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约”:习惯改变而至资源盘活

2016-10-19 02:38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7期
关键词:市属儿童医院挂号

黄柳

年内,北京22家市属三级医院将全面实现非急诊预约挂号。年初,来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及医管局的消息称,年底前22家市属三级医院将取消非急诊现场挂号,挂号窗口不再提供挂号服务。

22家市属医院占北京市内全部三甲医院数量的近1/3,非急诊全面预约,意味着在北京患者整体的就医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2015年,个别医院的试点呈现了这种转变:患者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话、网络或现场自助机等渠道预约就诊。医院候诊、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甚至连带医院周边的交通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2015年暑假前夕,北京儿童医院在京率先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安全隐患大、等候时间长、医患冲突风险大的‘井喷式挂号模式,逐步转变为等候时间短、操作便捷的‘舒缓式挂号模式。”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兼门诊部主任赵成松向《中国医院院长》总结,“这是最大的变化。”她同时介绍,“截至目前,医院向门诊投放的医疗资源,相比实施该措施以前没有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中旬暑期结束,北京儿童医院的日门诊量较2014年同期降低了2000人次,日均门诊量仍高达1.2万人次,下降幅度仅为2.5%。

“下降的幅度低于我们的预期。”赵成松坦言,“在改善就医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期待患者可以在基层首诊,分级就医;继而儿童医院可以降低门诊量、提升疑难病症在诊疗结构中的比重,作为区域乃至全国医疗中心的定位可以更加凸显。”

尽管目前这两方面的效应尚不明显,但赵成松表现得理性而乐观,“类似‘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好措施,一旦实施了就会有导向性,只是分级诊疗需要集合的力量太多,需要时间。”

提及该举措将在市属医院范围内全面实施,赵成松表示,与儿童医院相比,其他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可能会面临不一样的情况,但实行预约诊疗无疑将改善诊疗环境,更有利于医院管理。

较多业内人士关注到将受全面预约挂号影响较大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指出:“要适应全预约的挂号模式,该群体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辅助服务,相应的挂号、导医、陪诊服务出现,患者就医成本增加,将加重看病贵的感觉。”但也有专家表示,这将引入更多市场化的資源,优化诊疗体验。

“对于老年患者乃至其他患者来说,预约诊疗将改变他们以往的就医习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基层首诊,在社区找到最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由他们提供向上就医的指导。”赵成松举例说,“三甲医院的分科很细,患者即便掌握预约工具,也未必约到最匹配的医生。”看来,有效地建立基层医院首诊、畅通转诊,在全预约新举措下显得更加迫切。

作为新举措的执行者,此前未开展试点的市属医院反应如何呢?《中国医院院长》随机采访了两家医院,其中一家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介绍,“北京市属医院从2012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2013年明确提出市属医院预约挂号的比例指标。至2014年,我们医院预约挂号就诊率已接近70%,2016年医院实现非急诊全预约,问题不大。”而另一家有老年病治疗特色的市属医院,其院办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院领导正在积极就年内实施该项新举措进行磋商,实现全预约“尚需更详尽的方案”。

猜你喜欢
市属儿童医院挂号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系列—首都高校办学资源的分类比较(2020年)
去大医院挂号,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移动“黄牛”
挂号:看病的敲门砖
数说高教
安徽首家“民办公助”医院开诊试水新模式
北京又添一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
6.11月底北京21家市属医院完成分时段就诊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