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研组功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10-18 02:54蔡天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讨教研

蔡天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愿望是否强烈,专业化发展速度是否够快,教师之间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都取决于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高低。因此,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是推动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

一、确立教研组管理功能

现在许多学校采用分年级管理模式,这就决定了学校会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管理。要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首先得从学校层面上确立教研组的位置。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责任,但并没有任何的行政权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水平,因此如果要让教研组长顺利并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必须建立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建设的规章制度来规范。

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如,教研组长职责、教研常规活动制度、校本培训、导师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

在建立制度后,树立教研组的地位,在一些活动中不断确立教研组的地位。如,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把平时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等工作下放在各教研组;在学期初排教师任课表时,充分调研、了解各位教研组长的意见;教师业务考核等次的评定由教研组根据学年表现综合评定;推荐到上一级参加的各种比赛教师作品由教研组长进行把关;推荐参与各级学科骨干教师人员由教研组来评选;教师职称评聘时综合考虑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等。只有确实建立教研组的权威地位,才能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才能让校本教研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教研组才能有底气地对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二、强化教学研讨功能

教研组的研讨,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形式多样,如,教学公开观摩研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特别加强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材处理、教辅使用、教法选择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研讨。

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的听评课活动,是教学研讨的主要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模式。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真实表现自我,同时展示教学的长处与缺点。通过听评课,可以促使授课者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而听课者可以获取新知、反思自己的课堂。听评课这种课堂教学观察法,一般要求分为三个步骤: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这三个环节的落实,有赖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组织。

1.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的目的与规划。此阶段要了解同伴教师所关注的教学问题,把其转换成可观察的行为,同时听课教师要根据观察的背景和目的,选择一种最为适合的记录方式。

2.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学观察的真正实施过程,包括课堂初和在课堂中依照事先选定的观察手段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记录。从课堂教学一开始,作为教师同伴的听课者就要开始进行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课后会议。教师要将在教学观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做好归纳与整理,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教学研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进行同课异构。我校的做法是:在学校层面上每年开展教师技能比赛,初级、中级、高级教师三年一轮,分别安排在高一、高二进行多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先由一位教师来组织单元教学,而另一位教师作为观察授课流程并进行思考,随后在下一节公开课中再进行转换。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磨课,能把课磨出特色,磨出水平。

教学的研讨还出现在学科活动的组织上。我们相当重视学科活动,一个能持久的学科活动会成为一所学校文化的特色。而学科活动往往是按年级主办的,教师组织活动一般是三年一轮,我们将学科活动归纳到教研组管理中,让每个老师对活动有充分研讨,集思广益,年年有进步;同时每位教师每年都有接触到所有活动,知道活动的细节安排,更加有利于学校文化的传承。如,我校语文组高二年级的诗歌朗诵、英语组的英语晚会等一些学科学生活动年年如期举办。

在组内开展研讨的形式是多样的,而诸多的合作方式带来的共同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发展。

三、发挥教研组业务学习功能

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组应该成为教师业务学习的重要场所,教研组根据课程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实际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计划,以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不仅需要适当温习旧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新课程意识,探索教学规律,并指导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研组内的资源共享是教研组业务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各教研组配备专门的电脑,教师将好的课件与补充资料上传,与全组成员一起分享,并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进行讨论,逐渐改进。这使得优秀的教学设计能进一步扩大,而不足之处可以得到及时修改。同时,丰富的视频、音频与各种补充材料,既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也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这为教师创造有效课堂作了充分的准备,也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而教学科研部门,会把一些重要的教育科研的文章及时印发给各教研组进行学习,如,最近印发的姜钢主任的《坚持以立德育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作为教科研部门,要帮助教研组长搜集有关教科研动态、专家讲座的课件等,及时布置教研组学习的内容,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素材。

四、深化教研组研究功能

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是教研组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让一个教研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是吸收教师主动参与的最有效的手段。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学校的学情,结合教材,制定符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等。由于每届学生总是有差异性也有其共同性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课题并进行研究,能很好地把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即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从而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特别是高中阶段,对考试的深入研究,能充分发挥其对优化教学、提高质量的推进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教学成绩。我校化学组最近开展了以问题情景和习题讲评的专题研究,英语组开展了以词块教学为主题的研究。不同的教育研组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突出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正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深化研究,一般以项目带动,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自身实践的研究,对传统角色的超越,它对教师研究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连贯延续的课题研究有利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对课题要进行整体规划,一般三到五年的课题要具有连贯性。频繁变换或者缺少连贯性课题,会使得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既不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不利于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更不利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为此,我们尽可能保持主课题研究的延续性。

深化研究,鼓励教师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师资是课改推进的关键,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选修课的开设,要求教师不单单要上好本专业的课,还要有开设拓展、实践类专业课的能力,会迫使教师更深入研究学科、研究方法,也可以促使教师了解更多的现代知识、学科前沿动态。

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一项大工程,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凝聚的是一批教师心血。对教研组来说,编写教材的任务完成了;对教师来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知识得到系统化,得到了升华。这个机会实际上是体现个人才能、体现教师个体价值的机会。

五、做好教研组培育功能

教研组是教师个体的一个学术研究组织。既然是研究,就要为个体提供可以展示的舞台。“教师论坛”的开设,就是教师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以论坛形式,摆脱了教研组单一的研讨和传达的功能,让教师能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进行学科理念与精神的广泛交流,使参与其中的教师不仅可以收获新的观点与知识,更可以在交流过程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获取新的启示,更多会引领教师对教学的感悟,对教育的理解,促使教师早日成熟、成名、成家。特别是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论坛的开设,让他们有了展示的平台,能促使他们更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培育出更优秀的教师。

做好教研组培育工作,特别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教师无论在职前接受过多少专业培训,都会面对难以应付的复杂工作局面的挑战。这一阶段,教研组内的交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新教师完成入门培训。新教师的学历水平再高,教育理念再超前,毕竟缺少对课堂教学常规的把握,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这五环节也缺少必要的认识。对于新教师而言,能有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设计是好事,然而有意识地观察、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常规是非常必要的。

成熟的导师制度既能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也能促进带教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都配有一位专门的导师,师徒之间除了相互观课之外,还有定期的教案研讨、课程评价,而这一举措的受益者是师徒双方。青年教师通过导师的指导可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教学设计,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调整课堂氛围。而导师也在引导的过程中更为重视自己每一堂课的引领作用。这就使“导师制度”有了双向互助的意义,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均有收获。通过“导师制度”,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石狮市石光中学)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讨教研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