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桥

2016-10-11 10:46张心怡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拱形小桥胸怀

张心怡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个小村落里,有许多座桥,每座桥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并不是因为这个村落中有多少名人,而是因为每座桥都有它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桥都是父母为他们的孩子修筑的。在父母的眼里,小小的一座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桥才会以人的名字命名。而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无论身在伺方,都要定期修护自己的生命之桥,不能让它遭到破坏。

读完这篇文章,很受启发。桥如生命,生命如桥,热爱自己的桥就是热爱自己的生命。

世界上的桥有很多种,有拱形桥、直行桥;有木质桥、水泥桥;有浮桥、斜拉桥;有独木小桥,有跨海大桥,但它们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们从此岸到彼岸。也就是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承重的。试想想,人的生命不也是如此么?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要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它也要始终“载重”,直到生命结束。

风吹着桥,雨打着桥,日晒着桥,没有一座桥不经历着风雨的洗礼。生命也是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桥上载着人,载着车,载着物,载着人们赋予它的种种负荷。同样,生命在其漫漫历程中,也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生存的责任,承载着一种人类延续和发展的责任。有的桥是拱形的,有起有落;有的桥是直行的,朴实平坦。人的生命不也是这样的么?就像是人从桥的起点开始,经过艰苦的爬坡,终会到达桥的最高处,站在桥的中央可以尽情浏览眼前的美好风光。之后,再从桥的高点往下走,迎接他的则是一段不太费力的下坡路。这桥的起起落落、顶峰与低谷,不正是人的生命的一个缩影么?有的桥是独木一根,有的桥则气如长虹。而人的生命中,有的一生默默无闻,孤芳自赏;有的则是轰轰烈烈,大手笔大作为。有的桥默默无名,有的桥名留青史。比如我国的赵州桥,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枝独秀。无论它将如伺面对历史的沧桑,但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将永世长存。而人的生命正如臧克家老先生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类发展到今天,曾经留下多少民族功臣、英雄豪杰和历史伟人,他们人虽然早已不在,但他们留下的思想、精神以及智慧却永远鼓励和鞭策着后人,因而他们的英名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什么样的桥,它要么是跨越河流、沟壑,要么是跨越暗礁、浅滩。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但它绝对是尽可能地敞开它的胸怀,去跨越它面前的所有困难,尽可能地去帮助人们顺利地从此岸到彼岸。桥是伟大的,桥的胸怀是开阔的。人的生命同样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磨难与痛苦,我们也应该拥有桥的勇气与胸怀,勇敢地跨越;在面对苦难与不公时,也应该像桥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去包容、接纳一切。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在落后的农村,一座风烛残年的小桥,它风雨无阻地载着去上学的孩子们,送日出,迎日落。年复一年,这座桥已经不再是一座只是用来载人载物的桥了,它承载着的是那落后山村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这总让我联想起一位贫穷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承受着一切生活的重担,辛勤耕作,风雨无阻,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支撑着生命之花的绽放。

是的,桥是坚固的,而人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我终于明白了那篇文章中的人们为什么要以孩子的名字来为桥命名了,是因为给了桥一个名字,就是给了它一个生命。世上的万物都是相通的,都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美丽的,爱桥就是爱生命。

生命如桥,如此多娇。

编辑/姚晟

猜你喜欢
拱形小桥胸怀
脚没醒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拱形”结构在巴托克音乐作品中的体现
小桥
拱形桥的承受力大吗?
“曾左”与“左曾”
坚固的拱形
应力复杂区巷道断面折线形和曲线形实践分析
宽阔的胸襟
我变成了小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