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时代,“护眼”宝典紧要

2016-10-12 02:14◆丹/
上海质量 2016年7期
关键词:关灯护眼蓝光

◆丹 青 / 文

手机时代,“护眼”宝典紧要

◆丹青 / 文

有调查显示,现代人平均一天用眼长达16小时,其中约8-10小时的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各种屏幕。而手机已经成为损害眼睛健康的一大原因,影响甚至超过了电脑。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中有近50%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而每天使用手机时长3至5小时的用户也超过20%。“低头族”一词也由此而来,马路上、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是餐桌上,人人都低头看着手机,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过度使用手机对视力的危害

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离手机屏幕会比看书或看报纸时距离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浏览网页,还会导致眼睛干涩和视力模糊,戴眼镜的人受影响更严重,甚至还会造成眼部组织损伤、眼内炎症等病变。此外,电子产品对成年人眼睛的危害还体现在易引起视力疲劳和干眼症,有的患者对着电脑工作半小时,便感觉眼疼、头疼、视力模糊,无法正常工作。

除了白天离不开手机,不少人晚上睡觉都离不开手机。关灯以后,总想着在再看一眼微信、再看一会儿小说、再打一盘游戏……殊不知有了“黑暗”与“躺着”这两个条件,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更是雪上加霜。

关灯后玩手机对眼睛表面的伤害

关灯后玩手机通常造成最大影响的会是泪膜的稳定以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通常会存在结膜充血、干燥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有角膜上皮的点状脱落,就是眼表的正常结构被破坏了。人在一般情况下,1分钟眨眼约20次,使用手机时,因过于凝神注目,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加之关灯后手机屏幕的光亮更刺眼,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泪液成分改变,更严重者造成角膜上皮的脱落。一旦泪膜的稳定性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就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干眼症最常见症状便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还包括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更严重者还会有头痛、头晕、颈肩腰背部酸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关灯后玩手机会造成青光眼吗?

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很容易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甚至导致永久失明。 那么是不是真的会引起这种情况呢?答案是:有这个可能性。

要解释这个问题,先需要介绍一下眼压。眼压是维持眼球正常形态和光学完整性的重要因素。眼压由眼睛里的房水生成维持,房水不断生成,又不断排出,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 在黑暗里看近的东西的时候,眼睛里的有关肌肉会变得紧张,其他的一系列结构的变化包括:变凸的晶状体、扩大的瞳孔等,都会引起眼压的升高。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在本来就存在小眼球、浅前房等生理基础的人群中,长时间关灯后玩手机甚至会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那样对于视神经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玩手机对黄斑的损伤

由于黄斑区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旦黄斑区发生了病变,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黄斑区的病变最主要的是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多种光损伤性视网膜病变都发生在黄斑部。目前临床上黄斑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此类黄斑变性我们又称之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而青年人多见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常由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等诱发。

智能手机屏幕释放的光主要为在可见光谱末端的短波高能蓝光,极易造成伤害的高能蓝光的波长在380-450nm之间。对视网膜色素影响的研究显示,细胞处于波长在415-450纳米范围的曝光下将会丧失活性,而这一范围正是我们每天眼睛暴露在各种屏幕释放的光的范围。眼睛如果长期处于蓝光照射下,对视网膜将产生极大的伤害,患黄斑变性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躺着玩手机对眼睛危害更大

长时间躺着玩手机容易使血液流向眼睛,导致眼部结膜血管的轻度充血,甚至诱发结膜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等。晚上侧躺在床上玩手机,体位和眼位都处于非正常的状态,即使用手去调节手机的位置,眼球很难协调到正常的眼位,结果就会造成眼肌和睫状肌调节紊乱的状态,眼睛就会出现疲劳。且侧躺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很大,不出一个月就会造成左右眼睛视力偏差;枕头对眼睛的压迫造成供血不足,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有膨胀感,短时性影像重迭。此外,由于手机上的字和图片都较小,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幕越来越近,长此以往,很容易诱发近视眼。

手机护眼模式是否真的有效

鉴于蓝光的巨大危害,最近一两年手机厂商开始致力于减少蓝光的危害。目前主流的去蓝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暗屏幕亮度或者增加黄色调,另一种是调整LED背光源的蓝光波长。

现阶段绝大多数厂商采用的去蓝光手段是第一种,也就是软件去蓝光。通过特定的软件,可以让屏幕发出的蓝光减少。由于现有LED显示屏多采用RGB三色像素,当蓝光减少时,红色和绿色的光谱融合后会呈现一种趋近于黄色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软件去蓝光的屏幕都显得发黄的原因。这种手段的代表是小米手机和苹果手机,小米在MIUI 7中加入了护眼模式,支持用户自定义。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护眼模式的适用范围,或者是仅限于阅读应用或者是全局应用。苹果手机中也加入了名为Night Shift的模式,不仅可以调整色温还能够自定义护眼功能的开启时间。不过这种软件去蓝光的手段也有其弊端,第一,它仅能去除约30%的蓝光,对视力的保护作用有限;其次,屏幕色温过高导致色彩偏黄,而不少厂商又在这一模式下令屏幕变暗,二者叠加导致护眼模式下用户的阅读体验满意度严重下降。所以,不要觉得开启了“护眼模式”就万无一失了,“护眼模式”仅可以减少部分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开着固然好,但不能当成定心丸。

另一种去蓝光手段更多倾向于硬件上的调整,通过微调LED背光源将蓝光峰值波长从450nm变为460nm,从而大大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这种手段更加彻底,能够过滤掉约85%的蓝光且屏幕显示效果不会发黄,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还难以普及。

最护眼的手机使用方式

1.保持距离。使用手机时,应保持眼睛与手机的距离为30cm以上,同时要注意光线的强弱度,不要在光线过于强烈的情况下使用手机,如太阳光底下;也不要在光线过于暗的情况下使用手机,如晚上关灯后在被窝里。

2.控制时间。使用手机要注意时间上的控制,建议每隔1小时休息5~10分钟,眺望远处。如果是儿童,则建议一次最多玩15~20分钟,某些护眼软件的“儿童防沉迷功能”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时间一到就自动锁屏,要密码才能开屏,这样就有效控制了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了。

3.摇晃状态少用。最好不要在走路、搭地铁、坐公车等摇晃的状态下使用手机,以免眼睛疲劳的速度加快。因为车厢在晃动,身体在摇晃,眼睛与手机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有可能引起近视。而且注意力都在手机上,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4.选择合适模式。建议晚上使用手机浏览器浏览网页时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把手机设置为夜间模式或护眼模式,同时手机亮度适当调暗点。当然即使您使用的手机支持护眼模式,还是建议各位在晚上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5.眼睛疲劳后做眼保健操。长时间看着手机,眼睛很容易会感到干涩、疲劳,甚至看不清东西,试着闭眼做一次眼保健操,给眼睛一个放松的机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各穴位和肌肉,刺激神经末梢,增加眼部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眼睛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此外,多接触青山绿水等大自然景物,也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猜你喜欢
关灯护眼蓝光
护眼“ABC”
正确用眼、护眼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蓝光特别推荐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睡觉时要开灯,这是一种病
梦里不关灯
床摆放在关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