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欧时代,新兴市场更复杂

2016-10-11 10:32寇佳丽
经济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体英国经济

寇佳丽

在国际社会将大部分目光集中在英国脱欧公投后续程序的关键时刻,全球股市和投资市场已经迫不及待地对该事件做出一波又一波的反应。尽管7月10日,法新社已经证实德国总理默克尔确认英国将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欧盟将就英国公投结果正式展开谈判,此前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种种猜测与反转已成历史,人们对世界经济的判断、猜测与预测却远没有这么干脆痛快。全球或地区经济将会如何是好,大家似乎只是各说各的道理。

全球进入宽松期

北京时间6月24日至7月12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后的这段时间,英镑兑美元汇率一直走软。7月11日当周,英镑兑美元更是触及31年以来新低点,市场因此认为英国央行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放宽货币政策,以此应对公投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尽管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站出来,明确表示以后短时期内需要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英国脱欧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些国家或央行的确释放出这样做的信号,而货币政策工具本身也属于应对金融波动中比较及时的手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公投结果出现后不足20天,全球股市市值便蒸发掉2万亿美元,疾风骤雨式的变化下,除了宽松货币政策,似乎决策者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拿出更有价值和效果的救急策略。

6月28日,日本政府紧急召开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商讨应对措施,首相安倍晋三强调必须将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而考虑到中长期日本经济可能因英国脱欧受到的冲击,安倍晋三更是特别指出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以避免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韩国也已经开始严格监控外国投资者资金动向,其金融监督院与金融委员会已共同组建协同非常金融状况对应小组,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为了防范股市动荡,该国甚至提前制定了紧急预案,确保实体经济部门不受影响。

对此,白明指出,日本长期为通胀目标而奋斗,虽然该国央行加大了货币供应量但物价持续低迷的状态毫无起色,英国脱欧公投后,国际经济环境风险急剧上升,日本央行更不可能在此时收紧货币政策。至于韩国,“从目前消息看,他们的央行已经决定在短期内释放3万亿韩元(1美元约1146.10韩元)以上的流动性以增加资金供应”。

作为事件发源地,欧洲各大央行的反应倒比想象中平静。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7月1日公开表示,英国脱欧不可能伤害到德国银行,欧洲央行更是没有增加货币宽松政策的必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告诉《经济》记者,黯淡的经济增长前景和难以企及的通胀目标长期让欧洲央行左右为难。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维持通胀率在一定水平,但经济基本面实在欠缺亮点,以至于就算没有达标也要继续保持甚至加码量化宽松(QE)。就在今年3月,欧洲央行还将QE规模从每月600亿欧元扩大至800亿欧元,如今英国退欧,加码QE的需要竟然没有了吗?

魏德曼的自信或许为时过早。“欧洲央行会视欧盟和欧元区的具体情况、市场对英国脱欧的进一步反应,以及其他国家央行的举措来决定是否扩大QE”,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这样告诉《经济》记者。在他看来,当前不确定性太多,任何武断的言论都可能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

纵览全球,美联储算是当下最强劲的央行了,当其他国家都在为宽松货币政策着手准备的时候,它还在考虑加息与否。不过,当地时间7月6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的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认为加息之前应该等待更多数据以及英国脱欧的新情况,且该机构内部分歧众多,尚需时日做打算。换言之,虽然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大幅超出预期,加息却再被推迟。

人民币要靠自己

英国脱欧公投一结束,人民币就在已有基础上不断下行。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反复强调人民币没有贬值基础,7月上旬,人民币仍然一度贬值至2010年11月以来新低。中国央行甚至为此在第一时间表示,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际金融市场上整体宽松调节情绪不同,中国央行在7月份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回笼,累计净回笼量超过7000亿元(1美元约6.69元人民币)。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11日发布报告指出,英国脱欧对中国资产的影响极为有限,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风险资产基本上可以躲避英国的脱欧风暴。

“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小,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很难再追寻一条主线去分析,太多因素杂糅到一起,尤其当前处于公投后的敏感时期,单一的立场难以站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江林这样说。

她告诉《经济》记者,如果说中国可以最大程度地躲避英国脱欧的影响,那么人民币在国际汇率上的表现就不好解释,但中国的确在有些方面呈现“比较反常”的动向,比如股市的上涨和海外资金的回流。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期高程度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作为反全球化的行动,脱欧事件理应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不过,花旗集团研究部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近期表示,脱欧事件对中国的外贸影响很小,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冲掉。

对此,白明向记者指出,这种“不利”也具有两面性。虽然英国脱离欧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却也为中国同时和欧盟、英国两个大型国际经济体重新构建国际经贸关系提供了可能。“在维持、深化与欧盟合作的同时,中国还可以同英国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双边谈判,而伦敦离开欧盟之后,欧盟势必会寻找属于自己的金融中心,意味着中国有机会和这些地区、城市加强金融合作联系”。

上述观点值得深思,毕竟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在欧洲地区主要依靠伦敦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少人民币产品的设计与发布都发生在这个城市。如今,英国脱离欧盟,一方面,中国需要考虑欧盟对伦敦金融产品的认可度是否一如从前,另一方面,人民币或许该着手在欧盟内部寻找新的离岸场所,比如卢森堡、法兰克福和苏黎世。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加复杂,但却不会成为中国金融在国际表现中的决定因素。“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总体上由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和竞争力决定,与英国是否脱离欧盟没有关系。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更加敏感灵活的金融政策都是接下来值得努力的方向”,张建平这样说。

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中,《经济》记者发现,很难单纯地为英国脱欧公投打上“好”或者“坏”的标志。尽管高盛、渣打、摩根等都不承诺未来不会在伦敦的营运中心裁员或缩减规模,可是脱离了欧盟层面的束缚,伦敦显然获得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外交学院教授高飞也认为,任何危机之后都有转机与机会,“对于英国来说,脱欧之后,在未来国际社会的博弈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新兴市场逆袭?

美联储退出QE、启动加息进程一度将新兴市场推向国际舆论风口,资金外流趋势的日趋明显不仅暗示投资者对其信心的减弱,也无形中加重了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风险与本息负担。如今,新兴市场再度广受关注,情形却大不一样。

英国公投后两天内,南非兰特、波兰兹罗提和墨西哥比索跌幅都超过5%,巴西雷亚尔也下跌2%,奇怪的是,雷亚尔接下来又大幅上涨5%。此外,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也都在公投后两周内升至新高,智利比索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币种也与雷亚尔类似,经历短期抛售潮后表现强劲。

彭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兴市场股票表现跑赢发达国家,收获了自2011年以来最好的上半年表现。截至6月30日,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股票较流向发达国家的比值创下2014年10月以来最高值。股市堪称国家经济晴雨表,是投资者看待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的领先指标。如此一来,新兴市场真的要逆袭了吗?

张建平指出,英国公投暂缓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总体来说是利好消息,不仅资金外流的担忧可以得到缓解,货币贬值压力也在短期内出现反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新兴市场重新获得全球投资者的青睐。

“资金流向不仅取决于股票市场,更取决于实体经济投资。这段时间新兴市场股票表现不错,是因为过去很长时间它都太惨了,现在不过逐渐进入修复和稳固阶段。如果因此就觉得新兴经济体具备很强的外界冲击抵抗力,那就是以偏概全”,张建平这样分析。

在他看来,目前的投资趋势更突显出国际资金的投机心理,因为情势复杂,雾里看花者不在少数。新兴经济体处于扩张时期,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论活力,的确前者更胜一筹,论资金实力,明显后者更雄厚。诚然,投资者缺的不是钱而是机遇,乱局之中,全球资本急于躲避风险而更加分散,新兴市场这才有了上面的表现。

赵江林所在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资本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趋势明显优于发达国家,但从2015年开始,这种趋势完全反转了。自去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温和增长时期,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即便没有明显起色,但也能担当起“稳定”两个字。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表现糟糕,外资大量流出从预测成为现实。

“如果一定要概括当前新兴经济体的资金流动趋势,至少也要分成两类”,赵江林强调说。一类因为脱欧而出现货币升值、外资流入明显的情况,一类因为脱欧出现货币贬值、外资撤离明显的情况,“还有一个比较特殊——中国,货币贬值但资金大量回流,但这也与中国内部经济改革所处阶段息息相关”。

可见,新兴市场想要借助英国脱欧公投实现逆袭的想法似乎不太现实。在一部分资金争抢着进入一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同时,另一部分资金也在迅速撤离另一部分新兴经济体。消息显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看好美国投资级债、新兴市场部分股票和新兴市场美元债券,而印度国际资金流入规模锐减已引起关于经济下行的预测。

猜你喜欢
经济体英国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英国的环保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