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方案

2016-10-10 03:04保国俊何茂昌张建军容维中李范文梁育林安玉锋李桂英王天翔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细毛羊羊毛高山

保国俊,何茂昌,王 珂,张建军,容维中,李范文,梁育林,王 凯,安玉锋,李桂英 ,王天翔,常 伟

(1.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 平凉 744000;2.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3.天祝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4. 肃南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方案

保国俊1,何茂昌1,王珂1,张建军1,容维中1,李范文2,梁育林3,王凯4,安玉锋4,李桂英2,王天翔2,常伟3

(1.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 平凉 744000;2.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3.天祝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4. 肃南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培育成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地方品种,能较好地适应海拔2 000~5 000 m的高寒牧区自然条件,放牧性强,耐粗饲,遗传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为改良低产羊和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羊毛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羊存栏量下降,杂改乏力,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存栏量变化、羊群结构、产毛量、种羊推广应用、羊毛市场变化等指标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品种改良及育种进展、羊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方案,建立种质资源保护预警机制、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方案;预警机制;利用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新疆细毛羊和高加索细毛羊为父本、当地蒙古羊和藏羊为母本杂交改良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细毛羊品种,品种育成时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及剪毛量分别为70~85 kg、36.3~43.8 kg,5.5~8.6 kg、4.3~5.2 kg,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肃南县绵羊只均产毛量由改良前的0.75 kg提高到3.5 kg),对高海拔严酷的自然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放牧性强,耐粗饲,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较高,成为甘肃省高海拔地区特别是祁连山高原牧区的优势家畜品种。该品种育成30多年来,坚持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同时,先后引入澳洲美利奴、中国美利奴、新西兰美利奴、超细型中国美利奴、超细型澳洲美利奴等进行品种改良,培育成了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品系、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类群,形成了品种内部品系(类群)结构,为甘肃高山细毛羊多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草原(场)载畜能力下降、羊毛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品种羊存栏量下降,杂改乏力,甚止出现“倒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通过调查数据资料综合分析,针对羊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方案,以期对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生产性能及羊毛市场变化调查

通过随机抽测、实地调查、函调及走访等多种方式,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产区生态条件、品种羊存栏量、饲养管理、生产方式、生产性能、羊毛品质及细羊毛市场行情变化等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或测定。2010~2015年甘肃高山细毛羊存栏量、羊群结构、产毛量、种羊推广应用及主产区羊毛市场行情调查结果见表1、表2。

2 品种保护的必要性

从表1、2可见,育种核心区的省绵羊繁育站,2010~2014年品种羊存栏量明显下降,2015年有所回升;2013~2015年间成年种公羊价格剧烈波动,混毛市场价逐年下降。肃南县和天祝县混毛市场价明显低于省绵羊繁育站并下降,基础母羊比例明显偏低。据调查,推广应用区域牧(农)户多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品种化效益,改良率低,羊群良种化程度低,羊毛综合品质差,羊毛(肉)价走低时随意出售种羊,利好时盲目扩群,重数量而轻质量,推广的种羊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改良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混群饲养、“倒改”现象严重,养羊受羊产品市场波动、疫情因素的影响大。在草原(场)载畜能力下降、羊毛市场价持续下滑的现状下,良种率低、杂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羊群结构不合理、存栏量不稳定等生产现状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着甘肃高山细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种开发利用是品种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保护是利用的前提,是持续有效利用的基础。甘肃高山细毛羊是在特定的高寒生态条件下培育成的,其分布区域生态脆弱,加大种质资源保护,提高品种选育及改良水平,保持并提高品种羊高产性能、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良种化率,才能在稳定数量甚止压缩数量的情况下提高牧业经济收入,实现当地生态与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相结合对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及现实意义。

表1 2010~2015年甘肃高山细毛羊市场价及羊毛市场行情调查表

注:肃南县和天祝县“年末存栏量”包括甘肃高山细毛羊改良羊。

3  保护方案

3.1技术方案

3.1.1指导思想建立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机制,推进品种改良、杂改及新品种培育工作。规划产业带,从自然性分布向经济性布局转变,形成以省绵羊繁育站为中心,以肃南、天祝及周边地区为推广应用区域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高其规模效应及综合竞争能力。

3.1.2技术路线坚持市场导向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大常规育种和生物高新育种技术应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高品种羊数量和质量,完善良繁、推广、种质监测体系,以种质资源保护服务于品种推广应用,实现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型发展之路。

3.1.3技术工艺流程甘肃高山细毛羊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在此基础上实现品种更新,就必须保护好这个基因库,把种质资源保护、推广应用及新品种培育结合起来,推行“保-推-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技术工艺流程见示意图1。

3.2保护方式

3.2.1 放养保护适生区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覆盖率及杂交改良率,在生产应用中发现优秀种羊,为基因保护提供遗传材料。

3.2.2圈养保护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示范点,封闭式饲养管理,集中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羊毛品质测定、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及杂改技术措施研究,末位淘汰制,从放养群补进,保持示范群动态平衡。

3.2.3基因保护联合科研机构,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开展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基因定位研究。人工授配技术已成快速扩大优秀种公羊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冻精人工授配,首先可利用优秀种公羊遗传资源大面积改良低产羊,快速提高良种化率,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其次,品种羊种群内通过优秀种公羊遗传资源的大面积应用可能产生理想的遗传组合,丰富品种遗传资源。另外,冻精可实现特优种公羊遗传资源在一定期限内得到保存利用,如澳大利亚Salamon(1972)用保存11年的绵羊冻精进行子宫颈输精,产羔率达到55 %;胚胎分割、胚胎移植技术可实现优秀种母羊种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胚胎冻存还可实现一定期限内优繁或育种研究,突破种母羊适繁期甚止生命期的限制;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已经成为遗传育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对生产性能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有可能实现生产性能的定向高效改良效果。

3.3保护目标及规模

3.3.1布局与规划以甘肃高山细毛羊育种核心区的肃南县皇城镇、马蹄乡、康乐乡、大河乡及天祝县松山镇、旦马乡、华藏寺镇、打柴沟镇、祁连乡、抓喜秀龙乡等育种核心区建立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区,辐射肃南县、天祝县、金昌市、金塔县,形成连片产业带。

3.3.2保护目标人工授配技术覆盖整个产业带,开展胚胎分割及冻胚技术、分子遗传标记等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品种改良、推广应用技术能力水平,在品种推广应用生产中实现种质资源有效保护,保护区种羊数量保持在3万只以上,年推广1万只以上。

3.4保护措施

3.4.1 组织领导建立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建设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生产技术专业服务队,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理制度,统一管理,实现生产技术普及、市场信息共享、应急处理高效运行,实现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种开发应用协调进行。

3.4.2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草原、草场围栏建设,以草定畜,科学划区轮牧;加强冻配改良设施建设及实验室建设,提高冻配改良效率;加强机械化牧草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人工牧草生产能力,降低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度。

3.4.3疫病防控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留死角程序防疫,完善羊群监测及域外疫情监测处理制度,最大限度降低疫病爆发及输入性疫情危害;发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严防因疫病漫延造成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大起大落。

3.4.4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推进本品种选育提高,在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基础上加强新品系、新类群培育,提高品种优秀遗传资源持续利用;建立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实验室,开展遗传资源保护方式方法研究;加强生产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监测保护区羊群生产性能、生活状态,及时排查影响生产性能指标的非遗传因素影响。提高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形成种质资源保护与生产应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不是因数量濒危而进行的抢救性保种,而是依据当前生产现状及潜在影响因素建立的种质资源保护机制,防止因种群数量减少或利用措施不当导致优秀遗传基因丢失、危及其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大力推进品种选育提高及杂交改良工作,形成边改边保、改中有保、保护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动态保护制度,保护其特有遗传资源,为提高品种生产性能及种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李文辉,保国俊,黄殿选,等. 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选育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2008,27(9):9-13.

[2]王天翔. 甘肃高山细毛羊育种现状及发展前景[J].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3):47-48.

[3]龙福庆,李卫华. 如何做好太行裘皮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5):64-65.

[4]李范文,杨杜录. 优质甘肃高山细毛羊实用生产技术[M]. 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李伟. 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品种选育与利用 [J].中国牧业通讯,2009(24):33-34.

[6]魏云霞, 王宝全. 甘肃高山细毛羊血红蛋白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0(3):18-1.

[7]於建国 ,董红, 季跃光,等. 和田羊品种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措施[J].草食家畜,2011(2):7-9.

[8]徐红伟 ,臧荣鑫, 杨具田,等. 兰州大尾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8):88-90.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Plan of Gansu Alpine Fine-wool Sheep

BAO Guo-jun1, HE Mao-chang1, WANG Ke1, ZHANG Jian-jun1, RONG Wei-zhong1, LI Fan-wen2,LIANG Yu-lin3, WANG Kai4,AN Yu-feng4, LI Gui-ying2, WANG Tian-xiang2,CHANG Wei3

(1.GansuInstituteofAnimalandVeterinaryScience,PingliangGansu744000,China; 2.GansuSheepBreedingTechnicalStation;3.TianzhuCounty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 4.SunanCounty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

Gansu alpine fine-wool sheep is a outstanding fine-wool sheep local breed cultivated in 1980’s, adapts cold pastoral area natural condition well of elevation 2 000~5 000 m high, strong herds in nature, bears coarse feed, stable heredity performance and goo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has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for improving low produce capability sheep and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By many factors’ effec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wool market,etc, breeding stock is declining, improved cross is weak. Provide the breed resource plan 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targets condition such as stock, herd setup, wool yield, breeding sheep spread quality, breed improvement, breeding progress and wool market trend. Buil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bree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combining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Gansu alpine fine-wool sheep; gen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pl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using

2016-03-30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3-41)。

保国俊(1966-),男,甘肃张掖人,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绵羊育种与繁殖科研工作。

S 8-1

A

1004-6704(2016)05-0051-04

猜你喜欢
细毛羊羊毛高山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高山从何而来?
摸羊毛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凉山半细毛羊肺炎支原体病的病原分离及生化鉴定
彭波半细毛羊公羔在放牧条件下产肉性能研究
试论肃南县细毛羊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