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教你看懂保湿品

2016-09-30 15:30Lalunasun
好日子 2016年2期
关键词:乳液提取物靶向

Lalunasun,曾经是化学女,现任果壳网“美丽也是技术活”主题站编辑。总是尽力透过护肤品华丽的外观去看本质。坚信,一切变美的方法都能用科学解释,流言之类不靠谱的东西要无情击碎!

Part1:广告迷信篇

“矿泉喷雾用在脸上不擦掉反而会带走更多水”,这观念正确吗?

用过矿泉喷雾之后,再用上含油的保湿产品,比如霜或者乳液,这才是防止水分散失的最佳方法。

与普通水相比,矿泉水的含盐量较高。把矿泉水喷在皮肤上之后,只有很小一部分水是被皮肤吸收了,大部分还是蒸发到了空气中。但皮肤上的盐分是不会到皮肤表面之外的地方去的。这样一个高盐的环境,可能把皮肤中的水分再吸出来,就像用盐卤青菜一样,“卤”出的水分自然就会再散失掉,让皮肤又变干。所以,选择含油的护肤品,用一层膜阻断皮肤一空气的蒸发途径,才是保持肌肤水分的最好方式。

如果单纯以补水为目的,把喷雾在脸上残留的矿物盐轻轻擦掉是没问题的。不过,如果是诉求镇静舒缓肌肤,可能把盐分留在皮肤上更好。有几项研究揭示,镁、硒、溴等几种离子有减缓皮肤炎症的功效。

“爆浆”、“爆水”、“砰砰砰”,这些补水都是什么在起作用?

这只是配方小把戏。能有这样效果的护肤品,都是乳液膏霜一类,因为配方里有油又有水才“爆”得出来。本来一瓶乳液就像摇匀的珍珠奶茶,珍珠就是水滴,均匀地漂浮在奶茶(油)里面。但它并不是永远这么稳定。当出水霜被涂抹到皮肤上时,皮肤上与罐子中不同的环境特征打破了这种漂浮的平衡。好像一杯正在被大力摇匀的珍珠奶茶突然破掉、洒到了地上一样,油会均匀地铺展在皮肤表面,包裹在其中的水滴就露出来了。因为皮肤上油膜是不渗水的,水会一滴滴地凝在上面,就好像“爆水”一样。

这几粒水滴是再无进入皮肤的可能了,又怎么能给皮肤“补水”呢?后续的保养步骤中若有亲水性的成分,也难以进入这一层,所以出水霜往往都是在保养步骤的最后使用。这样,油膜还会有一点阻止皮肤中水分向外蒸发的效果,虽然不“补水”,但起码是“锁水”了。

还有一些乳液,虽然不会“砰砰砰”爆出水珠,但也会在皮肤上变得像水一样。这是因为皮肤上的一些离子使增稠剂失效了。比较稠的乳液变成了比较稀的乳液,没有什么特殊功效,但也没什么使用禁忌。

“水分检测笔看到水分高达70%!”水分检测笔有用吗?

水分检测笔有用,但只能作为参考,不可全然相信。

严谨正规的水分检测,对受试者的人数、年龄、皮肤状态、所处环境、涂抹多少产品、怎么涂抹……都分别有要求,所使用的仪器更不必说了。而我们用一支几十块钱的检测笔在家里DIY,只能算小打小闹,数值作不得准。

最重要的是,自测皮肤水分时一般只在刚涂抹产品时测一下。化妆水保湿效果绝对比含油多的晚霜好(直接用自来水冲一冲,皮肤水分含量肯定也大幅提升)。但当这些即时补充的水分蒸发之后呢?所以每隔一个小时测一下连续测上几个小时,才符合日常生活习惯,这样挑选出的产品才有指导意义。

“5000升矿泉精粹”、“3500万个神奇水凝因子”,这些都是什么?

从宣传来看,“神奇水凝因子”能“锁住达自体重量1000倍的保湿能量”,倒是与我们熟知的透明质酸性质相似,说明水凝因子也是亲水的高分子物质。再回到全成分表中去找,哦,原来是“生物糖胶-1”!生物糖胶可以给皮肤提供即时与持久的保湿功能,没有黏腻感,其中掺杂着的岩藻糖提供舒缓的效果。它的确是个优秀的成分,但败在了数字“3500万”上:以分子量为200万计算,3.5×107个生物糖胶分子重约1.1×10-10”克,相当于100个细菌那么重。如果生物糖胶-1的浓度是0.1%,一瓶中该有3500万的43亿倍个分子。

“5000升矿泉精粹”则要好猜得多,就是镁、锌、铜、锰这四种金属离子。如果用正常矿泉水的离子浓度去折算,要真相当于5000升精粹,恐怕只几种金属离子的重量就超过整瓶产品了。不过既然有非常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外用镁、锌、铜离子对皮肤有益,譬如控油,我们就原谅数学错误吧。注意!常用美白成分曲酸、鞣花酸、熊果素部非常怕二价离子,千万不要把含有它们的美白产品和这瓶保湿露合用!

“保湿效果直达真皮层”,真皮层需要保湿吗?

真皮层虽然是外用护肤品最难达到的一层,但它还真不需要保湿,它可是皮肤中水分最为充沛的一层了。与身体深处任何一层一样,真皮中有血液和淋巴液,因此含有大概70%的水分。

而表皮中的血管与淋巴管得不到这么大量的水分供给,只能以真皮层为水源地。表皮中的天然保湿因子(NMF)会像抽水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水分“抽”到表皮,再从外界散失出去,因此表皮的最外层角质层的含水量只有20%至35%,这么低的数值是正常的。如果“抽水机”工作不良,或者角质层向外界环境丢失水分的速度太快,就需要额外用化妆品去补充水分、减少水分散失了。

Part2:神奇成分篇

“含有某SPA矿泉水,温泉水的保湿更纯净、更清新,锁水功能也更强。”

这是真的吗?

诚然,有实验证明矿泉水、死海水的高渗透压能够加强皮肤屏障、减轻水分流失,但这样的实验不是湿敷就是泡澡,与普通人使用护肤品的情况完全不同。而除却高盐带来的高渗透压,矿泉水与普通水并没有什么区别。锁水功能是不是更强,还要看其他保水、锁水的成分相互配合得怎么样。

无论水来自冰川还是普通河流,要想成为化妆品原料,就得经过过滤、除菌等处理,可能还得去除离子。其实它们都一样纯净清新呢。

“海洋靶向微肽胶原蛋白”,“多酞靶向抗老”,什么是靶向?对促进吸收有什么用?

“靶向”这个词来自医学界,指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或攻击某个患病的“靶点”,不对周边正常组织产生影响,比如“靶向抗癌药物”之类。

胶原蛋白或者多肽、微肽,口服之后都会在消化道内被进一步消化,再分配到身体中任何一个需要合成蛋白质的地方,不会只到皮肤中去的。所以“靶向”这个词用到这里,只是纯粹的文字装饰罢了。扩大来说,任何保健品宣称自己能“靶向”结合,都是不可信的。

同为海藻提取物,褐藻、海扇藻还有所谓糖昆布,效果是一样的吗?

我们在文案中所看到的这些植物名,往往不是科学家们定出的学名。A牌专利aa藻提取物可能和B牌用的bh藻是完全相同的原料,但消费者是不知道的。当然,由于目标人群不同、期望功效不同,同样一种成分搭配其他不同的物质,可能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效果。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某牌“海扇藻提取物”宣称促进葡萄糖胺聚糖(GAGs)生成、紧实肌肤,而另一品牌相同的“粉红扇藻提取物”能够促进脂质合成。

不同藻的提取物之间,功效差别会更大一点,但还是有不少相同之处。海藻提取物中有多种糖类,例如海藻糖、岩藻糖、半乳糖、糖醛酸,它们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湿,还可能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如果提取物后续还做了微生物发酵处理,那主要成分和功效就更难判断了。发酵可能产生更多的多糖,对保湿有益;也可能产生有机酸,有温和去角质、让肌肤更亮泽的功效。特殊的培养条件也不是让发酵产物更珍贵的理由,其目的是让微生物更快更多地把原料加工好。严格控制光照频率、增加被传为“声呐”的超声波,都是出自同一目的的手段。

单看成分就够了吗?两款成分表差不多的不同品牌保湿品效果是否相似?

成分表不是挑选产品的唯一标准,但理智聪明地看成分表,绝对是加分项。在明确知道自己对哪种成分过敏或者不耐受的情况下,先看看成分表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成分表也让广告中那些奇妙的宣传无所遁形。水果萃取?万年不变VC。温泉水?常用去屑成分ZPT。马上打造紧致小脸?强碱性的水玻璃。再进阶版,就看各种成分搭配是否合理,有效成分的浓度大概是多少。如果是牛人,还能从各种成分中隐隐看出这一瓶保湿品用到了哪些工艺,如果保湿霜有什么促进吸收的技术,当然是好得不得了。

两款不同品牌的保湿品,如果看起来成分差不多,最牢靠的挑选方法还是试试看。如果是网购或者没条件体验,倒不妨去找找成分表。如果A比B多了“磷脂”这成分,很可能就用到了脂质体技术。它在广告中也常被称为“微脂囊”“微脂粒”。小小的磷脂囊体将活性成分裹在中心,提高了输送进皮肤内的效率,同时磷脂也是效果很好的油性保湿成分。如果其他成分都差不多,A的保湿效果应该会比B好。

当一个产品介绍有众多珍稀成分,而成分标签里还包括了“海藻糖”、“甘油”这些基础成分时,怎么判断?

我的绝大多数朋友虽然也会冲着各种高科技保养的名头去买化妆品,但最终还是会用使用感来评价。抛开工艺因素,使用感主要还是由这些基础成分决定的。

如果说到效果,说实话,那些每个厂家都在用、用了有十几乃至百年的经典成分是难以超越的。以甘油为例,它是皮肤中本就存在的天然保湿因子,安全性极高;分子小,渗透好;有三个亲水基团,吸水能力极其出众;价格低廉,品牌不会吝惜加这个。

而那些高精尖的珍稀成分,非常有可能只在实验室里用细胞实验证明了功效,活体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昂贵的价格使得每瓶里只有那么一点点,低浓度究竟有没有宣称的作用真心难说。当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使用同一类原料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个新的跟风时代开始了,五年后,下一个潮流又是什么?

猜你喜欢
乳液提取物靶向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不同方法制备咖啡提取物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合适的护肤乳液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防晒,终生功课
松树根有助于强化牙齿
每天你只涂两次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