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6-09-30 23:37马勇王佩佩周霄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

马勇+王佩佩+周霄

[摘 要]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是进行高校旅游素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高校旅游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与模式三维定位,构建出基于“三四三”阶层式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体系,提出优化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三大对策。

[关键词]旅游双创人才;课程设计;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01-03

“十三五”时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随着“互联网+”与“双创时代”的来临,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旅游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全新思考、全新规划、全新设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旅游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对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明确当前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定位,构建一个基于素质与能力双轮驱动的旅游双创人才课程体系,并为其体系优化提供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三维定位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进行专业定位、目标定位与模式定位,这三个维度的定位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实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一)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树立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定位

明确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要以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根本,以实现学生就业目标为方向,以产学研结合为路径,为旅游行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酒店行业、旅行社、景区、现代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旅游人才。

(二)以素能培养为立足点,明确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双重目标定位

高校对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素能培养为立足点,具体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素质水平的定位,要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素质。其次是能力水平的目标定位,要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商务服务礼仪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等。最终目标定位是培养出洞悉行业最新动态,胜任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旅游双创人才。

(三)以创新思维为突破点,打造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维模式定位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模式定位要以创新思维为突破点,突出强调培养人才双创能力,基于专业定位与目标定位形成一个集时间、空间与方式三维一体的模式定位。时间维模式定位,将统一时间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与零散时间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空间维模式定位,将校内教学模式与校外教学模式相结合;方式维模式定位,将观摩体验式培养与实际操作式培养相结合。

二、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

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素能结合的应用型高等人才。基于双创型旅游人才对课程的需求变化,从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估体系这三个方面对体系进行重构。

(一)旅游双创人才培养“双轮驱动”专业课程目标模块体系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以素质与能力双重培养目标为驱动力。其中,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旅游专业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核心目标,创新思维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拓展目标。旅游双创人才的能力目标涵盖了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四个板块。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是具体到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课程培养基本目标,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则是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关键内容。

(二)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三四三”阶层式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依托素能双轮驱动,以系统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为指引,打造一个集聚理论性、经验性与参与性的专业交融的人才培养课程“自选超市”,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专题研究课程按照3∶4∶3的比例进行设计,形成宽基础、精发展与准提升的“三四三”阶层式课程体系,为市场提供应用性、国际性与创新性的人才。

第一,宽基础,注重理论课程。以丰富的理论基础课程为根基,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法律、计算机、外语和艺术教育等课程纳入基础层课程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引入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意识启蒙课程,强化理论基础课程设计。

第二,精发展,融合理论实践。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为核心内容,遵循课程设计精细化与精品化的原则,对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进行深耕设计。着重开发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导论、会展管理原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专业素养课程,深入发展专业实操课、礼仪实践课等课内实践课程。同时,引入“互动式开放课堂”课程,定期邀请校外企业家与创业家进行创业知识讲座与经验交流座谈。

第三,准提升,做好专题实践。提升层课程设计以专题研究与专业实践为主,旨在总结基础层与发展层课程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性,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进行提升。这一课程模块涵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与论文研究。专业类实训包含专业考察(如景区调查)、社会调查(如旅游社区调查)、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将实习教学的课程集中在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导游业务等细分专业方向上。在此基础上与校外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效途径。课程体系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论文研究,通过论文研究课程的设计,针对学生的专业导向,为学生设计专题学术研究的课程。

(三)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评估模块体系

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评估体系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保证,一套完善行而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前提。本文将课程评估体系分为课程计划、课程资源、课程质量和课程效果四部分。课程计划统筹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清晰定位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前期指导。课程计划中要囊括培养目标、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管理以及考核办法五部分。课程资源主要是对旅游课程开发依托的资源条件进行评估,具体包含有课程的教材、课程的师资力量等,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课程质量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听课人数、学生反馈、学生成绩等多维考核指标的衡量,判断课程体系的实践效果,检验课程存在的根本价值。

三、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措施

为有效推动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创旅游人才,需要高校加强线上线下课程联合、课内课外的课程关联,整合精品名品课程资源,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线上线下课程联合互动,创新双创人才培养课程形式

打造线上线下课程生态链,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形式。首先,增加线上课程设置,开发慕课、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建设线上课程超市,针对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按需进行线上选课与学习。其次,完善线下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增加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互动,通过设置翻转课堂,将线上与线下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可以自主线上学习课程,然后再到线下课堂参与互动提问。

(二)课内课外课程多维关联,搭建双创人才培养课程平台

创建课内课外多维关联的课程体系,兼顾双创型学生素质能力需求。创建融合理论性、经验性与参与性的课程教育平台,开拓由校内导师、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导师、校外创业企业家导师在内的多导师交流平台,搭建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联盟等学生交流平台、校内外创业实训平台,将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咨询指导。

(三)精品名品课程渠道支撑,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课程资源

整合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以及创新创业新型课程资源,打造双创人才培养精品名品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搭建多渠道的信息互动平台,依托现有精品课程与名品课程,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整理并完善课程内容,改造提升为创新创业相关的精品课程,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

三、结语

随着旅游业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对素能结合的双创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因此,高校需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通过“三四三”阶层式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对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创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双创型人才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力,张敏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比较研究——以广州五所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9):63-65.

[2] 周霄,马勇,刘名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系统构建研究——基于“素能结合”的导向[J].现代商业,2012(6):41-42.

[3] 马勇,杨洋.基于新专业目录调整下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建设优化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3(174):68-70.

[4] 马勇,李欢,何彪,郭田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5):126-12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千里画廊,魅力北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主体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计教学的调查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在交往实践观视阈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观的重构
分阶段进行楼盖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