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第一运动热爱世界第一运动—专访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

2016-09-29 02:11
校园足球 2016年3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体育

本刊记者

认识世界第一运动热爱世界第一运动—专访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

本刊记者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牵动着全球亿万球迷的情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但足球的现状不甚理想,业内人士认为:振兴中国足球首先要先发展校园足球。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足球运动?基层校园足球的现状是什么?如何发展校园足球?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体育管理工作的西安体院党委书记吴长龄。

1.记者:众所周知,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国内外民众欢迎,您怎么看待这项运动?

吴长龄:在我们国家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的多达100多项,还不包括一些民族的、民间的体育项目。这些多姿多彩的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各美其美”,群众喜闻乐见并参与其中。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主要体现在它参赛人数最多、观众最多、产业最大、团队意识强、场面壮观,是一项真正的全球性体育项目。有一项数字可以说明足球的巨大影响力,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全球超过30亿观众到现场或者在电视、电脑前观看赛事。

这里,我想借用3个片段、3组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我对足球的理解。第一,陕西地处西北,应该说足球的整体水平较沿海足球发达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但陕西的贾平凹、陈忠实、路遥全国闻名。陈忠实有三大爱好—雪茄、秦腔和足球,贾平凹也是有名的球迷,他们都多次撰文从足球谈到人生谈到社会。路遥早在1987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到德国访问,提出的唯一接待要求就是看一场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热情周到的德方满足了路遥的这个愿望。在慕尼黑奥林匹克球场,他亲眼看到了鲁梅尼格的进球。对此,路遥先生有句名言—“足球是人类力量和智慧的最美好的体现。足球是诗,是哲学,是一种人生与命运的搏击。”第二,2008年8月24日晚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称赞北京奥运“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伦敦作为下一站接棒城市,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用8分钟时间进行了表演。可能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画面,英格兰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从身边孩童手中接过足球,以一记“贝氏弧线”踢给观众,顿时引爆了鸟巢。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但属于世界。第三,2015 年11月21日,南粤广州恒大足球队亚冠登顶,许家印和马云成为中国球迷崇拜的“英雄”。我最感兴趣的是当时广州媒体的话—“许家印和马云是强者和智者的合作”;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足球。

2.记者:近年来,中国足球成绩不太理想,有内因也有外因,您能不能谈一下中国足球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吴长龄:足球发展的一系列深层问题,仅靠中国足协和体育部门是难以解决的。我觉得中国足球上不去,政府及领导急,广大球更迷急,作为体育人更急。我过去从体育圈外到体育圈内做体育管理,亲身经历了陕西国力、浐灞、安馨园等职业足球的发展和变故,作为体育人和足球人,我也有点“谈足色变”。在中国足球发展面临相当困难的时期,我想就中国足球外部环境“偏紧”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是心态要放平,目光要长远。对待足球,我们大家都不妨心平气和一些,淡定从容一些。赢了,给予鼓励,失利了,多加总结帮助,不必为一时的取胜或失利过于敏感。二是不要总喊“恐×症”。拿过去的“恐韩”来说,一遇到中韩比赛,队员首先想到的不是正常发挥,而是如何“复仇”,一上场心态失衡、动作变形,结果还是失利。如果说足球比赛是一场战斗,在我看来,整天喊“恐×症”,只能助长别人的志气,给自己队伍增加无形的压力。三是把草坪空地还给孩子。我希望城市多一些草坪和空地,孩子们放学回家能在那里踢球。现在城市寸土寸金,我们的大小家属院,遍地是车,上下班进出都困难,孩子们放学之后连踢球的地方都没有,中国足球焉何谈发展?四是爱足球就要看足球。友人相聚,开会见面,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诘难:“我从来就不看中国足球”。每听到此话,我出于礼貌闭口不答,回头又想出了这样一个逻辑链条:“你不看,他不看—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电视转播和企业支持—没有这些支持足球就发展不起来”。试想,京城的票友如果都不去捧场,怎么会出现梅兰芳、耿其昌、李维康。以此推论,你连看都不看中国足球,又想要中国足球红红火火,这二者在逻辑上好像有点矛盾。五是足球强弱与人口多少无关。“我就不相信十三亿人挑不出来十几个踢球的?”这个观点流传甚广。平心静气地说,球类集体项目实力的强或弱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人口的总量多少并非成正比或反比关系。如果真要“较真”的话,也不妨“强词夺理”或“先入为主”一下。中国13亿人,世界上其他国家60亿人。在今天的国际体坛上,从60亿人中选出的乒乓球运动员肯定打不过13亿人中选出的乒乓球运动员。

3.记者:您认为中国足球发展的内部环境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吴长龄:我认为任何一项事业的兴盛、发展和壮大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循环链。当年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发展水平高,对各省的影响都大,四川输送的有张蓉芳、朱玲,福建输送的有郑美珠、侯玉珠,江苏输送的有孙晋芳,北京输送的郎平,它是一个众人拾柴的过程。包括上个世纪80年代初足球进步的那个过程,苏永舜执教国家队时,广东有荣志行、古广明,八一队李福生,天津队左树生、陈金刚,辽宁的迟尚斌、林乐丰,足球发展有其规律所在。

30年前,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讲“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句醒世名言。我们从有关方面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有450所足球学校,到现在剩下不到20所,而且还不太景气,我国的足球人口也只有30万左右。再看足球强国德国,总人口8000多万,足球人口超过800万,足球学校约150所,还不包括数十万的俱乐部梯队球员。

所以,从现在情况来看,我们国家队选调队员的范围很窄,基座很小,实力不济,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青训体系不健全,足球的普及做得还不够。基于这个事实,我们现在贯彻落实《足改方案》,抓好青训体系建设,从校园足球做起,多修炼“内功”,多做些“栽树”之事,中国足球一定可以发展起来。

4.记者:我们了解到,西安体院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您觉得推进校园足球工作面临着哪些困难或难题,那么又该如何破解?

吴长龄:西安体院作为专业体育院校,做好师资培训和足球支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按照国家和省上安排部署,2015年我们举办了三期足球骨干教师培训,包括两次国家级校园足球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每一期的第一讲我都给来自基层的足球教师们讲“认识世界第一运动,热爱世界第一运动”的专题报告,在我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足球教师交流中了解到,当前校园足球的发展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认识问题。校园足球搞起来要校长、家长共同努力,入耳入脑,见诸行动,要开辟场地,勇于实践,要把年轻有为的体育教师送出去学习足球,要多给孩子们些时间去球场锻炼;第二个是场地问题。我了解到的事实是,城里的孩子想踢球却没有足够的场地,县城和农村的中小学可能既没有比较正规的场地也没有师资,所以这里边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大中城市,包括偏远乡村热爱足球的孩子们踢球场地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盘活现有大学、大单位的场地资源,科学分配时段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另外大中城市由于土地紧张,不一定去过分追求建设标准化场地,建一些小场地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广场、公园、绿地,允许孩子们上去踢球。政府还可以要求新开辟的各类房地产项目必须配套相应的半场足球场地;第三个是校园足球师资不足问题。这是目前最迫切和最关键的问题,要通过多渠道来解决。一是现有的年青体育教师爱好足球的可以转行搞足球,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二是在现有体育大学和师范类体育院系中坚定不移地扩大足球人才培养力度,办好足球系、足球学院,大力培养专业足球人才;三是扩充足球教师编制,打破“非重点大学、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进”的观念束缚和政策束缚,只要足球技能水平高、符合教师条件,我觉得也可以引进。

5.记者:刚才您提到西安体院承担了国家级校园足球骨干教师专项培训,那么这些教师主要来自哪些地区?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向是什么?

吴长龄:我们学校是2015年教育部遴选确定的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点之一,培训的对象主要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了解到,作为西部地区,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中小学缺乏体育教师,更缺乏会教足球的体育教师。从我们2015年承办的国家级专项培训和“国培计划”培训情况看,广大参训教师的足球基本功较差,大部分参训教师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科学的足球学习,在日常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活动中仅仅靠教材、视频给学生现学现教。因此,我们培训的重点是给学员讲授正确的足球技术、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战术训练手段以及科学的足球教学组织等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短期的集中培训,使参训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足球教学理念,掌握正确的足球技术教法,能够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类校园足球活动。

6.记者:当前校园足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西安体院在足球教育方面有没有什么举措或者相关的行动?

吴长龄:西安体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专业院校,主要培养体育领域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满足学校需求的各类体育师资人才。从2009年开始,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学校围绕足球教育,结合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积极从多个方面实施对应的改革和举措。一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增加足球专项课程学时,加强足球实践教学,扩充足球专项人数,全力以赴培养专业足球教育专业人才,为社会特别是广大学校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足球师资;二是积极做好校园足球援教工程。学校充分发挥足球师资力量强、足球教学、科研、训练综合实力强的优势,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扎实做好足球援教。2015年,与渭南市体育局、教育局签订了推进渭南足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之后4年完成对渭南市10个县、市、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指导、组织和培训工作,建立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0所;利用寒暑假期,在渭南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开办足球冬、夏令营和组织青少年足球联赛等。我们通过借鉴与渭南的成功合作模式,先后与咸阳、汉中、榆林、延安等地市建立长期的足球援教合作关系;三是抓住机遇,积极筹建“陕西足球学院”。通过改革招生方式,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培养规格和质量,专门化培养以足球专业人才,力求为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水平足球人才,使“陕西足球学院”成为西北地区足球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

7.记者:随着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您对未来校园足球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

吴长龄:目前,要把我们的校园足球办出水平尽管很难,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我想再难的事情也得有人去干,只有干了才有解决的可能。远在1908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提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这3个当时被认为天大的难题今天已经全部兑现。还有,许多历史上认为很难的难题,到现在不是都一一得到了解决。所以,现在校园足球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教育和体育系统都在为提高校园足球发展水平谋划长远,深入推进。另外,我们还要强化久久为功、天下难事必作于细、立足自身实际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体育规律,循序渐进,科学发展,相信我们校园足球的明天一定更美好,中国足球的明天也一定更美好。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体育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