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上安全的护航者

2016-10-21 07:25张建林黄敬华
珠江水运 2016年17期
关键词:老队员菁华新港

文|本刊记者 张建林 图|黄敬华

做好水上安全的护航者

文|本刊记者张建林图|黄敬华

河源海事局新港海事处的人员配备,堪称广东最少的海事处之一。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队伍要管好370平方公里的万绿湖水域,这么繁杂的工作量,已经不仅仅要求带头将领能力要强,还要求手下的兵个个要精干。

新港海事处位于万绿湖新安码头的左侧,偏于一隅,肩负的责任却不容小觑。

进入新港海事处大楼,一楼大厅右侧就是监控室,里面坐着一名身穿白色海事制服的队员,只见他时而认真查看监控录像,时而低头用笔记录。一旦发现库区内的违法行为,他立刻用电话调度执法船只,然后自己也马上奔赴码头处理事件。

这是新港海事处每名执法队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370平方公里的水域,事情说少不见得会少,由十二名队员组成的海事处,这么多年来对管辖水域上的事情,已经处理得得心应手。

他们是人员配置最少的海事处

据了解,河源海事局新港海事处前身是新港航政站、新港港航监督站,2000年11月全国水监体制改革后,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源新港海事处”。 新港海事处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强的队伍,目前海事处有12个人,其中10人是老队员,2人于今年8月份新加入,从处长到副处长都是80后,平均年龄30岁左右。队员中75%都是学海事专业,25%学法律专业,其中11人本科学历,1人研究生学历。新港海事处是广东各海事处中人员配备最少的海事处之一,12个人要管理万绿湖370平方公里水域,每个人分配的任务都很繁重。

河源海事局新港海事处副处长何菁华介绍,目前新港海事处包括上下班、值班工作安排、现场执行,全都按照半军事化管理。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新港海事处12人队伍,除了2名新人还没开展工作外,其余分设4组,分别为现场执法组4人,后勤行政组2人,党建业务组2人,还有由2名处长组成的统筹组。由于新港海事处很小,所以10名老队员都是精兵,全天24小时,365天白加黑不中断,何菁华说道,“这一湖水社会关注度很高,一发生什么事情影响就会很大,所以必须全力管好。”

新港海事处虽然人员配置不多,但是执法队员人人都愿意挑起工作重担,把海事处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目前工作采取24小时值班制,每天晚上有2个人值班。在下班时间,一旦接到有人投诉、举报,或在监控上看到有人违章,就会立刻出动去处理。何菁华说道,“虽然海事处在市区有宿舍,但是很多年轻同事担心有紧急任务不能及时赶回来处理,所以有5名队员甘愿长期留守海事处,这份责任心让人敬佩。”

对游船监管是新港海事处的主要工作。

他们人人都精通业务

由于万绿湖是封闭水域,所以相对别的海事处,这里的业务总量不是特别大,每年只有几十单的违章处罚。万绿湖风景区每年游客最旺季是4月中下旬开始到11月上旬,高峰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时候,最高一天游客可以达到2万人次以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港海事处的业务门类非常齐全,除了没有港口航泊监督检查等涉外的业务,其他包括水上交通安全监控,船舶通航,船员业务,还有船检等业务全部都涵盖。何菁华说道,由于涉及到行政处罚,再加上万绿湖乡镇较多,情况较复杂,所以新港海事处对配置的人员要求很高。既要够专业,又要素质高能力强,“所以我们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队伍调配到执法第一线,发挥他们年轻有活力的特点,敢抓敢管。”

为了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新港海事处的十名老队员基本上做到了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责多能。“机关单位要求的人才是精而专,而我们这里要求的就是复合型人才,每个组的2名同事都能互相无缝替代,能互相熟悉对方的业务,虽然平时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哪天有人休假或突然有事,组员可以互相顶替。”何菁华说道,海事处的每个人都必须是一个多面手,小到在休息时通知阿姨做饭,大到湖面起风,及时通知辖区所有的公司和船舶,给他们发送预警信息,这些都要求全部精通。

他表示,所有执法人员没有能力的强弱,只有熟悉程度的不同,只要熟悉了,每个人做出来的事情效果都一样。作为一个执法人员,不需要太多艺术,要依法行政,做任何东西都要有理有据。

新港海事处对库区的船舶进行设备检查。

他们懂心理、气象,还有千里眼顺风耳

这边厢,穿着海事制服的执法人员操着普通话问询,那边厢,本地老乡说着客家话回答,双方的对话无间断地持续了四五分钟,这样“鸡同鸭讲”的场面在万绿湖上并不滑稽,也不鲜见。据了解,新港海事处本地职工只有三人,其余都为外地职工,由于河源市语言普遍为客家语系,为了能够理解当地人的需求,更好地执法,海事处要求每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听懂客家话这门“外语”,“要学习一门语言并不简单,这对大家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十名老队员基本可以听懂客家话,而新来的队员还差一点。”

除了需要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外,新港海事处的执法队员还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海事执法期间,由于管辖的万绿湖具有3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所以每次两船相遇时距离一般都较远。为此,新港海事处执法队员另外一项必备技能,就是在500米内能一眼看出对方是什么船,同时要分辨出哪些船是有证的,哪些是没证的,哪些是交通船,哪些是旅游船,哪些是自用船,哪些船比较老实,不会从事非法旅客运输,哪些船会经常“惹事”。“我们要求队员三个月之内能分类,半年之内能分船,一年之内知道是谁。”何菁华介绍道,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对辖区船只的管理,每隔半年,新港海事处还会对整个库区的船舶进行摸底排查,所以队员也基本上知道库区船只的大概情况,一看船只就知道是属于哪个公司的。

除了海事,在这里你还得懂点心理学和气象学知识。据了解,海事处执法队员在执法期间,只需看船主一眼,从他们的表情中就能判断是否有违法超载情况,竟然这么神奇?何菁华解释道,主要是执法时间长,大家炼就了一对“火眼金睛”,“在我们执法点,那些特别主动靠进来检查的人,十有八九有问题,那种看着你,你一过来他就过来的基本就没事,而一看到你就走的那些人肯定是有问题的。”

据了解,万绿湖安全航行标准基本以气象台信息为准,不过危险天气往往突然而至,而海事执法队员的反映也很迅速,经常在气象台信息到来前,就能判断出天气变化,然后提早打电话给船舶公司,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每名队员都仿若是一个气象专家。

他们执法中从不怕事

虽然万绿湖为封闭式水域,但是违法情况一旦发生,也是相当危险的。今年8月6日,有户外旅游协会组织游客去岛上露营,租用了一条没有船舱、没有登记办理证件的非法船只,在长度不超过12米的露天货仓里面竟然挤了76个人。“这种船平时载人数量不能超过3人,刚查处时我们还连续数了3次才敢确认,实在太危险了。”回忆起那天情况,何菁华至今还吓出一身冷汗,当天船上有22个儿童,由于天气很热,一些孩子已出现了中暑症状,当时只能先把小孩全部转移到海事船,让他们呆在凉快的地方,然后把这些游客全部接回码头,再去处理这条违法船只。

河源海事局新港海事处副处长何菁华。

“外语”

由于河源市语言普遍为客家语系,为了能够理解当地人的需求,更好地执法,所以海事处要求每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听懂客家话这门“外语”,“要学习一门语言并不简单,这对大家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十名老队员基本可以听懂客家话,而新来的队员还差一点。”

据了解,早些年在万绿湖开展海事任务,暴力抗法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不过海事处7名党员常常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本上有什么困难都敢于往前冲,包括执法时遇到当地一些凶恶势力,也不会欺软怕硬,坚持秉公执法。2015年6月21日上午,海事处3名执法人员巡航时发现一艘严重超载的渔船,于是现场责令其停航、驶往指定地点。当时船上所载的13人长期结伴打渔,依仗人多势众,气焰嚣张,并要求给予通融放行,对执法人员软硬兼施,金钱收买不成,恼羞成怒,扬言要把他们投入湖中喂鱼。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边呼叫增援力量,一边周旋,依法办事,如果考虑到个人安危,有一次低头就会被人摸到底线,以后每个人违法就会认为,只要对海事执法人员凶一点,有五条船围住并提着菜刀上船,就可以畅通无阻,那么执法就没有威信可言。”何菁华介绍,随着万绿湖管理愈趋规范,海事处也调整了工作思路后,最近三五年来暴力抗法的情况变少了。现在每年新港海事处会和当地政府,去库区周边的学校宣传海上行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随着这批学生步入社会,执法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他们工作太忙,单身比例高

由于工作任务多,而且部分队员去挂职扶贫,所以新港海事处能够聚齐队员召开一次全体大会都比较困难,很多时候只有年三十晚上大家才有时间聚在一起。一年365天不间断工作,海事执法队员需要长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很多外省的队员甚至好几年没陪父母过上春节、国庆等节日,只有节日过后调休几天回家。

时间的缺乏,也间接造成了海事处队员们容易单身,再加上海事处和别的部门业务往来比较少,接触面窄,所以执法队员大多数要么单身,要么分居,30岁以下的单身比例还是挺高的。何菁华自嘲地说,此前海事处内便经常开玩笑,把单身的男队员们戏称为“四大金刚”“八大罗汉”。

他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据了解,随着年轻人逐步成为海事处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新港海事处也日益成为河源海事局机关人才摇篮。不少年轻人被安排到海事处挂职锻炼2~3年,其中近年来还有2名女队员。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港海事处从四个方面着手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即从青年进入海事处的职业角色去完成新的身份认同,增强海事青年职业认同感。同时紧扣海事中心工作主线,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建平台,全面提升青年履职能力。由于青年多数是80、90后,面临寻求有质量的生活与现实压力的落差等,所以海事处加强对他们的关怀,着力提高青年工作活力。此外,海事处还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和闪光思想,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树立典型,激发青年干事热情。

在培养人才方面,每当有组织相关的培训机构学习时,海事处都全力支持队员参加。同时,为积极发动大家主观能动性,不管是海事业务的知识,还是生活上的知识,政治上的知识,或者历史的知识,海事处领导都会都培养大家自学的习惯,“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一有不懂的地方就马上上网查一下,只有在这个时候知道的答案才会印象深刻。”何菁华介绍,在开展工作中,海事处还会安排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实操,以老带新,同一件事情安排两个人去做,老队员传帮带新队员,进步才更快。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新港海事处也从不落下,不过有别于传统的会议式宣教,新港海事处会采取饭堂吃饭讨论学习的形式,寓教于乐。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党的会议、精神、方针,新港海事处领导班子都会拿来作为吃饭时的谈资,在大家吃饭的时候由领导用有趣、轻松的形式去表达出来,然后发散大家思维,一起讨论学习。

猜你喜欢
老队员菁华新港
新旧转折期的戏曲影像记录:电影《越剧菁华》研究
看风景的猫(下)
看风景的猫(上)
看风景的猫(中)
赊春
国胖队的日常
冬训纪念
我们该在无病呻吟的文字餐盘里加入什么样的营养?——常新港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