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几条哭笑不得的标语

2016-09-29 03:13
中外文摘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总有金寨县修路

□ 王 月

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几条哭笑不得的标语

□ 王 月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可以代表中国的符号,除了“孔子”“长城”“熊猫”,最直观的就应该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标语。中国人自古以来擅长写标语立口号,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式各样的标语出现在街头巷尾,不断强化人们的记忆。不过,在那个年代,这些标语就是最好的广告牌,其中有些很生硬,有些很严厉。如今,再回过头去看这些早已褪色的标语,虽然有些会觉得很搞笑,但这些标语的背后,是剧烈变革中的时代的印迹。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标语大国”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可以代表中国的符号,除了“孔子”“长城”“熊猫”,最直观的就应该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标语。《江城》的作者何伟当年来到中国,就用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中文,因此慢慢看懂这些墙上的标语。他将这些中国独有的标语记录在了他的书中,比如“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人民拥护子弟兵”……

中国人自古以来擅长写标语立口号,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加之中文的独特魅力,各种对偶、押韵、通假手法一出,这些宣传口号就更加响亮了。

所以胡适要说,“我们中国已成了标语口号的世界”。那时胡适所见的这个世界,就是一面墙上写有“打倒帝国主义”、“杀尽贼倭”(倭贼倒着写意为打倒了倭贼),另一面墙上则写着“对我生财”或“抬头见喜”的标语。但标语实在是好东西。当时大众文化程度都不高,要搞宣传,直接去找面墙刷个标语是最简单的方法。字大,好认,只需一点点油漆或者石灰,堪称是“多快好省”。既然是给没什么文化的老百姓看的,那么标语的文字必然要简单直白,通俗易懂。这里的通俗,就是要贴近群众生活。如何贴近呢?那就是去找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改革开放之后涌现一大批现在看来很粗暴的标语,在当时却是不错的宣传口号,就是这个道理。那时的老百姓最关心的,显然就是如何脱贫致富。所以,“要想富,先……”式的标语简直到处都能见到。

1982年,时任四川省眉山县县长的徐启斌在加宽改造眉山县公路建设时,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这个口号很快成为了在全中国喊响、时至今日在一些偏远闭塞地区都还能看到的标语。而徐启斌自己,后来调任洪雅县担任县长,发展经济也是以修路为前提,被人亲切地称为“路县长”。

今天有些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修路能成为致富的先决条件。但事实上却是,直到2016年虽然截至目前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57万公里,高速通车里程达到了世界第一,东部多数地区也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但部分偏远地区仍然交通不便——没有路,什么商品都运不出去,人也出不去,哪怕要进行扶贫都困难。

“想要富” 先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不过,要想富,只修路也不行。于是又有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据说,这是安徽省金寨县的发明。那是1984年左右,当时的金寨县到处都是荒山,耕地极少,于是县里的领导就根据县情和中心工作的需要,总结提出了“贫困山区要想富,

猜你喜欢
中总有金寨县修路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赶走生活中“小恶魔”
趣味定律(上)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