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2016-10-20 15:32许强荣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许强荣

【摘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成功的导入能立疑激趣,启迪智慧,诱发思维,振奋精神。从而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9-024-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预热”,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多样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下面,列举在平常课堂教学中颇有成效的几种导入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教学中,设置如下两个“问题情境”:(ⅰ)有两个商场在节假日进行商品促销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商场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更优惠?(ⅱ)现有一台天平,除了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先把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得到的重量比真实重量是重还是轻?

以上两个问题情境,来源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究的火种。巧妙的导入如果蕴藏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从高斯的计算过程中,得出关键思想是“求平均数”和“化归”,并从这种思想中得出“倒序求和”方法,于是设计一些“问题障碍”:

①高斯1+2+3+…+100的计算中,首尾相加让他得到什么?你能解读出其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吗?

②按照你的理解,能否算出1+2+3+…+n?

③如果改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你能算出a1+a1+a1+…+an?

④能否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理解“首尾相加”的原理,从而发现等差数列“倒序相加求和”的核心思想。

3.横向类比,自然过渡

用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用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4.数学故事,引人入胜

在新课的开始,不是急于揭示课题,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典故来揭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时,先讲了古代印度舍罕王重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达依乐的故事。当学生听到达依乐只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麦粒,各格的麦粒数依次是1,2,4,8,16,…,很觉得可笑。但当听到国王叫人扛来一袋袋小麦还不够时,又都惊奇、困惑不已。最后问:“同学们都计算一下国王共要付多少粒小麦?全印度有这么多小麦吗?”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又没办法计算结果,急切地盼着老师把“谜底”揭开。由此非常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5.操作演示,归纳总结

教师适当地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从现象中思考提炼,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发现知识本质。

例如,特级教师钱展望老师在讲数学归纳法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他先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玻璃球,接着又摸出第二、三、四、五个红玻璃球,问:“我的这个口袋里是否全是红玻璃球?”同学们睁大眼睛,边观察边思索,有人说:“不一定。”他继续摸出一个白玻璃球,问:“是否全是玻璃球?”有一部分同学较快地回答:“不一定,”再摸,一个乒乓球,这时学生笑了起来。他又问:“是否全是球?”学生都肯定地回答:“不一定!”他指出:“口袋里是否全是球还需验证。如果口袋里的东西是有限的,则最终总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紧接着话锋一转指出:“如果这个口袋里的东西有无穷多,怎么办?”(停顿一下)再问:“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形,当你这一次摸出的是红玻璃球的时候,可以肯定下一次摸出的也是红玻璃球,是否口袋里全是红玻璃球?”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思维顿时被激活了,导入新课已水到渠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罗珊珊.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数学研究,2007(10).

[2]章建跃.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