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义

2016-10-10 06:53周景彤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9期
关键词:里根经济学供给

◎周景彤

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义

◎周景彤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运行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加大创业创新、发展实体经济等,使新供给更好地适应新需要,培育中长期发展动力,提高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重大举措。供给侧改革与我国过去30多年来实施的改革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的“二次改革”,目标是完成维持经济持续增长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双重历史使命,这与美国“里根经济学”追求经济回升与物价稳定的短期宏观管理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

供给侧改革;里根经济学;结构调整

自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关供给侧改革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热议的焦点。这些讨论不乏真知灼见,加深了我们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有人将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相提并论。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内涵和着力点,提高各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自觉性。尽管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供给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两者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政策手段和预期目标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时代背景不同

里根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滞胀”(Stagnation),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衰退,美联储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抗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危机,经济增速不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如1974年,美国GDP增速为-0.5%,远低于前5年年均3.5%的增长水平,当年CPI涨幅高达11%,远高于前5年年均上涨5%的水平。同时,政府规模不断膨胀、效率低下,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在此背景下,里根政府推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大幅减轻税收负担,削减政府支出,放松经济管制,创造就业,强调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可见,里根经济学是供给学派在解决美国“滞胀”问题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则完全不同,因为我国并未出现“滞胀”。从经济增速看,2015年我国GDP增长6.9%,今年上半年是6.7%,与过去相比增速确实在回落,但从世界范围看,仍居于较高水平,属于中高速增长。从通胀率看,2015年CPI上涨1.4%,今年上半年上涨2.1%,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或进入新常态,即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中低端供给满足不了国内外中高端的新需求,出现供求结构性错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四万亿”为代表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带来了经济的短暂回升,但近年来,由于结构性和周期性、国内和国外多种因素叠加,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降。表面上看,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是由需求严重不足、产能过剩所引起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原有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中低端供给不能适应新需求,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和煤化工等重化工业,以及纺织、玩具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供给,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国产商品的新需要。

从国际市场看,由于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衰减,过去“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减弱,我国比较优势的来源正在从充裕劳动力转变为资本积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的中高端产品如电子、机械、塑料、化工和金属冶炼等,在全球的竞争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与美、德、日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在全球市场上,我国目前正处在“两头夹击”的困境之中,中低端供给有低收入国家如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追赶,高端供给有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占领着阵地,具有先占优势。我国要想突围,一方面,须保卫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延缓比较优势过快衰减;另一方面,攻占新的阵地,培育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如果说中高端供给是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代表着我国经济的未来,那么,传统优势领域是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支撑着我国经济的现实。新的柱子没立起来前,过早地抽调老柱子,大厦必将倾覆,不得不警惕。

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款式陈旧,价格虚高,消费环境欠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需求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者对品质、款式和个性化等日益关注,对旅游、文化、健身和医疗等领域的消费日益增加。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新需求尚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过“重”、过“旧”,供给结构太低且升级步伐迟缓,与不断升级换代的需求结构之间不匹配,供求错位问题日益凸显。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年产值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压电力电缆、布线电缆等中低端产品处于过剩状态,2015年价格下降了20%左右,而高压电缆和特种电缆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正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这种大变化,仅靠过去惯用的需求侧管理来调控经济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近几年,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即是明证。所以,不论从改革角度,还是政策角度,均需要在扩大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和改革,通过加快改革步伐、释放制度红利、推进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等,使新供给更好地满足新需求。

理论基础不同

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供给学派,其归因于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由于发生在美国的“滞胀”使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变化,即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变得更加陡峭,甚至成为一条竖线。这意味着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政策药方基本失效。如果扩大政策来刺激经济,可能会引起恶性的通货膨胀,如果用收紧政策控制通胀,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面对如此困境,“大萧条”后风行了40年多年的凯恩斯主义显得束手无策,开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有效药方,这时本来已经小有气候的新自由主义及其供给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供给学派信奉新自由主义,否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认为政府本身也有内在的局限性,政府也会失灵,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好。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要,主张推行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修复“看不见的手”,重新回归市场,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要从供给端着手,实施减轻税负、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和稳定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主要目的:一是刺激企业投资和生产,扩大居民消费,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稳定货币供应以平抑物价。从理论渊源上看,“里根经济学”是哈耶克的保守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以及拉弗的供给主义的混合体,其在所有制上强调完全私有化,在经济运行上完全强调市场化和自由化。因此,政策选择方面,里根经济学基本上是放弃需求管理的,将政策主要着力点放在供给政策上。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与供给学派不同,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供给侧改革强调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政策的选择上,供给侧改革不仅不排除需求管理,而且还要将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

表 里根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之比较

政策手段不同

里根经济学的政策主要以减税为主,减税也是其基本特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一是大规模减税,鼓励储蓄与投资。消减个人所得税和减免企业税以刺激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里根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税制改革,实施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加速资本积累和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198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里根政府提出的《1981年减税法案》。从1981年10月开始的3年内,分3次降低个人所得税,从23%降到10%再到5%,边际税率从14%-70%降为11%-50%;资本收益税率从28%降为20%。个人所得税从1981年10月1日到1983年7月1日共减了23%,个人收入中利息、红利等非劳动收入的最高税率于1982年底从70%减为50%,资本收益税1981年6月从28%减为20%。二是减少预算赤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轻联邦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把联邦政府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管理,赋予州和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消除社会保障项目管理方面的官僚主义,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三是放宽和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性规章条例,以降低生产成本。仅仅因为解除管制,政府就为国家每年节约行政管理支出500亿-700亿美元。四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2.4%降低到1987年的3.6%。

虽然供给侧改革和里根经济学有类似的地方,但二者本质完全不同。供给侧改革也实施“营改增”等税制改革,调动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是主攻方向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突破口是实施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支持创新发展方面,我国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等。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如果中高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一定的投入就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出,同时也能与我国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相吻合。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与美国里根经济学单一以经济恢复增长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可见,供给侧改革是长期的、全面的系统性改革。

预期目标不同

■ 一犁膏雨 关鹏/摄

里根经济学的目标是促进经济短期回升。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属于短期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侧重通过宏观政策调整,以期经济能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走出“滞胀”的泥潭,快速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由于里根经济政策尽可能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所得税率,又大幅度减少各项社会福利开支,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美元的收入。从实施效果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回升(从1974-1975年的负增长提高到1984年的增长7.3%),通胀率下降(从1974年的高达11%下降到1984年的4.3%)。从实施效果看,“里根经济学”使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的泥潭,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与此相对,供给侧改革是着眼于改革,重点在结构调整,属于长远的战略决策,其中既包括政策调整,更多的是体制改革。为什么?因为美国市场经济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变化不会很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间不长,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已经成为经济运行外生变量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在我国依然是内生问题。因而供给侧改革不可能只是宏观管理问题,其更多的是改革,把改革聚焦在供给侧,聚焦在一些重大供给体制上。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也是供给侧的改革,土地制度、金融体制、税收制度(企业税、财产税等)的改革都是供给侧的改进,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都是需要在“十三五”重点攻坚完成的主要方面。

供给侧改革既有短期任务,也有长期目标。从短期任务来看,要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从长期目标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同时落实“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F120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09.007 ■ 编辑:马振东

猜你喜欢
里根经济学供给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