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抓热点促发展

2016-10-20 04:11王勇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廊海绵十三五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些原本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逐步显现出来。建筑业进入减速换档的时期, “分化”与“调整”是2015年建筑业的主旋律。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从投資形势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逐步筑底企稳。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发展理念。建筑企业在冰冻的市场环境中可以紧抓“十三五”规划中建筑行业的热点,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开拓新蓝海,取得新突破。

【关键词】“十三五”;热点;自贸区;PC产业;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产业链;BIM

第一 紧抓自贸区扩围的热点,将自贸区纳入经营拓展的重点。

自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之后,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区也相继获批。据了解,近期“武汉自贸区总体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批复。与此同时,包括河南、陕西、重庆等在内的不少地方的自贸区方案均已基本落停,静待审批靴子落地。

自贸区经验的复制推广有利于发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会对全国的进一步开放、创新起到助推和引领作用。自贸区扩围将带动建筑业基建投资,并将持续带动地产投资。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上海自贸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预计带动相关基建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分别约为上海自贸区的面积的9倍、20倍、30倍,基建投资的带动效应也将会放大。各自贸区及周边区域的商业地产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进而有利于带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作为成立63年之久的老牌建企,我们江苏扬建集团一直秉承“经营是龙头”的理念!紧抓自贸区扩围带动基建地产投资的热点,将自贸区纳入自身经营拓展的重点,再结合“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布局,争取开拓更广阔的区域市场!

第二 紧抓装配式建筑黄金期到来的热点,考虑适时介入PC产业。

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内容,装配式建筑迎来政策利好。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提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也就是说:装配式建筑将迎来黄金10年!

2.1 PC的理解

PC(Precast Concrete)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PC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造建筑物,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造成的建筑。PC 预制装配式建筑只是部分零构件进行了预制,到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进行连接、浇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积木”。

2.2 PC的背景

最早提出PC住宅产业化行为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二战之后率先提出并实施的PC住宅产业化之路。在当今国际建筑领域,PC项目的运用形式,各国和各地区均有所不同,在我国目前也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国内先后引进了日本、澳洲、新加坡、德国、法国、芬兰等先进混凝土预制装配结构技术;目前深圳万科、长沙远大、南京大地等企业预制装配技术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都已参与了诸多地区的PC建筑的建设。

2.3 PC的现状

PC产业其过程虽有起落,但一直未中断探索与实践。近几年PC产业更是引起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PC产业呈现的主要特点:已有成型的生产流水线企业;产业技术日趋成熟;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更多企业正在跟进等。现阶段PC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产品市场认可度低等。

2.4 PC的未来

作为相对独立的PC产业,尽管行业整体气氛尚处观望阶段,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已经大干快上,摆出力拔头筹的架势。特别是建筑工业化、节能减排、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种种建筑新理念的推广为PC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大规模的保障房政策急需标准化、快速化建造高质量的住宅,更为PC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2.5 针对PC产业发展的建议性措施

2.5.1 PC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建企可以考虑适时介入PC产业,并将其作为新的“行业科技展示点”。

2.5.2现今很多建企都有自已配套的多元化专业公司,在此基础上建设PC生产基地。在筹建生产基地的同时,积极促进项目开发的前期工作,打造“产供销链条”,以保证基地建成后及时投入生产。

2.5.3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提前招聘和培训技术、生产和管理人员,包括技术引进与消化、人才招聘与培养等。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可利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宜与有经验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以便缩短培育期。

2.5.4建筑企业还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沟通,推动当地建筑产业化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占领行业制高点,力争获取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三 紧抓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的热点,加大城市管网改扩建工程的承建力度。

3.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据粗略估计,在此期间全国658个城市每年将需要4000多亿元的投资。

2016年4月27日,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日前公示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4位的城市进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

3.2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管道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于2015年8月10日公布。其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让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的蜘蛛网式架空线,力争让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在2015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已经确定了将苏州、沈阳、厦门等10个城市纳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3.3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将成为“十三五”基础设施建设亮点

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需要,同时也是防止房地产去库存过程中导致的经济下滑,起到托底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

建筑企业可以紧抓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的热点,重点布局试点城市,加大城市管网改扩建工程的承建力度。

第四 紧抓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热点,挖掘“轨道交通产业链”的经济增长点。

4.1 轨道交通在“十三五”期间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据行业内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国城轨运营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预计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平均每年要完成600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并将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4.2挖掘“轨道交通产业链”的经济增长点

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的产业链较为庞大,上游主要是基础建筑领域的企业,包括土木工程、隧道等承接商以及工程机械类企业;中游包括车辆制造企业,以及牵引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电气设备企业;下游为公共运营、客货运输产业、地产等其他相关产业等。轨道交通的产业链比较长,辐射面非常广泛。

建筑企业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资质与技术能力的,加大在隧道盾构方面的投入;尚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建企,可以着力于承建一些资质范围内的轨交站点或其配套附属设施;一些建企还可以借助于自身多元化的专业公司优势,放眼于庞大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挖掘其经济增长点。

第五 紧抓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的热点,现阶段将BIM工作推进至实质性阶段。

5.1 现阶段行业内BIM应用有三大主要误区

误区1:BIM就是三维建模,是建模软件的应用

很多企业初识BIM,建了观感很好的模型,但是建完之后不知道如何用于管理或者較为肤浅地进行应用,并未发挥BIM技术的真正价值。建模工作其实只是BIM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初始工作。

误区2:BIM就是碰撞检查工具

有人说:“BIM的功效,主要是对复杂的底层空间进行管道碰撞检查,成功地在工地实施之前就解决了管网交叉碰撞问题,为项目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有效空间。”实际上碰撞自动检查工具只是BIM应用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

误区3:BIM由一个团队就可以完成

这点也是国内企业对于BIM认识及应用的一个重大误区。企业推进BIM必然要组织BIM团队,但是偌大的一个企业面对无数个项目只靠一个BIM团队显然是不足的,需要企业上下层级统一的进行基于BIM的调整,这样才可以让BIM实现从管理层到应用层一个良好的贯穿。

5.2明确并制定BIM应用发展线路图

诸如我们江苏扬建集团的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均已开展了一系列的BIM应用

培训与推进工作,然而我们如何有效地让BIM切实落地?如何把BIM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效结合并深度应用?如何将BIM应用与企业信息化平台系统形成数据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共享大数据平台?本人认为现阶段建企需要梳理并明确BIM应用发展的路线图。

在这张路线图中,需要重点说明的是:

5.2.1 路线图中的第三步“成立企业级的专职BIM中心”是BIM组织架构上的关键。

要切实推广BIM应用,建企就需要建立自已企业级的专职BIM中心。其人员配置大致可由BIM建模人员、数据处理人员以及平台管理人员三级构成。建模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创建和管理公司所有项目的BIM模型,其岗位技能的根本要求是快速、准确地建立模型。数据处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着眼于各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实际需求,将建模人员的BIM模型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各对口专业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处理人员可从各主要对口专业部门中抽调配备。建模人员建好模型,数据处理人员整理好各专业所需求的基础数据后,那么实际上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数据库平台。既然是平台,这就需要平台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能是解决上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按需求分配各部门、各用户的权限;对各部门、各项目的BIM应用进行协助、检查与考核等。

5.2.2路线图中的第四步“建立BIM管理体系”是BIM发展理念上的关建。

BIM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不是简单工具软件的操作,而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它将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涉及到公司的管理流程,需要配套制度的保障。建企要结合自身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的BIM管理体系:拟定BIM应用的企业级总体框架;编制BIM相关的岗位手册;设定BIM技术嵌入公司各专业管理的流程;制定各专业BIM建模、审核、维护标准等。

5.2.3 路线图中的第七步“与企业信息化平台对接”应当是BIM应用的最终目标。

BIM应用的最终目标是BIM企业内部整体应用成功后,与企业信息化平台形成数据对接。“BIM应用+互联网”将有利于建立企业级大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源采集困难、及时性差的困扰;可以促进企业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在BIM推广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BIM的推广过程中,我们要理清“BIM中心”、“成本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这三大主要部门之间各自的工作联系与分工。我们要准确定位三者的功能,并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让这三大部门紧密互动。

结束语:

按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2016年的投资仍然为“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建企如能结合自身的特点,精准把握国家总体规划中的相关行业热点,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其实质也是一种转型升级!希望本文的思考能抛砖引玉,对建筑企业进行新阶段的远景蓝图规划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艳.李晓芬.卢旖娜“十三五”开局良好,建筑业缓慢复苏《建筑》2016-10(总第810期)

[2]王勇.建筑企业转型时期的管理良策《建筑》2015-01(总第777期)

猜你喜欢
管廊海绵十三五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湖北: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
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超前
济南将建全国最长综合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