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村里卖特产

2016-10-11 20:53王则亮
中国扶贫 2016年17期
关键词:藤子特产品微店

王则亮

六月的海南酷热无比,再茂盛的树木都难以遮阴,就连圈养的鸡鸭都晒得有些懒洋洋。这里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是我驻了4年有余的村庄。

回想刚到任时,罗葵村不但贫困,还是远近闻名的“烂摊子”。而现在,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家摆在微店上的农特产品卖了多少?哪些品种需要扩大生产?4年间,大伙儿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显著提升。

罗葵村物产丰富、种类繁多,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短板影响,村里的农特产品藏在深山无人识。

作为“第一书记”,理解村民的期盼,为他们做点什么,是义务,也是责任。

2014年,南林乡顺应互联网销售趋势,探索“农户+企业+电商平台”的“互联网+”产销模式。我想,质好价优的土特产在罗葵村遍地都是,我们何不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销售村里的农特产品呢?将这个想法与村“两委”商量后,他们一致通过了我的提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2015年10月,我们将罗葵村村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外嫁女)汇聚起来,创建了“罗葵一家亲”微信群,为成功打入“互联网+土特产”搭建了沟通桥梁。有了这个微信群,大家交流货源及市场信息方便了很多。同年11月,罗葵村实现全村光纤网络覆盖,经村“两委”讨论研究,我们以党支部名义开启了“我为村里卖特产”活动,注册了罗葵村“我为村里卖特产”微信公众号。为更好地运作,我特意从村团支部30名青年团员中选出15名懂网络营销的青年,组成罗葵村微商团队,专门负责组织村民学会运用微信、推广公众号。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让村民了解和掌握互联网销售技能,团队制定了培训计划,分10期陆续培训400名学员,帮助村民开通微店。参加过培训的村民对我说:“王书记,多亏有了微商团队手把手地教我们注册开通微信,以后农特产推销再也不用发愁了。”村妇女主任陈月兰参加培训后,根据自己的酿酒特长,注册了“我卖自家农产品”微店,售卖农家土鸡蛋和自家酿制的黎家米酒;村民詹幼珍开通微店后,看准星月菩提(本地称为红藤子)的市场前景,做起了野生红藤子收购生意;村民陈海涛一年前做起了星月菩提加工小作坊,但销路一直打不开,加入“我为村里卖特产”平台之后,他的销路不仅打开,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现在,陈海涛开通了自己的微店“罗葵星月菩提原产地”。

如今,罗葵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微店行列。依托“我为村里卖特产”微信公众号和村民微店的开通,罗葵村已对外售卖星月菩提手串735条、菠萝蜜1700斤、蜂蜜236斤、酸豆300多斤。

再小的举动,只要“第一书记”坚持去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小的微信,带给村庄的不仅是经济收益上的改变,更带给村民思想上的变化。如今,村里的事情都能在微信群里得到回应和解决,群众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干部了解信息更加及时,干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猜你喜欢
藤子特产品微店
《家庭中医药》微店优惠出售过刊
《家庭中医药》微店优惠出售过刊
藤师傅和他的天堂椅子
SDE-GC-MS技术分析酸藤子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
吕梁创业致富带头人农特产品 走进山西扶贫产品“五进”对接承销展会
农特产品包装设计
藤子上长出金钩钩
有家微店卖翅膀
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家特产品展览会隆重举行
经典漫画欣赏《哆啦A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