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设抢红包环节,该不该

2016-10-20 03:52刘姗姗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喜庆团圆气氛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从1983年开始延续了30余年的春晚,已成为国人每年除夕夜的一道传统大菜。而从羊年开始,高大上的春晚却掀起了一股抢红包热,到猴年春晚更是愈演愈烈。有人认为,抢红包环节的出现不仅热闹喜庆,也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有人认为,抢红包让观众忘却了春晚,冷落了家人,使溫馨团聚的氛围变了味。

以上两种观点,你更认可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本题材料有很强的时代感,以近两年春晚新加入的抢红包环节所具有的争议性,引导学生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进行思考与权衡。写作的核心就在于辨明春晚和抢红包二者本质上是否相合。学生可以仔细思考,春晚对于国人而言意义何在,观众抢红包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加入抢红包环节前后的春晚有无本质区别,多了抢红包环节后春晚和观众又得到了什么……唯有进行多维度的比较思考,方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另外,写作时应注意,不要脱离了春晚的大背景去独立地谈抢红包,这样会使得说理泛化,丢失了题目材料的针对性。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数据显示,2016年央视春晚观众的互动热情爆棚2月7日20时36分,第一轮“咻一咻”抢红包开始,此轮结束时,互动次数就达到了677亿次,而2015年春晚整场的总互动次数是110亿次。而支付宝也统计出了2016年春晚观众的“咻一咻”总数:3245亿次。截至2月8日零时,总共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

运用示例

也许有人会认为,春晚作为一道喜庆团圆的传统大菜,加入抢红包的环节未免有“让物质浸染了精神”的嫌疑。但是,从红包金额和“咻一咻”总量上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支付宝统计出的“咻一咻”总数为3245亿次,可见参与人次之多;而集齐“五福”得到的金额为平均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有时都抵不上一顿饭钱。有人调侃:“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究其缘由,抢红包不单单看红包金额的大小,参与者抢的是一种手气,也是一种福气;是一种运气,也是一种期许。也就是说,春晚观众们的热情参与并非仅仅是因为能抢到多少钱,而是因为抢红包活动本身能够带来的热闹喜庆气氛和“好兆头”。而这一点,恰恰是与春晚节目的核心价值相吻合的。

学生作文

春晚大菜,勿借外力

陈至桐

只要提到“过年”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春晚”。的确,春晚这一传统大菜早已成为国人心中“过年”的典型标志。然而,这两年掀起的春晚抢红包热喧宾夺主之意甚是明显,尤其是今年累计高达三千多亿的“咻一咻”次数更是令人咋舌。我认为,在春晚中加入抢红包的环节,冲淡了年味儿,并不妥当。

春晚本不同于一般的晚会,它浸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团圆”的浓浓期许。古来有多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就有多少“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而在这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一起看春晚便是除了吃年夜饭外达到团圆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春晚为春节增添了喜庆团圆的氛围,是团圆的象征,是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特殊存在。

春晚节目组加入抢红包这一环节的目的并不难想见,是为了增加节目的收视率,也是为了让观众看春晚的时候气氛更火热。但事实上呢?收视率确实增加了,观众确实很激动。可数字再怎么增加,不过是过眼云烟,观众激动的源头也不是春晚节目本身了。这样的“牺牲”真的值得吗?

静心思之,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守候团圆这一重大责任的春晚,加入了意在炒热气氛的抢红包活动,其中的年味儿无疑是被冲淡了。当随主持人一起倒数新年的激动被迟一秒便抢不到红包的紧张感所代替,当与家人一起畅谈春晚节目的欢声笑语被“咻一咻”的电子音频所替代,当我们关注的不再是春晚的节目本身而是抢到的红包数量与金额,那么我们的“年”还能剩下些什么呢?无怪乎有人说,为了“咻一咻”,今年春晚有啥节目都没印象。

所以,春晚节目组不应当过于纠结收视率的数字,也不能只看到春晚带来的表面的热闹,而应当反思一下收视率不升反降的症结究竟何在,反思一下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春晚的效用,让春节的喜庆氛围更加浓厚。

我想,收视率不升反降的症结其实在于春晚节目本身。面对着荧幕前的十几亿观众,现在的春晚太过于模式化,就像是在流水作业一般挨个儿上菜: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魔术……似乎菜上齐了就行,着实缺乏创新意识,也难怪会频遭吐槽。也许节目组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想加入抢红包这一当下流行元素进行创新,但事实证明这只是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带来的只是表面的虚假繁荣罢了。

因此,春晚的创新必须着眼于节目本身,在保留传统价值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不妨多听听观众的声音,可以尝试通过市场调查等方式,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如今大众的需求,努力做到众口可调。

创新固然可贵,但不可冒进。想要做好春晚这道传统大菜,不能一味凭借外力。

教师点评

文章行文流畅,过渡自然,说理透辟。作者抓住了春晚为什么要加入抢红包这一环节来展开分析,对春晚所承载的意义与抢红包环节的相斥性进行了充分解读,使得春晚不应加入抢红包这一环节的理由被顺理成章地展现了出来。除此之外,对春晚节目组的体谅理解使得全文入情入理,说服力极强。

(刘姗姗)

红包之于春节

卢政先

往常提到春节,大多数人总能想到延续了几十年的春晚。然而近几年来,提到春节,更多的人似乎转而将目光聚焦在抢红包上,甚至连春晚都出现了抢红包环节。

对于这种抢红包热,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而在我看来,抢红包环节于人们享受春节而言是有益的。

为什么这种抢红包活动能够出现并且逐渐流行起来呢?从客观条件来说,应归于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正是当下移动设备功能的强大以及互联网的快捷高效使得群体在线互动抢红包成为可能;而从主观方面来看,抢红包不可否认地具有活跃气氛的作用。或许你并不是很在意红包中的几毛钱、几分钱,但这种“抢”的模式却能激发人的竞争性,从而令人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而这样欢快、热闹的氛围显然与春节的气氛相适。因此,抢红包从出现到盛行乃大势所趋,绝非巧合。

而本身便具有活跃气氛作用的抢红包活动与有着大量观众的春晚有机结合,产生的效果远超于简单的1+1得到的。于发红包的商家而言,全国如此多的春晚观众在红包的诱导下打开商家的应用程序,自然是一波大赚特赚的广告交易;于春晚的播放电视台而言,这种有机结合将观众牢牢地固定在春晚节目之中,也自然是好处多多;于观众而言,抢红包环节的添加使得他们不仅仅只停留于“观看”的层面,而上升到了“参与”的层面,收获了比以往单纯观看春晚更多的欢乐,岂非一举多得?

然而,有的人或许会出声反对,认为抢红包令人们注意力转移,从而不再关注春晚、家人,使得温馨的气氛变了味。

诚然,抢红包吸引了人的一部分注意力,但这绝不代表着人们就因此不再对其他任何事物进行关注。在等待红包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春晚;在红包出现的时候,家人们互相提醒,并共同分享收获红包的快乐。而温馨的气氛,自然在这种家庭互动之中得以体现。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少部分人由于太投入于抢红包而忽视了家人以及春节本身。因此,我们也应当秉持适度原则,牢牢记住:适度就好。

红包,是春节的传统象征之一。而抢红包的出现,无疑是为红红火火的春节锦上添花。

教师点评

本文抓住了抢红包之乐与春晚之乐的统一性来进行说理分析,力透纸背。尤其可贵的是,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从商家、电视台、观众的角度来分析抢红包的加入是大势所趋。同时,文章通过对“假想敌”的反驳,强化了自身的观点,实为考场佳作。

(刘姗姗)

猜你喜欢
喜庆团圆气氛
中秋节——八月十五庆团圆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喜庆的新年
张灯结彩
团圆的日子
除夕赴年夜饭
满堂红
喜庆的春节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