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浩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69
摘 要: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体系之中的重点和核心,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我国教学模式的改进,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有了极大的改变,不仅关注人才基础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积累,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身体素质方面的教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该文将以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大学体育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69-02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身体素质强、富有知识涵养的全能型人才,促进高校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为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方向和依据。
1 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
1.1 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
尽管素质教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同时也被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之中,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对体育的重视还未深入到实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上,更体现在学生和老师自身的认知上。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将体育课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进行自行选择,尽管这一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对于追求和向往自由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很难让体育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硬性制度的缺乏直接让学生忽略体育教育。
1.2 体育设施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完善的体育设施必不可少。但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因此未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进行高校体育设施的完善和建设,从而导致教师在授课时缺乏一定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1.3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体育老师尽管在执教之前就已经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使用,仅仅依照学校的教学安排进行机械的授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既极大地局限了体育课的作用发挥。
1.4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硬性制度的缺乏和教学仪器的不完善以及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整体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往往出于完成学分的目的来机械地跟着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体育课之中进行针对化的训练,体育课往往形同虚设。
2 大学体育的教学任务
2.1 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之中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又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共同的发展。
2.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
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校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求体育老师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相结合,并对实践和理论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之中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另外还需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规律和核心,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习惯。
2.3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水平
通过开展运动会以及高校联合体育竞技比赛来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这一点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体育锻炼的魅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水平,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专业化的锻炼和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
2.4 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道德品质
在体育锻炼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坚韧的体育精神,从而乐观积极的面对在学习和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难,这一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3 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3.1 新时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目的
3.1.1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
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核心,高校之中的体育教育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将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完善教学设备,对体育教育进行硬性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激情,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弘扬体育精神、发展体育文化的目的。
3.1.2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提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高校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老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天赋来进行具体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以此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3.1.3 发扬体育精神,继承奥林匹克精神
作为连接社会和学生的重要桥梁,我国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既要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又需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发扬体育精神,继承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了满足社会与学生共同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专业化的训练让学生在学校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个体体育精神,从而在走向工作岗位与社会之后能够形成社会之中发扬体育精神的中坚力量,并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3.2 新时期下的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3.2.1 将学生和社会相结合
将学生和社会教学结合是高校体育教育之中的战略性目标,学生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之中的一份子。学生在学校之中接受专业的体育锻炼能够为自己在走向社会之后的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计,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真正地将学生和社会进行有效的结合。
3.2.2 将体育精神和人文价值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之中要想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学会发挥体育精神之中的社会作用,也就是真正地发挥体育的人文精神,让体育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将体育精神和人文价值相结合也应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引导学生养成体育精神,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发扬体育精神之中的人文价值。
4 结语
体育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我国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发扬体育精神,实现体育之中的人文价值,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来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之中的关键环节,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需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从而实现发展体育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弘扬体育精神的目的。
參考文献
[1]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
[2] 罗少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 杨小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