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牛注射不同口蹄疫疫苗的效果观察

2016-10-10 03:04曹振卿卢旺银杨海涛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O型公牛

孔 伟,曹振卿,卢旺银,杨海涛

(1.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陕西省家畜改良站)



种公牛注射不同口蹄疫疫苗的效果观察

孔伟1,曹振卿1,卢旺银1,杨海涛2

(1.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陕西省家畜改良站)

口蹄疫(FM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并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率之高对社会危害大,居众多疫病之首,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给易感动物接种疫苗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该病。种公牛是良种改良基因的主要提供者,防疫安全是重中之重,而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口蹄疫的防控效果。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在3年内选择了2个厂家二联苗和一个厂家的三联口蹄疫O型、Asia1型二联,O型、A型、Asia1型三联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根据统计数据观察对种公牛的影响,其中1号、2号疫苗免疫抗体水平不整齐、免疫保护时间小于180 d,个别牛没有产生免疫抗体水,疫苗过敏头数多且重。通过检测3号三联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保持了较高水平,衰减期达到180 d以上,大大延长了保护时间。

种公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免疫效果

口蹄疫病毒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随着动物交易的大流通,跨多区域运输家畜及畜产品,高密集养殖,以及部分养殖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监管缺位,粪污随意处置,致使该病的发生频次增加,造成该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防控难度增大。另外,异常天气、鸟类、野生动物、宠物也助推了该病的远距离传播。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4个品种的种用公牛56头,按年度选择不同厂家的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注射,统计分析观察口蹄疫疫苗注射后种公牛表现,生产数据变化、免疫抗体水平及时间。

1.2主要仪器设备

精子密度测定仪、电子天平、细管精液分装打印一体机、平衡冷柜、相差显微镜、程控温冷冻仪、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洗涤器、测杖、软尺、地磅、16×16不锈钢针头、5 mL医用注射器、采血针、离心机、10~20 mL采血管、移液管、脱脂棉、纱布、记号笔。

1.3试验材料

口蹄疫Asia I-O二价灭活疫苗(新疆、甘肃),O型、A型、亚Ⅰ(内蒙)、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苯海拉明、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5%碳酸氢钠、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油剂)。将三个厂家疫苗分别编号1号苗(新疆产),2号苗(甘肃产),3号苗(内蒙产)。

1.4检测用试剂与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提供的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液相阻断(LB-ELISA)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方法用LB-ELISA: GB/T18935-2003;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方法用LB-ELISA:GB/T18935-2003;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方法用LB-ELISA:GB/T18935-2003。

1.5饲养管理方法

种公牛采取半封闭牛舍单栏饲喂,定点、定时、定员饲喂,自由饮水、自由运动。饲草以东北羊草为主,辅饲苜蓿草、燕麦草,精料补充料根据其营养需要自行配制。饲喂量根据种公牛月龄与体重而定,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百分比为1.5%~1.7%。干草日饲喂量为10~15 kg,补充料日喂量为3.5~5.5 kg,分三次饲喂,秋冬季每天饲喂胡萝卜2 kg。

1.6疫苗注射时间

在6年中省、地兽医部门提供了3个厂家疫苗对种公牛进行免疫注射,1号苗注射时间2011~2012年,2号苗为2013~2014年,3号苗2015~2016年,每年注射2次。

1.7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检验,各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种公牛临床症状变化

种公牛注射1号、2号口蹄疫苗后部分或群体表现为虚弱无神、低头耷耳、不愿活动、眼睛潮红、流口水、采食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应激症状,注射部位肿胀,肌肉坚硬形成包块,长期不散;注射1号苗其中一个批次3头种公牛连续1年原精液理化指标没有达到合格,造成淘汰。3号苗注射后种公牛当天采食有所减少,没发现其他异常反应。

表1 过敏反应情况

2.2注射口蹄疫疫苗前后种公牛精液品质变化

接种1号、2号疫苗后,种公牛的精子密度显著减小、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下降、精子存活率显著减弱。究其原因,可能与疫苗的注射应激及疫苗中氢氧化铝或双相矿物油等佐剂对动物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有关,另外与种公牛精液生成有关,因一个精子发生周期所需时间为45~60 d。种公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从日常的日粮中获取,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应保持相对平衡,任何一种或多或少,都将导致公牛机体功能异常。

经数据统计注射前15 d和注射后15 d冻精生产情况,注射1号和2号苗期间生产量差异显著(P<0.05),3号苗公牛冻精生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

2.3免疫检测

对种公牛于免疫后 1 个月随机各抽样采集一定数量的血清,并于免疫后 21d、60 d、120 d、170 d 4次采集分离血清,进行口蹄疫免疫效果监测,并依据农业部规定的免疫监测标准进行判定。

2013年、2014年A型苗为独立注射,O型、Asia1型二联苗,抗体效价≥1:128,保护率达99%以上;效价在1:22~90之间,保护率达50%;效价≤1:16就失去对种公牛的保护。

表2 接种口蹄疫疫苗前后种公牛精液理化指标的变化

注:①接种前指免疫接种前15 d,接种后指免疫接种后15 d;②同列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相邻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3 牛冻精生产量的变化

表4 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3.1注射1号、2号口蹄疫疫苗按使用说明剂量注射抗体水平不整齐,考虑到种公牛体重比一般牛体重要大,将注射剂量增加到3 mL注射后免疫抗体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有效保护期持续时间延长,O型、A型、Asia1型分别为18 d、22 d、17 d,但过敏反应头数增加,注射部位形成结节60%,免疫抗体在180 d前全部低于保护水平,与3号苗形成明显反差。一年注射两次达不到保护效果,多次注射对种公牛生产影响较大,也是种公牛防疫和安全生产的难题。

3.2对出现过敏反应较重的公牛要及时抢救、方法正确,没有发生死亡。注射2号苗中的一个批次后,对过敏种公牛救治后5头1年后经调治恢复正常生产,3头种公牛失去生产价值被淘汰,造成了很大的饲养和引种成本,对饲养种畜疫苗选择非常重要。为保证生产安全,每批次疫苗注射后都应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补救。根据以上充分说明疫苗选择非常重要,对保护种公牛安全生产的同时,延长了保护时间,减少了疫苗使用频次,增加了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

3.31号、2号疫苗免疫后实际抗体水平及保护期,群体达不到厂家产品说明书上标示的6个月免疫保护期,疫苗免疫水平与病原的性质、疫苗给予的途径、个体差异以及所使用的免疫佐剂相关,3号苗按照说明书剂量每头牛考虑到注射针头(16x16)内的残留,注射时将剂量增加0.2 mL,每瓶100 mL注射45~46头种公牛,疫苗的质量以及厂家和批次的差异是造成免疫保护期短及免疫后抗体水平低不整齐的重要原因。同时要及时监测免疫后抗体状况,适时补免,才能使种公牛处于良好的免疫保护状态下。对于3头种公牛注射2号苗后长时间没能恢复生产能力也是今后关注的技术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检测中心.NY/SY 150-2000 口蹄疫诊断技术[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蒋文俊,李华春,李乐,等.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4,36(5):42-43.

[3]张海涛,刘玉,张晓霞,等.影响公牛精液产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奶牛, 2006(10):21-23.

2016-07-07

孔伟(1972-),男,甘肃临泽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牛羊疫病防治,种牛培育,牛羊繁殖技术,冷冻精液生产与推广工作。E-mail:214533862 @qq.com

S 855.3

B

1004-6704(2016)05-0102-02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O型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辽宁阜新地区猪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