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埃塞俄比亚铁路Kench特大桥工程中的应用

2016-10-14 03:05
铁道勘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岩土断层勘探

李 昶

(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 330002)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埃塞俄比亚铁路Kench特大桥工程中的应用

李昶

(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330002)

埃塞俄比亚铁路MIESO-DAWANLE段所遇断层总体走向NNE,断层所处地形地貌复杂,岩土类型多样,且断层的分布及特征影响线路及相关工程的设计。以Kench特大桥工程的勘察工作为例,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层岩性、断层分布及特征,为铁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断层特大桥

1 概述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大裂谷区域,是地壳活动的活跃地带,以断层、火山为主的地质构造异常发育,断层以羽状断裂为主。埃塞俄比亚铁路所遇断层多为埃塞俄比亚大裂谷的次生断层,总体走向NNE,在一些地段断层相互切割使地层成块状分布,断层的走向及发育程度影响线路及相关工程的设计。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地层岩性、断层分布特征,为铁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工程地质概况

2.1工程概况

埃塞俄比亚铁路MIESO-DAWANLE段线路全长206km,设计时速120km。拟建Kench特大桥起讫里程为DK137+495.30~DK138+097.66,特大桥中心里程DK137+797,桥长602.36m,桥孔跨类型为18-3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2.2地形地貌

桥址所处地貌为河流冲洪积平原和剥蚀丘陵两个地貌单元。河流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植被沿河床两侧呈条带状发育,以浓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为主,地面高程介于1 018~1 020m之间。剥蚀丘陵:地形有所起伏,坡缓峰圆,自然坡度5°~10°,坡脚侏罗系灰岩出露,地面高程介于1 020~1 025m之间。

2.3地层简述及水文地质特征

桥址处地层由新到老为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砂土及黏性土、第三系砂质泥岩和侏罗系灰岩。桥址跨越Kench河,地表水不发育,雨季流量较大,河水易暴涨暴落。

3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

主要采用地质调绘、物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勘察。

3.1地质调绘

在收集《1∶25万德雷达瓦地质图(GeologicalMapofDiredawa)》、《1∶200万埃塞俄比亚地质图(GeologicalMapofEthiopia)》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桥址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做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桥址区岩性主要为侏罗纪灰岩(丘坡坡脚出露)、第三系砂质泥岩及第四系覆盖层,有一断层沿河流方向发育(见图1),无不良地质作用。

图1 线路工程地质

3.2物探

地球物理方法均是利用介质的物性差异进行勘探,由于所利用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根据物理场的特性和理论原理,地球物理方法可归纳为平面和体积勘探两类,浅层地震法归属于平面(即射线平面)勘探范畴,而电法归属于体积勘探范畴。本次工作将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相结合,以此来提高物探工作的解释精度。本次地震勘探采用Miniseis24综合工程探测仪,电法勘探采用WDJD-4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本次综合物探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综合物探测线布置见图2。

表1 综合物探完成工作量

图2 综合物探测线布置示意

根据Kench特大桥处电法和地震勘查的野外数据整理,得到该地段的电法ρs平面等值线图和地震推测纵断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Kench特大桥ρs平面等值线

图4 Kench特大桥地震推测纵断面

由图3可知,在DK137+660~DK137+700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断层,断层走向大致EW向,和中线成60°左右夹角;再由图4可以得出,该断层倾向NE向,视倾角70°左右(与中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为一正断层,破碎带范围10m左右。

3.3钻探

在物探测试过程中,发现在钻孔ZD-Ⅳ-039与ZD-Ⅳ-040之间物性存在异常,同时两孔的部分岩芯比较破碎,可能存在断层,因此第二次进入现场在ZD-Ⅳ-039与ZD-Ⅳ-040之间、ZD-Ⅳ-040与ZD-Ⅳ-041之间进行了补勘,增加了ZD-Ⅳ-039-1与ZD-Ⅳ-040-1两个钻孔。钻探揭示地层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2-1 砾砂,灰黄色,稍密,局部松散,砂质较纯,干燥-稍湿,层厚0~5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级松土,分布于河床。

(2)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③1粉质黏土,灰褐、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砾卵石,层厚0~13.2m,具弱膨胀性,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③1-2砾砂,灰黄、灰白色,中密,稍湿,砂质不纯,偶夹细圆砾,层厚0~7.6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级松土。

③2粉质黏土,灰黄、浅黄色,坚硬,局部含砂量大,偶夹砾石,层厚0~10.7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3)第三系(N)

⑦2-1全风化砂质泥岩,灰黄、褐黄色,岩芯呈砂土状,偶夹岩块,厚0~4.8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⑦2-2强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节理、裂隙发育,胶结较差,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少量柱状,局部为砂土状,锤击易碎,厚0~7.30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平均值为1.25MPa。

⑦2-3弱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铁质胶结,中厚层构造,岩芯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100~30cm,最大揭示厚度8.1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Rc平均值为6.3MPa。

(4)侏罗系(Jh)

⑨1全风化灰岩,灰白色、灰黄色,岩芯呈砂土状,少量碎砾状,厚0~3.3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⑨2强风化灰岩,青灰色,呈土夹角砾、碎块,饼状,少量短柱状,节长多为7~10cm,厚0~7.1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⑨3弱风化灰岩,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柱状,节长多为5~20cm,少量碎块状,最大揭示厚度11.9m,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Ⅴ级次坚石,Rc平均值为37MPa。

4 勘察成果

采用各种勘探手段查明桥址区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的分布,绘制桥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桥址区部分工程地质纵断面见图5。通过对比分析,在DK137+681.50及DK137+714.20处补孔进行验证分析,从钻孔情况来看,ZD-Ⅳ-039、ZD-Ⅳ-039-1孔部分岩芯风化强烈、破碎,呈角砾状、碎屑状,块间多为方解石所重新充填胶结,挤压擦痕较为明显;在钻孔ZD-Ⅳ-039-1中,深度28.5~29.0m处可见明显的断层泥,其上下岩芯均比较破碎,部分成碎石状。经综合判定,此断层属张性断裂,该断层倾向NE向,视倾角约70°,破碎带宽度约5~10m。

图5 桥址区部分工程地质纵断面

5 结束语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大裂谷区域,是地壳活动的活跃地带。前期收集了当地区域地质资料,使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方法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对勘察成果进行验证,查明了桥址区地层岩性、断层分布特征,为铁路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

[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TB10012—200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3]TB10013—2010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S]

[4]TB10027—200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S]

[5]张志亮.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在黄土梁峁区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0(2)

[6]陈敏,高焕平,绍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综合应用[J].西北地质,2010,43(2)

[7]蒋向军,李来喜,韩永琦.地震层析法在调查铁路路基塌陷区中的应用 [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1)

[8]袁景山,于平,梁放,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工程中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2003,19(1)

[9]张维国,王宝勋,胡朝彬,等.非洲地球物理工作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10(3)

[10]杨振武,吴小明.一种新的勘探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及其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3)

[11]王俊,雷宛,李星,等.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35(2)

[12]谭大龙.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断层勘察中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Survey method in Kench Super Large Bridge Project of Ethiopia Railway

LI Chang

2016-05-09

李昶(1984—),男,2009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工程师。

1672-7479(2016)04-0042-03

P642

B

猜你喜欢
岩土断层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勘探石油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立秋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