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人不出名,书很出名

2016-10-20 08:20林梅琴
福建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派沧浪诗话

本刊记者 林梅琴

严羽人不出名,书很出名

本刊记者 林梅琴

因为一本书名垂青史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它开创了以禅喻诗的新风气,成书以来,引发无数的关注和争论,不过却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评论特有的一种形式,自宋代以来大量涌现,而《沧浪诗话》是系统最严密、理论最深入、影响最广的一部。它以禅道悟诗道,以禅趣、禅理,解诗趣、诗理。禅学的引入,拓展了中国诗学的思维空间,也为中国诗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对后世诗歌理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过《沧浪诗话》独标盛唐,尖锐批判苏黄诗风、江西诗派、四灵及江湖诗派,同时抨击理学诗派的做法,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沧浪诗话》的作者,是邵武市莒溪人严羽。关于他的生平,史料中没有留下太多确切的信息,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零落的资料,判定他生于1192年到1197年之间,韩侂胄北伐失利,宋向金屈辱求和的时候。而他的卒年,在1245年前后,距1279年元灭宋,不过30多年。

严羽的晚年在邵武城外东潭山隐居度日,居处依山傍水,若有朋友来访,便以清茶相待,平日里不常饮酒。大约在淳祐五年(1245年)秋,好友上官良史拜访了他,并留下了诗篇记录。

作为一名隐士,严羽并不是个完全避世、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点从他晚年写下的许多关心时政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镇守南平,严羽还以年迈之躯离家投军。抗元彻底失败后,他始终不肯投降元人,后来避隐江楚一带,后不知所终。

动荡的年代,决定了严羽动荡的一生。而隐居前的严羽,更是四处漂泊,不曾停下脚步。

严羽,生卒年不详,邵武莒溪人,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沧浪诗话》的作者。

人生四十未为老,我已白头枯槁

严羽早年就学于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嘉定六年(1213年),20多岁的他离开家乡,到江西南城包恢的父亲包扬门下求学。包扬先后求学于陆九渊和朱熹门下,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宿儒。

3年后,年迈的包扬去世,严羽就此开始客游,先后入江西、湖南幕府,从事案牍工作,然而始终没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的他,选择四处漂游。

嘉定十二年(1219年)前后,严羽和弟弟严仁随祖父、父亲在西北玉门等地从军,历时近10年才回乡。但没多久,绍定二年(1229年)冬天,邵武一带发生了农民暴动,规模极大,首领晏彪率众攻下了建宁、清流、泰宁等县,后又占领了邵武。为了避乱,严羽被迫离开了家乡,在外漂泊了近三年才回来。

“人生四十未为老,我已白头枯槁。”严羽在《促刺行》里的这句诗,满是迟暮的感伤。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四壁空空,贫寒饥寒,也只有诗才能给他一些安慰了。

靠着理论和实践,江湖诗派兴起了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到嘉熙元年(1237年)这段时间,是“殆与黄山谷(庭坚)江西诗派无异的”邵武江湖诗派兴起之际。严羽回来得正是时候,他诗名大起,与严仁、严参、杜东、杜耒有“三严二杜”之称。《沧浪诗话》的成篇,也是在这段时间。

邵武江湖诗派的诗人大多散居各地,社会地位普遍不高,之所以形成了一个实际的诗歌流派,并一直延续到了宋末,与他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分不开的。《百川书志》里谈到《沧浪诗话》,给出了“定诗宗旨正变得失,议论痛快,始高格当”的评价。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绍定五年(1232年),江湖诗派中名气较大的诗人戴复古任邵武府学教授,这段期间,诗社活动兴盛。戴复古很赏识严羽,还说要将自己的500篇诗稿托付给“二严”(严羽、严粲)整理。当时他们常与友人一同登上东城望江楼论诗说艺,觥筹交错,传为诗坛佳话。

戴复古在《祝二严》里写道:“前年得严粲,今年得严羽。我自得二严,牛铎谐钟吕……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长歌激古风,自立一门户。”

1237年,戴复古辞教授职,返回了台州。临行前,他作了《别邵武诸故人》,严羽则作《送戴式之归天台山歌》相赠。 第二年春天,严羽再一次离开了家乡,远游吴越,先后到过吴中(今江苏吴县)、临安(今杭州)、钱塘和桐庐(今杭州附近)、瓜步镇(在今江苏六合县)等地。

在这段南宋偏安一隅、战事不断的时期里,严羽留下的,多是感伤之作,他对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有不满,对中兴复国有期待,可惜蚍蜉之力,并不能撼动大树。“几时群盗灭?匹马会神京”不过是诗人美好的想往罢了,面对这样的祖国河山,似乎归隐,才是最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诗派沧浪诗话
《诗》第27卷·三个“十”特大卷征稿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沧浪
新诗话
只见沧浪不闻君
衔月楼诗话选
略论江湖诗派产生、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