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12 11:11许晓惠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许晓惠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口头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质量堪忧,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初中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为例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数学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各种物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处于学习欲望较强烈、学习精力较旺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主动地接近它、观察它、思考它、研究它,学习就充满了动力。

教学片段1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犬鼠的洞穴视频,介绍聪明可爱的犬鼠建造了草原上最好的房子(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为什么在没有电力系统的情况下,住在洞穴里的犬鼠可以享受到空调般的待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犬鼠的洞穴充满了好奇,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

为了探究犬鼠洞穴的通风之谜,教师又展示了自制的洞穴模型。借助电吹风机给模型吹风模拟洞穴在真实情境下的通风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利用电吹风机对着模型上表面水平吹风。

教师:洞穴里面有气流通过吗?生:有。

教师:你亲眼看到了吗?生:没有。

教师:怎么证明洞穴里面有气流通过呢?生:往洞穴里面放东西。

教师:放什么东西比较好?学生:轻小的东西。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泡沫小球(充当小老鼠)。把泡沫小球放到洞穴里,然后用吹风机对着模型上表面水平吹风,观察到泡沫球运动起来,甚至被吹出洞穴,说明洞穴里面确实有气流通过,而且气流还挺大的。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在感叹犬鼠聪明的同时,一种想要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优化课堂提问,开拓学生思维

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在每组同学的桌面都准备了一些器材,让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放手让学生通过选择器材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表面上看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际上这样做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大部分学生不明白实验的目的,不知道从何下手,从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的有效引导就非常重要。如何进行有效引导?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还课堂于学生,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时,必须创设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一步开启探究之旅。

教学片段2

教师:首先我们到底要探究什么?也就是我们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学生: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师:我们要怎么样探究?也就是实验要怎么做?

这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器材要怎么选择?实验究竟要怎么做?教师继续引导。

教师:采用你选定的器材,你准备改变哪部分流体的流速?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改变流体的流速?

教师:如选择两张纸作为实验的器材,让两张纸自然竖直下垂。思考这时候的流体是什么?

学生:是空气。

教师:需要改变哪部分空气的流速?是左边的?右边的?还是中间的?

学生:两张纸中间空气的流速。

教师:用什么方式改变空气的流速?

学生:通过吹气。

教师:压强变大还是变小我们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那么什么样的现象出现了就反映了压强的变化?这样的现象提示我们压强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教师演示:往两张自然下垂的纸张中间吹气。

现象:两纸张互相靠拢了。说明中间气体的压强变小了。

在教师设置的这一连串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实验的目的愈发明确,实验的方法愈发清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体现。另外,教师对举例的实验进行演示,充分照顾到一些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很清楚地明白实验要怎么做,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物理规律,才会感受到物理真实有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规律,远胜于教师直接把规律告知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对现象的观察才会更加认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

在学生动手实验环节,教师在每组同学的桌面上提供了不同的器材,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每组同学桌上的器材有所不同,所以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会有所不同,为接下来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交流创造了条件。

教学片段3

教师:接下来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汇报自己的实验。汇报要点:1.实验器材和步骤:介绍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实验中如何使流体的流速发生变化?使哪部分流体的流速发生了变化?2.实验现象:介绍实验中什么现象反映了压强的变化?压强如何变化?3.实验结论。

同组两个同学一起带着器材到讲台上,其中一个同学再现实验的过程,另一个同学按照教师提供的汇报要点,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A组:用漏斗吹乒乓球。

学生B组:用吸管向两只点燃的蜡烛中间吹气。

学生C组:用吸管向两只乒乓球的中间吹气。

学生D组:用注射器向两只瓶盖的中间注射水流。

师生共同总结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通过几组同学的汇报,班上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的实验都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对实验的现象都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效果大大强化。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科学的思想品质。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教学中一点点地培养出来。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要不断思索,积极实践,寻找出有效的策略让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宏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26):181.

[2]马启雄.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19):104-105.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