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10-20 00:37周开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茭白现状对策

周开发

摘要 分析了浙江省磐安县茭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提高茭白品质,延伸茭白产业链,加强营销体系建设,破解劳动力不足等。

关键词 茭白;现状;对策;浙江磐安

中图分类号 S6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22-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bottleneck of water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Pan'an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including raising the quality of water bamboo,extension of water bamboo industry chai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ing system and decoding the labor shortage,etc.

Key words water bamboo;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Pan'an Zhejiang

凭借“地域、气候、生态”的独特优势,磐安出产了一批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山蔬菜,其中高山茭白更是远近闻名。茭白种植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磐安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使磐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山茭白之乡”。

1 磐安县茭白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户收益增加促成茭白种植规模化发展

没有引种茭白前,磐安县玉山台地一带农户以种植单季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当时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但收入仅 1.50万~2.25万元/hm2。1995年前后,玉山镇几户农民率先从外地引进茭白种植,当年收入就达4.5万元/hm2,远高于种植杂交水稻制种收益,由此玉山一带种植茭白的农户越来越多。目前已遍布台地的玉山、尖山、尚湖、万苍4个乡镇,种植面积1 400 hm2,规模33 hm2以上的专业村40多个,总产量4万多t,产值1.1亿元,从业1.08万人,茭白种植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格局。“碧波千层春雨足,清幽十里茭白香”,玉山台地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连片高山反季节茭白基地及省内山地蔬菜优势产区。

1.2 独特气候孕育特色优质产品

磐安地處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江源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美誉。境内海拔高低相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是生产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地域。尤其玉山台地,夏秋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山泉清冽,土地肥沃,水、气、土无污染,所产茭白果肉洁白、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产品优势。在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都有较高知名度,翠都牌茭白被评为第七届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奖农产品。如今已有省内外8家大型农副产品采购企业与磐安茭白种植户签约,种苗也相继引至丽水缙云等地。2014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磐安县“中国高山茭白之乡”荣誉称号。

1.3 无公害生产确保舌尖上安全

为保障茭白安全生产,有效控制茭白病虫草害同时降低农药残留,磐安县在全面执行《无公害高山茭白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实施《山区无公害茭白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茭白无公害生产基础上,积极实施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统防统治。通过光控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杀灭金龟子、荧叶甲、天娥、天牛、飞虱、蚊类等害虫,利用性诱捕器开展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引进植物源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农药用量同时也节约了防治成本。同时,由于统防统治技术采取统一农药配方,完全排除了使用剧毒农药、盲目用药现象,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现全县茭白基地无害化治理率达96%,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万亩高山茭白也通过了农业部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4 种植模式创新助推茭农增产增效

一是引种双季品种。高山单季茭白结茭期为8—9月,恰遇高温干旱,需台风降雨才能满足孕茭条件。夏秋如持续高温干旱,往往不能结茭,或虽结茭但产量低,且影响品质。为此,磐安县于2012年将平原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移到山区种植,成功开展高山双季茭白种植新模式,产量达75 t/hm2以上,较单季大幅提高。同时双季茭白的夏、秋茭分别于6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市,结茭期避开了8 月、9月高温,上市又恰逢市场茭白供应空档,缓解了单季茭白大量上市的销售压力,也丰富了淡季市场蔬菜品种。而且双季茭白上下熟种植时天气均偏冷,虫子很少,一般不需使用农药,可以生吃。二是改变茭白育苗方式和扦插时间。改年后3—4月春季小苗移植为上年10—11月秋冬苔管大田扦插或苔管育苗,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促进茭白苗年前早发根及来年早发苗、早分蘖,生长健壮并增强抗病性,为高山茭白早熟高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实施茭鳖共生,实行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一举两得,其中尚湖镇上溪滩村茭田养殖甲鱼循环模式已现实效[1-2]。

1.5 政策扶持强化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磐安县高度重视茭白产业发展,对高山茭白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2012年,县财政投入800多万元用于茭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出台《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与茭白相关的政策有:新建连片2 000 m2以上标准钢架大棚、内外钢架大棚,分别补助15元/m2和30元/m2;新建连栋大棚1 000 m2以上,补助50元/m2;新建可控温钢架大棚1 000 m2以上,补助60元/m2;连片3.3 hm2以上规模基地当年新添防虫网、杀虫灯等,及购置单价1万元/台·套以上国家补助目录外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凭正式发票补助30%;新建通基地生产道路,补助5万元/km;田间操作道路硬化厚度在15 cm以上、宽度3 m以内,补助40元/m2;新建蓄微灌设施,补助1.5万元/hm2;建标准蓄水池30 m3以上,补助2万元;规划范围内的电力设施,按电力部门正式工程结算发票补助30%,最高额10万元。

2 发展瓶颈

2.1 缺乏轮作使茭白品质下降

同一块田中连续种植茭白不仅导致病源菌的种类和数量累积,且由于茭白生长季节都在淹水条件下,极有利于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等的生长和繁殖,加重茭白病害发生。同时连作茭田,因长期淹水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差,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从而进一步影响茭白品质。目前虽然有部分茭农开展了茭田水旱轮作,但大部分茭田处于连作状态,致使茭白品质下降。

2.2 产业链较短致茭白附加值不高

一是冷链保鲜设施与茭白产量不匹配。茭白生产季节性特征明显,应用冷库保鲜贮藏可有效缓解茭白集中上市銷售压力,延长茭白供应期并实现反季节销售,保障茭农利益。但现茭白产区冷库容量与产量极不匹配,从而不同程度地制约茭白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全县茭白基本上停留在种植、销售鲜茭产业层面上,立体种养模式未普及,缺乏产品深加工,单位面积效益有限。三是茭白残草未得到有效利用并造成环境污染。双季茭白常年产生的鲜茭白草约27 t/hm2,单位面积茭白草的生物量巨大,但常规还田治理效果差,茭农通常将茭白草堆弃在路旁、河道或田头,或留在田间任其腐烂,或采用焚烧处理,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3 土壤肥力面临衰退威胁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它能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及调节土壤水、肥、气、温具有重要作用。现在茭农连作茭白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同时茭田使用有机肥的越来越少,终致茭田土壤肥力逐年衰退[2]。

2.4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制约茭白产业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增大,素质要求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老龄劳动者成为全县茭白生产主力。留守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极不利于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茭白产业也不例外[3]。

3 发展对策

3.1 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茭白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由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增长型,磐安茭白只有不断提高品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强化茭白新品种选育,积极研究推广操作简单、茭农易学的良种繁育技术,并支持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实现统一供苗,确保茭白优良种性。要分片强制执行茭田水旱轮作,克服茭田连作障碍,提高茭白品质。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茭白专用有机肥。要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3.2 多措并施,提高茭农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茭白保鲜和精深加工。目前许多茭白产地均已采用冷库贮藏技术,磐安也必须重视冷库建设,从土地和财政等多方面支持有意愿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冷藏保鲜库,以调节茭白供求关系,切实抵御集中上市的价格风险。应借助玉山台地的磐安工业园区平台,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鼓励茭白精深加工,通过茭白冷冻脱水、净茭包装、茭白干制、盐渍茭白和加工茭白汁粉、茭白饮料、茭白调味品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茭农效益,真正把高山茭白做成一个富民产业。二是强化茭田立体经营。茭田大半年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应充分利用这一季节空间,通过蔬菜套种、水旱轮作等提高茭田立体经营效益。要因地制宜推广茭田养鱼、鳖、鸭、蟹、泥鳅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三是变废为宝,加强茭白草残体生态循环利用。可通过茭白草堆制快速发酵后机械造粒生产有机肥、晒干后作为食用菌培养基质、粉碎作为家畜饲料、加工生物碳棒、气化能源利用、编织工艺品、造纸、烘干磨粉制作花盆等对茭白草残体进行生态循环利用,延伸茭白产业链,并彻底解决茭白草残体对环境的污染。四是以“农业是旅游资源、旅游促进农业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山水磐安、休闲养生好地方”的优势,紧抓休闲养生、大众旅游发展契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融茭白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推动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与旅游相互促进,互利共赢[4]。

3.3 市场引领,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茭白上市集中,贩销大户收购量大,主导市场能力强,茭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活跃在流通市场的经纪人,政府要加大对流通企业、经纪人的支持,在主动寻找市场、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应立足现有经营大户,以携手协作、联合拓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式组建茭白联销合作社,切实改变现行购销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缺乏协作局面。要统一磐安茭白公共品牌,按一定的标准分级包装出售茭白。要积极举办推介会、展销会等为生产流通企业与城市市民之间搭建平台,为企业搞促销、打品牌创造机会。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流通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茭白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基地、企业、市场联网衔接,提供生产、加工、流通等信息服务。

3.4 尽快部署,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

转变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方法。政府要建立长效农职教育机制,结合留守劳动力和农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培训,实现留守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对现代农业发展适应性。要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使土地向茭白种植大户

集中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茭白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促进农业往产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尽快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道路、治水、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外出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

4 参考文献

[1] 周惠兴.关于青浦茭白生产的思考[J].上海蔬菜,2002(6):7-8.

[2] 俞晓平,李建荣,施建苗,等.水生蔬菜茭白及其无害化生产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3(3):109-117.

[3] 陈江丽,姚岳良.山区单季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3):118-119.

[4] 陈红英.缙云县万亩高山茭白生产基地建设的成效及途径方法[J].丽水农业科技,2008(4):11-13.

猜你喜欢
茭白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钟情美人腿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