练当中同样适用。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单个汉字可同时运用一种或几种上述结字方法(一般为一至两种),如前面我们提到的“中”字,中线基准法、布白均衡法甚至主笔凸显法均可应用;再如“固”字,运用四点定位法的同时、布白均衡法同样可以辅助应用。

J292.1

B

1005-6009(2016)30-0068-03

李新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布白字法主笔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论书法的布白
“无法之法”
唐代书法家学的传习内容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