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短篇小说)

2016-10-13 00:16远村
地火 2016年3期
关键词:事儿爸爸妈妈

远村

蒋玉奎开着漆色斑驳的奇瑞SUV,在向海大道上一路向北。车上还有他的女儿槿阳,妻子乔可。乔可上前线,全家一起送站,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阳春三月,暖风拂面,向海大道两边的树叶早已褪去了嫩黄,在阳光下闪着油绿的光。乔可一路上鼻子都酸酸的,眼泪要流却一直没流下来——不是因为这个破天荒的第一次,而是女儿“寄人篱下”的生活从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槿阳是2001年5月出生的。

那年4月,响应加快“走出去”步伐的要求,井队技术员蒋玉奎拿着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没用考试直接就被派往苏丹,开始了异乡打拼的艰苦日子,也开启了每年只能回国探亲一次的“服兵役”模式。

刚刚落脚苏丹营地,就传来了母女平安的消息。那一刻,蒋玉奎心里骂自己:这个节骨眼儿上出来,真TMD不是人!这以后在乔可跟前儿是抬不起头了,唉!

乔可没埋怨过他。一起在欢喜岭从小学上到高中,蒋玉奎的秉性她门儿清,绝对是个好老爷们儿,又本分又要强,外面要脸,里面温暖。几个闺蜜笑话她,你这潜力股抓得挺早啊,哈哈哈!

好在槿阳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在欢喜岭,乔可拉扯大槿阳尽管辛苦,却一直都还有帮衬。赶上集输站值夜班的时候,放哪个老人家里都放心。其实,乔可他们的新房,槿阳压根儿也没住过一次,只是在爷爷家和姥爷家像个小风车一样不停地转来转去。不转也不行,爷爷有脑梗塞,姥姥有腰脱,谁来毛病了就得换一家。干了一辈子野外工作,有几个身体好的?

蒋玉奎休假,每次一个多月,不一定每次都能赶上过年,得看队上有没有人能顶上他的岗才行。回家的第一天,乔可总是讽刺他又到中国旅游来了。到走那天,乔可就开始像大病一场似的,好几天说话都觉得气短。

但是让蒋玉奎更闹心的是,每次回来,没有三四天的时间,槿阳根本就不让他抱。等到开始愿意和他亲昵的时候,他又得回前线了。

——这孩子长大了还能跟我亲吗?

在前线躺在铁皮房里,这个问题时不时就顶到蒋玉奎脑门儿上,顶得他睡不着觉,胡思乱想将来孩子责怪他的情景:你光知道让我妈好好管我,你管我什么了?人家爸爸妈妈都去学校接孩子送孩子,你接过我吗?老师家长会说点儿啥要求你听到过一句吗?

2006年,蒋玉奎当上了井队副队长。

那年探亲,蒋玉奎认认真真跟乔可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这几年最委屈的就是你,既当爹又当妈,还得照顾老人,我就是两辈子给你当牛做马都还不清,现在给了这个小头头儿当,大小也是个干部,这两三年也不好意思说回国内了……在海外抛家舍业这么艰苦也算有回报,挣得比国内多,我就想把全家都搬到兴隆台去,你和孩子先去幸福小区买个房子,等再有了钱,再给你买台你最喜欢的车“途观”!然后再存两年钱,给两家老人也在兴隆台各买一套小房子,帮咱看个孩子,他们自己看个病啥的都方便。海外干满十年,我就回来给你当牛做马,继续还债。我这辈子,就这么大愿望,你看,中不?

丈夫的体己话,让乔可心里暖暖的——从欢喜岭搬到市里,给孩子找一个理想的学校,是一起玩耍的姐妹们家家都在期盼的事情。愿望这么快就能实现,再加上几样“期货”,两口子再苦几年,也算值了。

那天,乔可一直没怎么睡踏实,每次一翻身,丈夫在一边儿也翻身。乔可很无奈,按说休假应该能睡踏实些,但每次回来丈夫好像一直在倒时差,一直到再出国算了事儿。

天快亮时,乔可迷迷糊糊地说,赶紧睡。蒋玉奎苦笑着接一句:你要能变成一部钻机就好了,晚上钻机越响我睡得越香!

槿阳的爷爷突发性脑梗,连抢救的时间都没给,就走了。蒋玉奎刚给乔可画好家庭规划图,前脚出国门,后脚就出这事儿。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乔可和蒋玉奎都是家中独生子女,后事只能乔可拿主意。乔可算计了一下,拿到签证的时间再加上路上的时间,等到丈夫回来至少一个礼拜。乔可把牙一咬,也没通报蒋玉奎,自己张罗着,把老人的后事料理了。处理停当,乔可才把电话打给老公,俩人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哭了好一阵儿,责怪的话互相谁也没说一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世界上最痛苦而又根本没有逆转机会的就是这种事儿,刚刚把孝敬老人纳入自己的一揽子计划的蒋玉奎偏偏就赶上了这事儿。

生活还要继续。蒋玉奎前线照常上井,照常安排工作。乔可一边在幸福小区装修买到手两个月的二手房,一边办理调动到苏里格气田的工作手续。

2007年,作为西气东输能源工程的一部分,地处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苏里格气田加快开发节奏。因为有天然气集输站的工作经验,乔可被调到气田项目部集输站。

离家千里远,干45天休15天的倒班工作制,乔可觉得喜忧参半。喜的是整装的半个月,可以完整地做一些家务事,系统地打理生活;忧的是孩子,槿阳怎么办?

乔可在幸福小区又租了一套小房子,这样,姥姥姥爷可以解决大量关于孩子的后续问题。槿阳奶奶坚决不来市里住。跟奶奶商量时,奶奶实话实说,在欢喜岭出来进去的都是老熟人,我都能说个话聊个天,她爷不在了,到兴隆台我再俩眼一乌黑,不得憋成精神病了?等我走不动了再说吧。

从辽河平原到毛乌素沙漠,再从毛乌素沙漠到辽河平原,乔可每个月周而复始地长途奔波,工作生活两头火热。做女人,把工作做好,才是自立;把家打理好,才是天经地义。苦着,累着,乔可这个想法从没改变。

2007年秋天,槿阳在幸福小学上了一年级。

没过几天,班主任老师找到来接孩子的乔可,毫不客气地批评她,你们家能不能固定一两个人接孩子?今天来个老爷子,明天来个老太太,后天来个叔叔,再不就是阿姨,学校外面这么多人,孩子真丢了怎么办?

乔可低眉顺眼地紧忙赔不是,老师您说得对!是我们没安排好,孩子姥姥腰脱,时好时坏的,姥爷要照顾她。槿阳爸爸在国外,我在苏里格,有时只好找我俩的朋友来帮着接一下。没办法,以后来接的只要她认识的就让接走,您看这样行不?

老师没再说什么。能不行吗?不行咋办?

2009年,已经担任平台经理的蒋玉奎,调到了另一个海外项目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让他每年回家探亲增加到了两到三次。但每次回来还像以前一样,晚上还是睡不好觉。

蒋玉奎本来要买个乔可最喜欢的红色途观,乔可说省点儿钱,先给老人在兴隆台买房子攒钱。再说,我一上班,二十几万的车往那儿一扔一个月,你烧包啊?就这样,红色变成了黑色,途观变成了奇瑞。

2011年,乔可当上了集输站副站长。

长期的野外工作和长途奔波,乔可患上了严重的风湿,随便一次的刮风下雨都会让她浑身的关节和肌肉胀痛难忍。乔可从来不在同事和家人跟前抱怨诉苦,也没请过病假。她常说的话也是她妈妈常说的,啥人啥命,有病治病,不能治病你跟他 啥?

2013年,槿阳到实验中学上初一。

这一年,姥姥家的房子也买了,在振兴小区,是个老小区,离医院近,看个病买个菜都方便。就是姥姥腰脱严重时,姥爷他俩自己管自己都管不过来,槿阳偶尔会被寄宿到乔可的小姐妹家里。

乔可心里觉得亏待了女儿,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可槿阳有爹有妈,爹妈都在外面跑。槿阳姥姥躺在床上宽慰她,有苗不愁长,有福不用忙,小时受点儿苦,长大多点儿福。

生活还在继续。尽管有很多不如意,乔可回头看看,左右看看,对这个家,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槿阳的班主任找到来接孩子的乔可,批评她的语气跟六年前小学班主任一模一样,你们家能不能固定一两个人接孩子?今天来个老爷子,明天来个老太太,后天来个叔叔,再不就是阿姨。一个小姑娘,谁能保证她的安全?再有,你们家没人管孩子学习呀?孩子学习不光是学校老师的事儿,是共同的事儿。家庭作业没人签字不说,入学成绩班级第四,期中考试倒数第四,孩子这么耽误谁负责?

班主任的话让乔可大吃一惊,不过一刹那她就像六年前一样低眉顺眼地赔不是,老师您说得对!是我们没管好,我们会想办法,麻烦您多操心了……

本来想再说两句,但乔可觉得震惊、委屈、尴尬的心情让眼泪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一只手偷抹了一下眼眶,一只手拉了一下槿阳,转身走了。

第二天中午,班主任给乔可打电话,让她提前半小时来接孩子,有事儿商量。乔可心想,昨天走得匆忙正好去跟老师解释解释。

班主任单刀直入,我知道你比我大,我就叫你乔姐了。我知道你们夫妻俩都在外地工作,都照顾不上孩子。你知道,我叫夏丹。但你不知道,我是个离婚女人。我知道带孩子不容易,你带着病在外地工作更不容易。本来昨天我是想看一下你的态度,一看你的眼圈红了,就知道你没有想到孩子的现状,也不会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愿意相信我,我愿意帮你一把,这也是咱姐俩有缘。

一连串儿的“知道”“不知道”尽管有些突兀,但却瞬间拉近了乔可和夏丹的距离。端庄、秀气、大方、聪慧,一并写在夏丹白皙的鹅蛋脸上,微波轻漾的披肩卷发散发着温柔的气息,这和夏丹昨天的严肃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乔可几分欣喜几分得意地回答,我第一眼就觉得你像我亲妹妹一样,长这么漂亮就得挑个更好的!说实话,你是孩子的老师,我得把你当领导看,不敢给你添麻烦啊。

夏丹下意识地仰了仰头,乔姐,要是真把我当妹妹,我就直说了。槿阳这孩子很懂事儿,让她到我家住吧,别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流浪儿似的。在我这儿,学习的事儿当然就是我管了。今天课间我和孩子唠了一会儿,问她上小学都是谁接送,她一下子就哭了,光流眼泪不出声……你也别多想,我一分钱也不要,就是心疼孩子,也算她陪我做个伴儿。

这是真的吗?乔可在心里把夏丹的话快速回放一遍,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乔可没忍住眼泪,一把抱住了夏丹。

2016年元旦,万象更新。

不过,全球低油价模式没有因为万象更新而改变,管你什么新年旧年。蒋玉奎的井队已经停工原地待命,等候甲方指令。

乔可正常休假回来,槿阳见到她第一句话是:“妈,你下次去多带点儿嫩肤水,夏老师用得特别好。”第二句是:“妈,夏老师搞对象了。”没等回过味儿来,槿阳就直接点拨她,“你还不明白?就是我不能再赖在她家了。”乔可问:“你怎么知道的?”槿阳说:“妈!你是不是不知道我多大了?正常说话和搞对象说话能听不出来吗?”

乔可扭头认真看了看女儿,嚯!肩膀头已经跟自己般对般了,一个月之前还没这么高!再细瞅瞅,怎么瞅都跟夏丹有点儿连相。嗨,咋想这乱七八糟的,本来我姑娘就是个美人胚子,跟夏丹两年多了,怎么能一点儿都不像?半是心酸半是心疼,乔可一把揽过闺女,嘻笑她:“我这傻姑娘一点儿也不傻呀!”

第二天,乔可去见夏丹。开门见山地问,夏丹脸刷一下就红了一半。但回答得毫不隐讳,槿阳说的吧?我背着她打了两次电话,这小鬼机灵就听出来了。放心,我舍得让她走,她还舍不得离开我呢。槿阳在我这儿待到初中毕业没问题,结婚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呢!

乔可不信夏丹的话,更不想让夏丹等到猴年马月。得让槿阳给人家腾地方了,越快越好。可是,能把槿阳腾到哪儿去呢?

事情总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出现转机。春节前,蒋玉奎回国休假,而且不仅是回国休假,还有四个字,停工待命。油价太低,甲方提前中止合同,不打新井了。他们队是项目部最后停掉的一支队伍。

福兮?祸兮?槿阳自此不用再“寄人篱下”了,蒋玉奎却自此每个月只能发基本的生活费了。

乔可安慰老公,放心,你是潜力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爆发一次。正好,你在家带孩子,好好培养培养父女感情。

蒋玉奎忧心忡忡道,我现在是绩差股啊,没人看得起。

我看得起就行呗,你还想让谁看得起?乔可半开玩笑地揶揄他,让他心里宽一宽,松一松。

这个春节,最开心的是槿阳。整个寒假,除了去夏丹家看看,剩下的时间就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十五年的成长,槿阳头一次这么长久地沐浴父爱母爱同时大批量的灌溉,幸福指数直接爆表。

蒋玉奎开着漆色斑驳的奇瑞,女儿槿阳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在向海大道上一路向南。

阳春三月,暖风拂面,向海大道两边的树叶早已褪去了嫩黄,在阳光下闪着油绿的光。槿阳一路上鼻子都酸酸的,眼泪要流却一直没流下来——不是因为妈妈去前线,而是因为衣兜里的三封信,跨越八年一直没有发出的三封信……

第一封信:

妈妈:

今天是shengdan节,我hen想你。每天上学,看到hen多同学妈妈在学校门前,我tebie想你。lou下的小朋友都是妈妈和爸爸带着玩,你要也能带着我,na多好啊!妈妈,你快回来吧!

你的guai宝贝

2008年12月25日

第二封信:

妈妈:

今天是到老师家的第二天,我想告诉你的是,一开学我发现夏老师就很喜欢我,经常在学习上鼓励我。我也想向你道歉,期中考成这样,我心里也很难过,因为你会很难过,你的乖女儿从来都是个好孩子呀。

我知道学习成绩滑坡的原因,因为每次开心和不开心,我总是想你,想和你说,想你和爸爸都在家,那该有多好。习惯了想你,想象一家人在一起的样子,课堂上溜号,考试也溜号……

但是,请妈妈放心,今天开始,我会整理掉所有的负面情绪,会变成一个更加积极阳光的女孩。每次你回来,不会再因为我的学习而落泪,不会再因为我的安全而担心,不会再因为我的难过而难过。从今天开始,我会把夏丹老师当做妈妈一样去爱,这样,会减少每天对你的想念……

妈妈,你一定能理解的,你不是也发现了吗,你俩真的长得很像!

没时间邮,等你回来再看吧。

爱你的、你的乖女儿

2013年11月25日

第三封信:

亲爱的老妈:

今天你又抛弃我了,好在我已经习惯了,呵呵;好在爸爸可以一直在家管理我了,呵呵……你就自己多保重身体吧,全家就你身体拖后腿了!

有一件事得跟你说说我的想法。我偷听了你和爸爸的聊天——我不是故意的,是因为我耳朵长太长了。爸爸的工作停止了,只发生活费,现在已经习惯性失眠。我知道这是一件很不嗨皮的事情。爸爸在家待三个多月没上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每天都感觉他心事重重,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如果,爸爸能马上出国上班,我相信,他脸上的乌云会刹那间一扫而尽!

我已经十五岁了,是个小大人了。我一个人保证能守好这个家,上大学之前,我哪里都不会去了,谁家我也不去了。如果姥姥姥爷愿意,可以让他们来咱家,我给他们做饭,伺候他们没问题。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不是你们都能在家里陪伴我成长,而是爸爸尽快回到他的工作岗位,回到他习惯、熟悉、踏实的地方去。

亲爱的妈妈,这就是我今天给你写信最重要的目的:让我们一起为爸爸祈祷吧,愿他早一天回到工作岗位,早一天像从前一样快乐起来!

妈妈,给你写的信从来没让你看过,每次等到你回来,就不想给你看了。这封信我担心你看了又要哭——你现在泪点越来越低了,太脆弱。还是算了,我留着吧,让它代表咱们俩一起为爸爸的快乐而祈祷吧!

你永远的乖女儿

2016年5月1日

——槿阳,什么事儿不高兴了?

——没有,爸爸,我估计是眼睛花粉过敏了。

——那你赶紧把车窗摇上吧。

……

斑驳却又擦拭得干干净净的奇瑞吉普车一路向南,消失在向海大道茫茫的车流中。

猜你喜欢
事儿爸爸妈妈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圈里事儿
我和爸爸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孕吐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