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求及规划设计

2016-10-20 00:13韩培锋李军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术要求规划设计

韩培锋 李军浩

摘要 介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备条件,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要求及综合规划设计,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必备条件;技术要求;规划设计;河南临颍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202-01

高标准农田是我国耕地的精华,是现代农业的根基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对农业土地整治工作的抓手。临颍县自2010年承担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经项目实施过的中低产田,通过一系列土地管理和土壤肥力提升等措施的落实,地力水平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有所增强,粮食每年增产2 250~3 000 kg/hm2。更重要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耕地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承包或承租等形式的经济体制形成,吸引了不少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促进了产业化规模发展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备条件

一是高标准农田应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规模及设施免受侵害提供保障。二是高标准农田应具有一定规模,且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确保区域内的道路、疏浚工程畅通。一般连片规划面积应在3 000 hm2以上,年粮食生产能力在15 t/hm2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田面平整度应符合《NY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附录E的要求。三是高标准农田所在区域应有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配套,群众积极性高,因其道路、沟渠、电力设施的公益性,集体和个体资金筹措能力参差不齐,不利于统一规划实施。

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要求

2.1 环境要求

高标准农田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保证田块规整,土壤肥力充足;田间排灌网络设施完善,旱涝保收;干支路相连,有完备的田间机耕路和电力通道,确保农业机械和供电畅通。此外,应保证简易仓储、晒场等设施配套,维持生态环境优良,力促高产稳产。

2.2 高标准农田理化性状的技术指标要求

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特性决定土壤肥力水平,并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重点提高土壤供肥能力,通过增加耕层厚度,秸秆还田,补施磷、钾、微肥等,使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达到如下技术指标:①耕地的土体厚度应在100 cm以上,耕作层厚度大于25 cm,因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丰富,作物根系密集,是农作物生产能力的根本,可以通過推广大型农业机械、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等措施实现。②土壤质地达到砂黏适中的要求以砂壤至中壤为佳,以利于土壤通气,保水保肥,且有相对的稳定性,可通过耕作、施肥等农事活动进行调节。③土壤干旱、内涝、质地粗而松散、肥力低、漏水漏肥等农业障碍因素,亦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补充灌溉用水,土地治理项目疏浚排水沟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达到地下水位距耕作层距离≤6.0 m,耕层有机质含量≥1.50%、全氮≥0.5%、速效氮≥65.84 mg/kg、速效磷≥17.05 mg/kg、速效钾≥144.66 mg/kg、阳离子交换量在17.25~25.30 cmol/kg之间、pH值要求在6.5~8.0之间[1-4]。

2.3 高标准农田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要求

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素之一,也是获得高产高效的条件保障。农业技术指标包括小麦、玉米机耕、机播、机收率等应达到90%以上;优良品种、农田节水、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应达到100%。信息服务指标包括建立耕地质量、农情监测、旱涝信息、土壤墒情、病虫草害、粮食生产环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等,主要服务于粮食生产的动态监测与自动测报[5-6]。

3 高标准农田的综合规划设计

高标准农田是由一定规模与质量水平的耕地及其上的水电设施等元素构成,合理地对其空间及设施的设置和布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3.1 应根据地形地貌、机械操作、农业生产资料及产品运输等条件进行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机械操作、农业生产资料及产品运输等条件,保证地块耕作走向、光照时间、受光热量,一般地块宜选用南北方向。

3.2 地块长与宽的规划

地块长度应根据作物类型、田间平整度、灌溉效果及排水畅通程度等因素确定,地块宽度应根据地块面积、机械作业要求、灌溉和排水等因素。田块形状尽量选择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长宽比应控制在(4~20)∶1。

3.3 田间排灌沟渠的规划和布置

排水标准的设计:要求防洪≥10年一遇,防涝≥5年一遇。内涝排除方面,要求瓜菜、烟叶等敏感作物种植区在12 h内,玉米、棉花等作物种植区在36 h内,将水排至田面无积水的标准。

灌溉标准设计:其灌溉保证率应达到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5~0.65,灌溉水质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排水沟渠的布置可因地制宜,采用排水相邻或相间布置,确保整体相通统筹兼顾。排灌设施标准的设定应符合《GB50265—2010泵站设计规范》和管道配备标准《NY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规定。

3.4 田间农用输配电规划设计

农田输配电工程布设应与排灌、道路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营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低压输电线路宜采用低压电缆,且深度不小于70 cm。变配电设施应采用适合的相关设施,变压器外壳距地面建筑物的净距离至少为80 cm;变压器的装设高度控制为无遮拦导电部分距地面至少350 cm,绝缘子最低瓷裙与地面距离小于250 cm。

3.5 田间机械道路的规划设计

机耕道路应保证村庄、仓库到农田交通便利,路线直距离短,农机具能够到达每一个耕作田块,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机耕路类型一般分干路、支路和田间路,具体建设指标应符合《ZY2148高标准农田技术标准》的规定。

3.6 田间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田间防护林的建设有助于增强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应与田间的路、沟、渠等元素相结合,一般占耕地面积的1%~4%,林带间距应符合《DB41/T766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规程》规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对促进耕地向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或集团公司转移,发挥其应有的综合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一项投资大、回报率高的惠民工程,必须慎重地按制定的技术指标进行规划设计,以便事半功倍地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钟毅,陈超,蒋夙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导刊,2012(6):88-89.

[2] 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5-9.

[3] 廖莲美,方金花.莲都区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福建农业科技,2014(8):96-97.

[4] 田栋.甘谷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83.

[5] 周杨,姚岳良.浙江省缙云县标准农田质量状况与提升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3):75-77.

[6] 王琴霞.温岭市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54.

猜你喜欢
技术要求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试论检验电梯起重机械的相关技术
阿勒泰地区发展牧草的状况、意义及机械化收获应注意的技术要求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转杯纺转杯的作用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