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政教育方法论

2016-10-14 09:38石丽萍
党史文苑 2016年18期
关键词: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

石丽萍

[摘 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完整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部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体思路,提出针对不同阶层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其中涉及的社会矛盾、社会认知、社会主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卓有成效。国内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民众日常生活问题、民族问题以及国家机关中出现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问题暴露出来,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尤为关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论基础,第一次正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完整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针,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处》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行暴露了其弊端,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各国人民群众对政府不满。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爆发了冲突事件,这对当时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建设、思想层面处于动荡中的中国来说,无疑受到很大影响,毛泽东说:“匈牙利事件发生以后,我国有些人感到高兴。他们希望在中国也出现一个那样的事件,有成千上万的人上街,去反对人民政府。他们的这种希望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违反的,是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1]p102党内分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及国内情况,清醒地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深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分析“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指出“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实现党的任务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对群众进行的教育,并解决人们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思想问题是国家上层建筑的导向性要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削弱。

毛泽东在《正处》中首次提出全社会都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关键工作中。实践证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使思想政治的理论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借助一切可实行的渠道,共同建立一个庞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国家的安全,党内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都需要思想上的平稳发展。

《正处》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进一步表明在《正处》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反复强调,其提出的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等观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二、《正处》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社会矛盾方法论。当时亟须解决的思想层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社会出现的主要矛盾。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适时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在教育过程中需提出适当的批评,最终还要达到团结的效果。人民内部矛盾本身具有非对抗性,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处理得当就能够解决。将这一方针推广到党外,去解决干群、军民、官兵之间的矛盾都取得了成功,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方针。毛泽东强调对于少数人闹事的,同样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说服教育,给予适当的批评,改造他们的思想。

2.社会认知方法论。社会中人的实践活动,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价值。人民对真理的认知是有一个过程的,人民最初对社会的认识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但更重要的是要使人民大众对社会“应当怎么样”做出正确判断,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因而人民群众的教育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这是《正处》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2]p177;“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2]p177。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就是民主,通过民主的方法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央文件,自觉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断改造自我的人生观,国家和社会通过民主的方法向群众进行教育和说服工作,不是强迫他们做什么,而是一种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同理。互相教育就是人们在思想上互相批评、互相影响的过程。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是通过思想上的互相批评,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这种方式使人民大众达到对社会的一般性认知到具体而普遍的社会认知,达到对社会理论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3.社会主体方法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现实的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考虑的问题。毛泽东在《正处》中对工商业者、知识分子、青年、少数民族等不同社会阶层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对不同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工商业者,毛泽东认为工人需要在工作中改造社会,同时改造自己,中国的部分工商业者从资产阶级分子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同工人阶级在思想上还有一定距离,因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对工商业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任务。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如何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的问题,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2]p195。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青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规律进行的的初始阶段,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说:“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3]p206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校更应该加强管理,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的青年人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发展,基本国情教育及中国近代史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少数人的工作,而是群众性的工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通过区分对不同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针,针对每个个体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

三、《正处》全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党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正确的说明。《正处》是探索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论基础。在《正处》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全面且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总结了我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完整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完整认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处》第一次完整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任务及原则。毛泽东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不能说我国的社会没有矛盾了,但现存的矛盾同剥削制度下的社会矛盾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与敌我之间的矛盾,而主要的又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加以解决。毛泽东在《正处》中准确地划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范围。在探索社会主义初期,整个国家的发展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为前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弱化,出现了社会上部分人思想政治意识下滑。毛泽东认为,只搞业务工作,不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危险的。在清醒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毛泽东将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2]p20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群体依然存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还在改造中,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他们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新他们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被证明了的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在《正处》中,毛泽东指明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的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同样反映在意识形态层面,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如果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如果可以批评倒,那末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2]20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向正在改造的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者要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在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上,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克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3.利益观与民主观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人们在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上开始有较之前更强烈的个人利益感。因此,当时我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社会尚未完全稳定的社会主义大国,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指出在处理这三种关系时,必须首先从经济上兼顾三者利益,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有些群众往往关注眼前的个人利益,没有想到长远的全局性的社会与国家的共同利益,因而要在群众中经常性地进行这种教育,教育人们从整体上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教育人们在三者发生矛盾时,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以牺牲长远和根本利益来换取眼前和暂时利益的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人民大众正确利益观的根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人们对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波匈事件后,部分群众认为在我们的人民民主制度下自由太少了,想要更多的自由。“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2]p176民主作为一种手段,是相对集中而言,自由是相对纪律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于人民大众的民主观的形成,必须反对绝对自由和绝对民主的倾向,要求人民在享受广泛的民主和自由的同时必须接受社会主义纪律的约束,通过渗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将正确的民主与自由观念内化于心。

《正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整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论基础,《正处》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从人民主体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其中涉及的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社会矛盾的认识等理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道路探索[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猜你喜欢
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