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育人途径研究

2016-10-09 22:14谭宗燕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

谭宗燕

摘 要:“全员育人”作为一种新型育人体系,其研究在我国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从管理协同理论出发探讨在全员育人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和素质导师协同合作育人的途径。

关键词:全员育人;大学英语教师育人;管理协同理论;高校育人模式;育人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一)全员育人模式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育人要求高校必须凝聚教育之合力:即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党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积极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并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无时无刻的正能量信息熏陶,以各方力量感染并影响学生,把全员育人理念贯彻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爆炸,科技和信息技术发展,全球化的大环境,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都要求高校改革教育教学育人模式,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和教材,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必须大、全、新。

(二)管理协同理论

管理协同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基本思想促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按照协同方式进行整合,支配系统实现组织从一种有序状态走向另一种新的有序状态, 并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即实现“2+2〉4”的协同效应。其本质是在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条件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要素的属性层面上, 在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施加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限制要素的不利属性, 激发其有利属性并将之协同起来,形成特定有序的系统结构,进而使整体功能增加或放大,最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作为高校育人工程的教育主体,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构成了一个同心结构, 指向共同的育人目标。然而, 由于工作角色、职权属性以及教育环境、内容、过程、方法、载体以及效果等的不同,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着结构差异。前者对学生的教育主要在课堂外进行,形式比较多样;而后者的教育更多是在课堂内完成,主要是以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开发学习潜能为主。在全员育人模式基础上, 需要通过系统协同理论改进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各自在育人途径上的不足,探索两者合作育人的途径,强化二者的教育合力。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途径需要系统协同理论的推进,既是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传统模式的大胆突破,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和素质教育系统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二、大学英语教师育人途径探索

(一) 建立英语教师和素导导师互相通报制,实现学生教育目标的高度认同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于2008年首创“素质学分制”,即以素质为价值定位,以素质学分为计算单位,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和毕业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之对应的是首推素质导师管理机制。该校素质导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既是引导者也是示范者,他们工作内容多样,工作量负荷较大,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职能等同于高校辅导员。虽然素质导师和英语教师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由于两者的工作侧重点不一样,而且缺乏一定的交流,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素质导师和英语教师往往存在着分歧:如两者对学生评价体系衡量标准不一致。英语教师一般是从专业素质角度通过学生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而素质导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在课外,主要从非专业素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英语教师眼中专业素质过硬的“学霸”有时在素质导师眼中是非专业素质低下的学生;反之亦然:英语教师眼中的英语综合能力差的“后进生”可能是素质导师眼中的非专业素质扎实的好学生。为了避免此类尴尬现象,必须建立二者互相通报制,实现定期通报,如月通报制,及时“培优补差”,做到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力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确是“专业素质过硬,非专业素质扎实,特长突出”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成功人才。在本校,这两年来强化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知识竞赛和学生参与科研的理念。在学生科研方面,先由素质导师进行科研宣传和摸底,了解学生科研意向和对科研的了解,然后由英语教师向学生集体或者个别宣讲论文写作基本框架和课题申报工作。在英语竞赛方面,有湖北省翻译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素质导师负责学生参赛报名和信息收集工作以及辅导资料购买工作,大学英语课专任教师来进行竞赛辅导工作。学校不仅开设了由英语教师执教的竞赛辅导班,而且要求各英语班级任课教师在平时授课内容上增加竞赛真题讲练环节。通过英语教师和素质导师的倾情合力,学生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报课题方面突显成效,近年来学生参赛获奖率逐年攀升,成果丰硕。

(二) 建立英语教师和素质导师交叉检查制

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师和素质导师现行的岗位职责在明晰双方权责的同时也赋予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能,二者往往是在自成一体、互不重叠的教育时间和空间里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而这使得双方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因此容易相互孤立和排斥, 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在育人职责不明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教学事故,有可能互相推诿责任,互“踢皮球”,甚至成为对方工作的“绊脚石”,产生“内耗”。因此必须建立英语教师和素质导师交叉检查制,做到及时沟通,保持电话互通有无,互相通过QQ、微信,微博等途径增进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了解。自本校实施开发内化教学以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灌输“三习”理念,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和练习三环节,在每周的早晚自习期间英语教师可要求素质导师给予检查督促,看学生是否在早自习期间进行英语早读,晚自习期间是否在做作业而不是搞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及学生作业有否抄袭现象。近期本校开展了“创办文明校园活动”,英语教师可通过监督学生课堂行为,如请假条有无伪造素质导师签字现象,课堂有无使用手机,有无看与课本无关书籍,有无睡觉、讲小话行为等,及时和素质导师沟通,不让学生有“钻空子”行为或者“英语教师前一套,素质导师前一套”行为,双方做到信息共享,加强交叉检查,齐抓共管,共同搞好教学和管理。

(三) 建立英语教师横向学习机制

随着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不断传播,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全员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如,“全员育人”的成效,不仅受到高校教师、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人员、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社会,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得高校“全员育人”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英语教师不仅仅只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除了担任学业指导工作,必要的时候还必须能够担负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甚至事业指导工作。学生生源结构变化、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加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抓好学风建设,也要抓好班风建设,搞好学生日常情感和生活事物管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及时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比如最近两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慕课教学、信息化创新教学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不仅如此,英语教师也要加强横向学习,通过建立英语教师横向学习机制,让英语教师除自学各类管理学书籍、心理学书籍和教育学理论书籍等,掌握相关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还让英语教师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讲座、参观等增长见闻,来应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及时充电,跟上时代步伐,真正担负起一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本校,英语教师除了担任《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成功内省》课程的授课工作。一年的教学实践给笔者的感悟就是:现代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引导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如果不能加强横向学习与时俱进,将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甚至有可能被社会淘汰。

(四) 建立年轻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

湖北省教育厅在2013年修改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鄂职改办[2013]119号)中,明确指出拟获评高级职称者必须在“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因此建立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是年轻教师追求上进提升自我的必然要求。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本校已经有10多位年轻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而在另一方面,在中国目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比基本维持在1:200,即一位辅导员需要面对200名学生,现实生活中一名辅导员带200多学生成为常态,更有甚者一名辅导员所带学生多达400-500人。中国教育部24号令强调了高校辅导员的8项主要职能,各大高校还在辅导员职能上有一些细分和分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语教师基本上只负责约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本校,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素质导师常常东奔西走,每天除了查寝、团课、党课、与学生谈心外,还要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素质导师的真实写照。本校建立的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可使素质导师一部分工作向英语教师转移,减少素质导师工作负荷,也弥补了部分素质导师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工作经验不能满足学生工作开展需要的遗憾。通过《成功内省》授课和日常管理如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生干部思想交流会议,四六级学习经验交流分享大会,英语教师成为了素质导师得力的助手和协同管理者。

三、结语

在全员育人理念下,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必须和素质导师协同合作,二者必须及时互相通报学生学习和思想工作,保持对育人目标高度一致的认识,统一思想,并通过搭建广泛的交流沟通平台,共享信息,加强对学生的交叉检查,搞好配合和协调,分工协作,确保教育合力最大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成功素质人才。一名优秀的英语专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过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而且要不断横向学习,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非专业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素质去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英语教师要以“业务精、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以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行事处世原则,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术素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通过担任班主任等扮演好大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挑起智育和德育的双重重任。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俞宁.论高校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

[2] 戴庆宁,吕晔. CBI 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

[3] 朱中华.关于构建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3).

[4] 吴静.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理念、程序及指标体系[J].教育探索, 2006(5).

[5] 康育文协同学与心理学的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 武敏.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8] 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

[9] 孙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协同工作模型的探索与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10] 颜学俊,鞠开林.和谐班级视角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协同方式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9).

[11] 陶翀.想政治教育中“协同治理”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

[12] 盖东芳,崔月政.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协同方式研究[J].教育管理,2010(6).

[13] 孙建伟,郑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14] 陈化文.高职高专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

[15 李峰.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

[16] 刘小流.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协同教育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

[17] 宋阳.浅谈艺术院校辅导员与教师的关系处理[J].高等教育,2013 (1).

[18] 申青,李晓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研究[J].前沿, 2013 (9).

[19] 张莹.管理协同理论下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联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20] 赵作斌.大学素质学分制理论与实践[M].现代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
高校“四位一体”全员育人新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思考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做最贴心的教育
班级教育小组下实行全员育人的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