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

2016-10-09 11:01招雄民肖治宇李永浩区文辉陈为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招雄民 肖治宇 李永浩 区文辉 陈为桥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急诊率及中转开腹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急诊率、中转开腹率以及胆管损伤、胆漏、切口感染率、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不仅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提高,对于老年患者等尤为适用。

[关键词]复杂胆囊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逆行胆囊切除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85—03

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肝胆外科急症之一,其是因胆囊管阻塞或者病原菌侵袭等导致的急性症状,以右上腹阵痛、触痛、腹肌强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患者通常合并胆囊结石,治疗难度相对较高。本研究就我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右上腹部疼痛表现,并伴右上腹肌紧张、触痛、巩膜黄染等症状;经超声检查,部分患者可探及胆囊肿大。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42例,女58例,患者年龄61~81岁,平均(70.9±3.1)岁。其中,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有53例和47例。术前经病史询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分别有31例、18例、45例和1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60例,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71.2±3.9)岁。其中,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有55例和45例。术前经病史询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分别有33例、17例、46例和11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探查并确定胆囊及其周围结构后,对胆囊进行穿刺减压处理,然后剥离胆囊至三角区,通过钝性分离法寻找胆囊动脉,对其进行超声刀凝断电钩灼凝,然后将胆囊管游离,追踪胆总管,确定各管之间的关系后,切断胆囊管,并将胆囊移除。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全麻条件下,采用四孔法行逆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腹腔中置入标本袋,在胆囊的底部或者壶腹部做胆囊壁切口,吸净胆汁,将结石放于标本袋内,然后依次执行胆囊前壁切除、提起胆囊壶腹部、凝断胆囊动脉的操作,分离至近壶腹部之后,再将胆囊管切断。对合并严重水肿或粘连的患者,可做钝性分离,并在超声刀的辅助下解剖胆囊三角区,切除胆囊。操作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长)进行比较,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急诊率及中转开腹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长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率分别为53.0%(53/100)和32.0%(32/100),中转开腹率分别为6.0%(6/100)和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3、6.186,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胆管损伤率、胆漏率、切口感染率以及结石残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复杂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特别是老年胆囊炎的患者,其病史长,胆囊炎往往呈反复发作,病情复杂;加之,随着其机体生理功能和主要脏器功能的减退,其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较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高的特点,且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胆、肝总管损伤情况的出现,恢复慢,并非治疗的理想手段。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弥补了上述缺陷。但腹腔镜下手术的方式不同,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不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都大大减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急诊率高而中转开腹率低,是比较理想治疗方式。腔镜胆囊次全切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能有效避免术中渗血过多的情况,为预后的改善奠定了基础。同时,考虑到复杂性胆囊炎患者龄偏大,胆囊大都存在水肿、充血、肿大、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情况,手术处理手法上更加灵活,在短时间内完成,也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晓军等研究认为,患者的手术时机、是否合并颈部结石嵌顿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是造成急诊腹腔镜下手术转开腹治疗的独立危险因子,手术时间的延后会促进胆囊壁水肿、充血加重,组织粘连,增大了手术治疗风险,颈部结石嵌顿也会因增加手术操作难度而致胆管损伤风险升高;而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加重;另一方面,则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胆管损失的风险。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注意把握最佳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