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协商民主运作的文化路径

2016-09-28 10:32张宜
人民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协商民主

张宜

【摘要】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制度与文化形成密切关系,文化为制度形成提供了支撑,而制度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样,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政治文化作为发展支撑。本文通过探究中国协商民主运作中政治文化的渊源,以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借鉴了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协商民主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从广义来说,政治文化是社会对于其运行的政治体系以及一些政治问题的看法、价值、信念的倾向,属于精神范畴。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建设与运作的基础,通过政治文化建设,政权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得民意认同,这也有利于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首先,政治文化能够对协商主体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协商民主的本质是协商主体偏好的转换,而非偏好的聚合。个体的偏好显然深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更容易彼此产生认同。由此可见,政治文化通过影响个体政治偏好而对协商主体的政治选择产生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协商民主的过程也是不同政治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其次,政治文化还影响着协商民主的博弈过程。协商民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各方协商主体不断妥协的过程,这要求协商主体具备公共理性,最终才能博弈出一个兼顾各方的结果。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不同群体间的价值落差也随之不断增大,社会群体间的冲突除了物质利益冲突之外,还会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这也意味着协商民主过程并不仅仅是探讨利益妥协问题,还会涉及到文化的碰撞与包容。民主协商的妥协过程不是一味的忍让,而是彼此就不同的诉求进行沟通和了解,协商主体在理性看待他者的诉求之后,能够反思自我的需求,并修正价值立场,最终各方达到一个彼此认可的均衡。

最后,协商共识政治体系的形成也深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协商民主是依托一定的政治体系来开展运作的。在协商民主过程中,政治文化能起到整合不同价值观与不同利益诉求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而协商主体将之作为行为规范。

中国协商民主运作中政治文化渊源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我国协商民主运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认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是革命的首要任务,所以可以联合其他民主政党,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实现革命首要目标。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在与其他政党进行协商合作时,应注意不能够改变共产党的性质与奋斗目标。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协商构想,还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在组建国际工人协会的过程中便提倡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内部问题,这也为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进行合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其次,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也影响着我国的协商民主建设。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有三类:一是自由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原初状态是协商民主推荐的最为理想条件,并认为在协商民主中必须坚持正义原则,这一理论认为协商民主是追求重叠共识的过程,能够包容差异文化。二是批判主义商议民主,这类理论以哈贝马斯为代表,他认为当时所提倡的民主仅仅是程序上的平等,而实际上多数人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保障,因此他提出实质民主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观念都需要接受理性评判,公民能够参与社会意见形成过程,哈贝马斯认为这种民主形式能够让政治共同体获得更多民众认同。三是合作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协商主体有三方,即劳资双方和国家,这一理论是为了化解劳资双方的冲突。在合作主义协商民主中,国家处于中立地位,在化解劳资矛盾中扮演着仲裁者角色。

最后,传统政治文化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提供养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并非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能够包容不同思想的存在,因此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实际上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使之有为现代政治文化提供养料的可能。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便是“和合”,因而在传统政治文化中便有“和而不同”的观念,协商民主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由此可见,和合思想与协商民主中处理异同的方式有相同之处。尽管传统的政治文化不能够直接作为现代协商民主运作的文化支撑,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当前协商民主建设奠定了文化根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路径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也让我国的协商民主政治文化产生了新的特点,我国的政治文化从原本的革命、斗争转为民主与发展,传统的二元对立文化开始走向交流和沟通,形成更为宽阔的发展视域。在强调民主与发展的政治文化体系中,各方主体不再因为认知差异而相互对抗,而是通过角度转换来反思自身、理解他者诉求,从而达成理性共识,多元并存也成为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新时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理论构建途径。政治文化构建是一个十分庞杂的工程,在具体的构建方式上各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学界的积极探索已经表明政治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在具体实现模式上有所争议,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政治文化的民主化、现代化以及法治化。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既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也借鉴了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又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因素。所以要在理论上构建我国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便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不乏“民本”的观念表露,但这种观念与现代的民主概念有所不同,因此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虽然可以为现代政治文化提供养分,但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在民主建设中借鉴西方的政治哲学,需要一个将之中国化的过程。所以要处理好三种政治文化的关系,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探索。但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逻辑,尊重个体的利益诉求,这应是我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实践构建途径。首先,要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中的各方协商主体应具有平等地位,并通过交流彼此的观念,不断调整修正彼此的偏好,进而达成共识。随着我国民主建设的推进以及人们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必然将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协商民主过程中。这就需要更多、形式更为丰富的协商民主平台,以实现人们的合法权益。因此,除了现行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外,我国还需要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如在基层推广民主恳谈会形式,在各领域开展对口协商、专题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制度建设,拓宽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的途径。

其次,重视公民文化建设。公民文化建设是现代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构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政治意识开始觉醒,但受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的参政意识并不强,而且参政议政能力也有待提高。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公民文化的培育力度,激发人们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并培养其协商的能力。我国可以在教育中加入公民文化培育,培养其宪政意识与公民意识,让受教育者对社会政治环境有正确的认知。此外,我国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让公民在参与民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政治人格。

最后,我国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构建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西方相比,我国历史上的专制统治时间极长,也没有民主传统,为此我国政治发展缺乏自发动力。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就致力于中国的民主建设,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样,在协商民主建设中,中共也始终是主导力量。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便提出了构建“三三制”政权,这是对协商民主的一次成功试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未来的政治文化建设中,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我国协商民主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①刘慧娟:《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责编/周晓燕 刘芋艺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协商民主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让政协成为探索“协商民主”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