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诈骗团伙的犯罪全流程

2016-10-11 00:52
华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诈骗案团伙骗子

胡抒雯

已经被舆论议“烂”了的电信诈骗,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俗话说三个臭骗子顶个诸葛亮,即使你是清华教授恐怕也难逃有组织有策划的骗子团伙的五指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起来回顾“ ‘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看看骗子们是怎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骗术的。

2010年12月,重庆、陕西、湖南、福建等地相继发生多起数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调查发现其背后是一涉及两岸和柬埔寨、印尼等国的特大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集团。

同年3月10日,海峡两岸警方决定共同办案,经过3个月的侦破,最后成功摧毁了这个诈骗犯罪集团,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98名,捣毁诈骗窝点106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等一大批作案工具。一起惊动两岸和多国警方的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成功告破。

有剧本,可情景教学;有漏洞,大量空子可钻

这是一种新型网络犯罪,话务窝点是核心,还有专门的“剧本组”为诈骗行为进行“编导”。

“警官在这里告诉你,你现在涉及的这个案件牵扯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地方知名人士以及官员……你亲口答应警官!你会配合我们公安局办案……你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告知你的家人,否则导致无法顺利逮捕在逃嫌疑人的话,你的家人、朋友会被检察官以涉案嫌疑人的身份起诉,你也不想让他们卷入这场风波吧!”

以上这段煞有介事的话,并非是侦探片里的“台词”,而是在“3·10”案中警方缴获的电信诈骗团伙内部“话务员”《作战手册》里的台词。由该团伙专门设立的“剧本组”编写。

翻开手册,内容“周密”得让人吃惊,甚至还有情景教学:“跨省客户可能会问你‘苏州是哪里?,立场站稳,不要心虚……”

在这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中,“话务员”往往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或执法人员打电话给民众,骗其电话欠费或牵涉某起金融案件,然后提醒民众可能是其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要求配合执法机关调查,还不忘“善意提醒”一句:可拨打114查号台检验来电号码是否是某公安机关。

但很多受害人万万想不到,正是因为个别不法网络运营商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任意显号技术服务,使来电可任意显示司法机关的号码。

此外,话务窝点还可制造出公安机关接警的背景声来迷惑民众。一些不速来电以假乱真,让受害人深信不疑,“话务员”就要求他们将钱财转移到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上,配合“公安机关办案”。

而就在诈骗集团“话务组”行骗的同时,提供网络技术支撑的“平台组”正将境外电话号码变成国内司法机关的电话号码。负责取款的“车手组”拿着一批银行卡直奔各地银行自动取款机,在极短时间内取光“安全账户”上的钱。

电信诈骗屡打不绝,与诈骗手段和方式有关,也与这种新型网络犯罪组织结构有关。一张诈骗团伙“内部结构图”显示:各个小组分工明确,互相利用,但又相对独立。所以,警方打掉其中某个组织,并不能彻底摧毁团伙,很快就有新人补充进来。各小组内部又呈金字塔管控结构,管理层通过威逼利诱,限制、监视组内成员行动。

此案也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监管漏洞。

比如,网络电话为何能随意改号迷惑受害人?不法分子怎么就能花几十块钱从民工手里买到一张身份证去银行批量开卡?这些监管上的漏洞都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电信诈骗案件中的追赃减损也存在困难。犯罪团伙往往将赃款迅速通过地下钱庄汇到境外,或通过网上银行多级账户层层转账,很快分散到世界各地很多银行卡上。警方拿着法律手续满世界跑,到处找银行和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大大增加了打击成本。

如果银行冻结嫌疑人涉案银行卡,禁止其境外转账和提款业务,赃款就无法转移到境外,犯罪成本增加,犯罪行为自然会减少。公安机关只有继续加强与电信部门和银行合作,共同堵塞监管漏洞,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

案件背后存在大量个人信息外漏的问题:警方在搜查窝点时发现了一摞近1尺高的中国民众个人信息资料,内容非常详尽,不光有姓名、电话号码、住址,还有购房信息等,让人震惊。

盗取个人信息成产业链

从 “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到徐玉玉被骗光学费猝然离世,为什么多年来电信诈骗屡禁不绝?从目前披露的种种信息来看,骗子之所以能够得手,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知悉受骗人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精准施骗。

问题来了,骗子是如何搞到这些信息的?

从过往的案例看,信息泄露无非两个途径,一是有内鬼主动对外出售,二是黑客入侵数据库将信息窃取再贩卖。

目前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已形成一个巨大产业链,一部分黑客在黑进某些网站获取信息后,再在一些论坛、社交群中贩卖信息。与之相对应的,网络上的数据贩子则随处可见。

打开网络你会发现存在大量出售、收购考生信息资料的QQ群。

比如有一个名为“考试数据”的QQ群,刚进群,群主“出售考试名单”就会主动添加新进群的人为好友。群主个人资料里写着“车主、研究生、房地产估价师……”等标签,被询问是否出售考生资料后,对方很快答复:“去年研究生考试160万考生数据都有,4000元一个省。今年高考考生数据不多,要的话打包给你,5000元。”随即,对方发过来一张截图,上面的文件名分别为“湖南全省”、“重庆”、“江苏”等7省市数十万名的考生信息。

据调查,数据贩子手上有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各类数据,不只是学生的电话数据,股民的账户数据、机票数据、网络购物数据、新生儿数据等等,他们都可以出售。

另外,有些黑客专门提供按需服务,也就是只要有人下单需要入侵什么网站、窃取什么数据,都可以尝试去做。比如在一个贩卖数据的QQ群中,有网友就在群内发布了一条“找高手入侵指定网站,长期有单”的消息。

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严重泄露,电话实名制的推广不力,运营商打击电信诈骗的力不从心……这些因素导致电信诈骗的土壤始终肥沃。不过还是那句话,无论电信诈骗手法怎么高明如何翻新,你只要捂紧自己的口袋,别人就没办法把你的钱骗走。

资料来源:财经国家周刊、新浪网、网易新闻中心等。

猜你喜欢
诈骗案团伙骗子
骗子?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骗子鸟
团伙侵权中团伙的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