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当代青花瓷中的水墨画情结

2016-10-21 16:43饶媛媛
江苏陶瓷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墨画

摘 要 烧造青花瓷的历史悠久。传统青花瓷的很多方面都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当代青花瓷是在继承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融会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创作思想及表现方法,体现新时代特征的青花艺术作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当代青花瓷也有很深厚的水墨画的痕迹,本文就是从料色、技法和题材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水墨画对青花瓷艺术上的渗透和影响。

关键词 传统青花瓷;当代青花瓷;水墨画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绘装饰,它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在泥坯上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或白釉入窑经1 300 ℃左右高温烧成,通常窑炉气氛为还原气氛。其纹饰色调会因颜料中铁或锰的含量多少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有的蓝中泛紫,有的清澈明丽、幽雅宁静,有的青翠欲滴,是一种“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自然天成的美。清代龚轼也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水墨画则以它独有的表现形式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陶瓷装饰的渗透较多。由于工艺、材料特性,中国水墨画对青花瓷艺术渗透的影响很大,使得其处理通过工艺手法的表现,赋予了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烧造青花瓷的历史悠久,因其材料和工艺的特性,传统青花瓷的很多方面都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当代青花瓷是对传统青花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是在继承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融会了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创作思想及表现方法,体现新时代特征的青花艺术作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当代青花瓷也还是有很深厚的水墨画的痕迹,以下我们就从料色、技法、题材和画面效果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料色分析

早在先秦时期的老子就对色彩有一定的探究,它崇尚素雅的黑白二色,强调“知其白,守其黑”的视觉关系,反对毫无意义的“五色令人迷”的设计倾向,使形色间最终有一个适度的和谐效果。青花瓷就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门类,它是一门用单色来进行绘制和创作的艺术门类,是和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致的蓝白体系。其色彩通过料和水的比例不同大致分为五色,即头浓、二浓、三浓、淡水和影淡,和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极其相似,都是在单一的色调中追求浓淡虚实的明暗变化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用单纯的蓝色所绘制出来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面并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从没有任何人质疑画面中花鸟或山石为何与现实中的色彩不符。对于早已习惯于水墨画的黑白艺术效果的中国人来将,单色带给人的视觉体验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此时“无色”胜“有色”。

在传统的青花艺术中,历朝历代的青花色调都有微妙的变化,这不仅取决于当时的审美,更和历代青料配方的差异有关。从最早的进口料“苏麻离青”到国产料,都在呈色上有所差异,颜色或浓艳、或淡雅,或庄重、或清逸。到明代后开始用的“分水”技法甚至使“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而发展到当代更是变化多端,同是氧化钴为着色剂,因其配方的不同,就有苏麻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浙料、珠明料和化学青料等各种颜料,呈色上有湖蓝、孔雀蓝、钴蓝、深蓝、群青、普蓝等等之分,再加上使用了不同的釉色,变化更是万千。清代画家李鱓在题牡丹诗中说:“空勾却是连香白,魏紫姚黄浅淡中。开在兰花最深处,墨浓如漆是深红。”虽是描绘水墨画的诗句,可用于青花瓷也是恰如其分。

2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技法分析

在传统青花瓷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技法,一是勾线,二是分水。除分水技法的工具和步骤与水墨画的上色各有不同外,用线基本都是依照水墨画的章法。线是水墨画的筋骨,与其一脉相承的青花艺术,自然也没有放弃用线来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像青花瓷上绘制图案常用的铁线,就是十八描中的铁线描。因青花料是矿物的缘故,料中往往都有沉淀,要达到像纸画上的线条效果也是很不容易的,且不说青花瓷大多是立体造型,就算是在平面上绘制一根线条,要气贯中锋,运笔要稳,速度要均匀。笔上的料需不多不少,多则料会滴落,少则画不完一根线条;线条以两边凸起中间稍凹为最佳,这样的线条烧制出来才浓淡适宜,才有水墨画线条的风骨。所以传统拜师学艺的学徒,要学青花,首先要练一年以上的线条,不单是因为线条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勾线难度太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水墨画更加注重作者个性的表达和自我情感的流露,在技法上创新很多,从以前的勾线后再皴擦点染到现如今大篇幅的用肌理效果来表现的数不胜数,这些变化也影响着青花瓷的发展。传统的青花瓷中国画的形式大多为工笔,细致讲究;而在当代的青花艺术创作中,为了凸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喷料或泼料的技法都有出现,甚至还有直接用餐巾纸蘸料做出肌理效果的,也有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画笔作画的,凡此总总都具有水墨画大写意淋漓尽致的美感。自己因长期从事青花瓷创作,在绘制时有时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可能会采取十几种不同的技法来表现,而只使用一种青料。

除了和水墨畫技法相似的技法外,青花瓷作为陶瓷艺术的一大门类,还有着其独特的陶瓷语言,但这些固有技法运用后的烧成效果也和水墨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传统青花瓷基本是在坯体上绘制后再施釉,烧制后画面清晰工整细致,具有在熟宣上作画的质感,此为釉下青花。而发展到当代,为了追求大写意笔墨宣泄的效果,采取了先施一层薄釉,在釉面上作画,绘制完成后再施釉,称为釉中青花,此法有生宣作画的感觉。这些都是通过陶瓷特有的语言而产生的。

3 青花瓷与水墨画的题材分析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青花瓷上进行绘制的题材大都和吉祥、圆满有关,所谓“饰必吉祥”。在青花瓷常用的画面处理有两种,一种是图案形式为主的处理方式,线条和分水的运用都是以平面化的效果为目的,如八卦纹、八吉纹、八宝纹以及寄寓富贵如意的花卉纹样等;还有一种是接近水墨画的画面,很多装饰有浓厚的国画画意,和水墨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和水墨画的分科类似,分为花鸟、人物和山水,单就“婴戏图”这一主题,就有“麒麟送子”、“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等吉祥意义的题材。

还有一类题材是含有隐喻的,比如说花鸟题材为主的画面要表现春夏秋冬,会分别用迎春、荷花、菊花和腊梅来表现;画梅兰竹菊代表四君子;画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花开富贵的主题就一定会有牡丹出现。具象而写实的形体出现在画面上,却让人有遐想的空间来联想到深层次的精神层面。

“笔墨当随时代”,从其内蕴的观点、意念到外在的表现手法、形式乃至材料或者说物质载体,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受着时代的遴选与承传。就水墨画来说,其画面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子,或酣畅淋漓、或含蓄内敛。对于与水墨画极其相似的青花艺术来说,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青花瓷,其最具个性的自身优势就是它的文化身份,以及它和本土文化之间内在的深层次联系。

参 考 文 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知识出版社.1994.

[2]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M].紫禁城出版社.1993.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4]饶媛媛,张玲霞.试论现代青花艺术的时代性[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5]李黎.构建当代性的中国画色彩系统[J].设计艺术.2004(03):77.

猜你喜欢
水墨画
当代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研究
幼儿水墨画教学初探
针对学生自主学创作水墨画需要、兴趣及心理特点培养水墨画社团学生自在创作水墨画能力
神奇的水墨画
小学阶段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小学美术水墨画的创意教学研究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水墨画的边界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