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限购潮席卷中国楼市

2016-10-08 11:41
环球时报 2016-10-08
关键词:泡沫房价经济

●本报驻德、日、韩、美记者 青木 李珍王伟 萧达 ●本报记者 倪浩 崔杰通 ●汪析

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两股浪潮席卷中国,一个是高达5.93亿人次的假日大迁徙,另一个就是全国主要城市纷纷推出住房限购令。这次限购浪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二线城市集中发力,选在国庆假日期间更被认为是经过了精心考量,此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持续十几个月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警告房地产泡沫风险在增加。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房价一路飙涨显得格外“另类”,仅在黄金周期间,高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丰等国际金融机构就纷纷发声“警告”,西方的观察家和媒体更是出于各种考虑为中国经济“操碎了心”。这一轮的限购是否会奏效?中国房价是否会回落?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看法不一,但他们都认为,不应该陷入西方的“套路”。

国庆限购潮

“现在正值中国黄金周。不过,中国许多城市的居民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度假,而是各城市推出的限购政策。”德国《经济新闻报》7日如此描述中国限购令带来的影响。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中国主要城市在国庆长假当中相继推出强化制约房地产过热的政策可谓“前所未有”,表明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非常警惕。新的规定都提高了购买住宅时必须的首付比例,又对已购买住宅的人再次购买做出限制,旨在对投资性购房踩刹车。中国实体经济以及股市不振,资金都流入到了房地产当中,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会产生泡沫。

“9月30日至今,已有19个城市实施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路透社7日报道说,中国各地城市的房地产限购愈演愈烈,最新加入调控阵营的城市是周四采取行动的东莞、珠海和福州。此前,北京、天津、深圳、武汉、郑州等城市已经行动。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是中国政府领导层为抑制推动房价飙涨的购房热潮所采取的新一轮行动。在经历了两年的滑坡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去年年末开始再度疯狂上涨。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称,此轮楼市热潮主要是由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投资机会所致。中国官方今年年初以来就已警告房地产泡沫逐渐抬头,政府上月末在更多城市报告房价大幅上涨后加大了楼市调控力度。报道称,多个城市接连出台限购的做法,中国政府在此前的房地产泡沫出现时也采用过,不过,这次正面临经济全面放缓的考验,制造业等传统的经济增长点失去动能,这些政策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并拖累经济增长。

为什么是国庆期间集中推出政策?香港am730网站7日援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的分析说,主要因为长假及之后是传统的买房热门时间,此举“不仅可以迅速消解恐慌的市场情绪,也从实际上及时有效抑制过度的投机,从而稳定楼市”。

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限购令似乎并不令人惊讶。路透社3日发自湖南长沙的报道就称“热度在扩散,中国的房地产投机者袭击内陆城市”。文章引述当地房地产销售经理胡毅(音)的话说,这里的房价过去两个月每平方米平均涨了2000元,与7月相比房价上涨了30%。报道引述另一名房地产销售经理陈小川(音)的话说,长沙购房者中投机者占了1/3。那些人主要来自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有人来自合肥,合肥房价今年以来几乎涨了一倍,“他们认为长沙将是下一个合肥”。

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所研究员翁海颖5日在《东方日报》上撰文称,除各地推出限购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对45家房地产相关企业的查处名单,对他们的虚假广告、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行为采取行动。文章认为,限制买房,规管卖房,内地采取“两手皆硬”调控房地产,2014年以来宽松的中国房地产政策正式步入拐点。韩国《首尔经济》7日称,现在中国不动产投资者的处境可用在刀尖上跳舞来形容。7日,广东佛山部分区域执行限购,首套首付升至3成。

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认为,尽管中国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但民众的住宅需求仍然强劲,加上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市场即使被调控也只是在短时期内价格下跌,长远来看还是会涨,所以这让中国人的储蓄以及投资者手中的钱还是流向房地产市场,设法让民间资金转向投资实体经济,这才是抑制房产泡沫的方向。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各地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算不得多严厉”,“从政策内容上来看还是具有弹性,为政策未来的调整预留了空间。”他认为政府通过政策给了市场一个预期,即“不希望房价这么个涨法,也不希望居民加杠杆”。李迅雷分析称,政府会观察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灵活调整,之后还会陆续有城市加入到房地产调控的队伍当中。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认为,2016年房价上涨并不是全国性的普涨,不同城市之间房价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而且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明显增强。

海外冷风

中国地方政府频出重拳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之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警告声音也纷纷从海外传来。

北京时间7日早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亚太部总裁和副总裁称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态势“不可持续”,政府部门应采取谨慎的行政措施控制当前房价,建议中国推出房产税,同时密切关注信贷扩张问题。同一天,新加坡《商业时报》刊登题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或致银行4.1万亿元坏账”的文章称,香港星展银行估测,如果房价下跌30%,可能导致银行总贷款的4%,即4.1万亿元变为不良贷款。

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变成了世界金融机构的一门“显学”。总部位于纽约的高盛银行4日发表题为“中国楼市:当好消息变成坏消息时”的报告,被一些媒体视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警告”。报告称“我们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日益加剧”,还提到过度兴建,一些人买不起房以及投机行为增加等风险。“政策推动的楼市火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回吐效应造成的(房价)滑坡”。报告认为,如果这一行业走下坡路,将对世界金属尤其是铁矿石和钢材带来挑战。与之相比,同样搭上“预测专列”的花旗银行的说法更为含蓄,这家金融机构在最新的报告中称,中国房市存在泡沫,尤其是一些热点城市,房屋价格和成交量迅猛增长,但中国不是个案,全球都处在流动性泡沫中。

德国《西南新闻报》5日聚焦中国房地产市场,试图通过一些数字说明其中的匪夷所思之处:鉴于居民的平均收入,中国房价多年来一直飙涨惊人。北京房屋每平方米价格目前约为6000欧元。北京人平均月收入却只有950欧元左右。一个普通慕尼黑人需要12年的年收入才能购买一套普通住房,而北京人则需要33年。报道认为,目前中国房市并没有显示出将进入冷静期的迹象,不断膨胀的房价泡沫带来的风险在随之猛增。

美国valuewalk网站6日借汇丰银行的研究数字得出结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大于(美国的)次贷。该银行分析师以住房值与GDP之比估算,到今年末,中国住房值与GDP之比有望达3.72;比较而言,美国次贷繁荣高峰时,其住房值与GDP之比最高为1.75。

两个神话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7日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提到一种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实是同步进行的两个神话,一个是眩目的发展,另一个就是克服种种挑战。他认为,说的比较多的是第一个神话,相对忽略了第二个神话,但其实后者是研判中国发展时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观察过去3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房地产泡沫绝对算不上最严重的挑战之一,更多更具挑战性的障碍中国都翻过去了。因此,没有理由因房地产市场的难题唱衰中国经济。

确实一些国外媒体更愿意将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全部,就像去年热衷将股市涨跌作为中国经济的全部那样。比如《日本经济新闻》3日的一篇文章就放大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断定“中国曾经繁荣的经济现在正处在重大转折点”。报道还称,膨胀的房地产价格将带来坏账问题,而“中国银行承受不起任何更多坏账”。《澳大利亚人报》更是将房地产泡沫与评判中国是不是经济超级大国联系起来。该报文章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大量堆积,导致股市狂跌,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留下大量坏账,日本的银行花费了8年才爬上岸,此后整个国家步履蹒跚,“中国如今处在这个循环的早期阶段”。

李迅雷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房地产的负面效果有些夸大,另外,也不能简单用西方房地产发展的过去简单对比中国。

台湾《旺报》5日刊登社评写道,疑虑归疑虑,并不能通过一些数字就论断中国房市泡沫会破灭,相信也没人能说得准。毕竟在过去中国大陆高速增长的年代,每逢经济开始降温就有人喊硬着陆,30多个年头过去了,也从来没看到中国经济硬着陆。资产泡沫亦是如此。局部的、小型的金融危机如温州民间借贷事件、影子银行泡沫等,或多或少都有,但却从未真正酿出全面性的金融危机。社评认为,这或许与中国经济量体规模有关,也与中国大陆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模式有关,美日等国家经验并不能完全复制到中国。▲

猜你喜欢
泡沫房价经济
废弃的泡沫盒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2016房价“涨”声响起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