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思考

2016-10-21 15:08徐夏
继续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高职院校

徐夏

摘 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的机构,发展中心的建设应做好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发展评价、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制度化、人性化,以及培训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职业教育还未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构仍不尽合理,质量也有待提升。因此,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师资队伍逐渐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薄弱环节。建立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的教师成长平台,形成有效的相关发展机制,是新形式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意义

(一)建立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新形式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式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促进经济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近年高职院校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阶段,教育部在《关于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提出“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建设要求。而无论是服务发展能力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内涵发展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彰显,都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支撑。

(二)建立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优化的需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职院校普遍在外延扩张阶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职业院校也扩大了教师聘用规模。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师资队伍的整理质量下滑,结构失衡,有研究表明1990年后高职院校入职的教师比重高达84.1%,其中2/3又是2000年后入职。此外,随着高职院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发展思路的确立和推行,现有师资队伍来源单一,职业素养偏低,院校内部培训保障体系不健全,效能不高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动高等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等建设举措。

(三)建立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

“教师发展”是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技能提高,还包括了教师理念、能力、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延续,获得职称晋升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个体的进步,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发展具有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等特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此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诉求。职业院校应通过平台建设,营造出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动力的环境和氛围,为其提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培训活动、实践机遇、资源支持,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引领,对广大教师自主发展的渴望加以引導,实现个人发展诉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的结合,教师与学校的共同进步。

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和建设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大都将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人事、教务、教学等部门,举办大量的培训、讲座、竞赛等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进步。但这些活动大多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的提升,稍显局限;另一方面往往将活动的目标群体局限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培养,覆盖面不足;此外,由于教务、人事、教学等部门的多职能性,其精力和手段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使教师发展活动无法形成体系,呈离散化。2011年,教育部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政策,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目前,从已有的高职院校建立的教师发展中心来看,无论是作为一个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还是作为一个协调不同部门之间教师发展活动的协调机构,高职教师发展中心都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具有专业性、多功能的服务性组织,为了保证教师发展活动的效果,它可以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但“服务”仍是其核心特色。

(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路径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产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其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应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思路的延续,同时又要根据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特点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出自身的职教属性和特色。“双师素质”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国家有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无一不强调要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活动和发展平台的构建,也应具有“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特色。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要充分认识教师发展活动作为一种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科研教改、企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调研,努力提高教师发展活动的针对性。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校企多方资源,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实践能力为核心,精心选择教师发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对象化处理更加精细,层次更加明晰。通过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培训平台和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的建设,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提高教学规范;帮助老教师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持续更新;帮助面临职业发展瓶颈的老师突破困境等。

2.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职业教育相较其他教育类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密切,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多,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要,立足本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现状,找准教师的关注点,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助力。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培训、结对帮扶等,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引领、课题资助等,为教师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和帮助,并在科研项目申报、论文撰写、规划设计、推进教改实施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3.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的交流和吸取他人教学经验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努力为教师打造一个良好的分享交流平台,营造出开放、民主、互助的学习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对他人经验的学习与反思,开拓思维,提升技能,解决自身面临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级平台的优势,积极推动与兄弟院校、相关行业企业间的各种交流互动,使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与不同院校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

4.开展教师发展质量评价

评价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够激发被评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被评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高职教师发展中心要注重研究和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发展质量评价的内涵、方式,探索建立满足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力求从师德、专业、教学多个维度,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地提供发展质量评价,最终帮助教师实现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促进教师全面和谐地发展。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发展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培养对象、服务对象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打破评价藩篱,将更多的企业、学生,乃至教师本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实现发展质量评价的多元化。

5.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应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大优质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的引进开发力度,并依托网络平台,打造数字化资源库,建立起灵活开放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分享,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同时,注重与行业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引进企业有关新工艺、新技术的信息化资源和相关企业课程,为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技能提升服务。

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思考

(一)重视相关制度建设

完善且运行良好的制度是教师和学院可持续化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为多功能、专业性的服务机构,它为教师提供研究交流平台,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开展发展质量评价,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整个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性保障,协调起教务、人事、财务、科研、教学等多个部门,共同构建教师发展的组织构架和支持体系,理顺相关工作机制,统筹政行企校多方资源,促进高职教师发展多元主体格局的实现。

(二)重视人性化管理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要始终秉承服务教师发展的理念,成立包括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等在内的专业团队来统筹协调发展中心的各项工作。通过强化细节管理、人文管理,努力打造出一个便捷、舒适的研修环境,通过开展不同种类的拓展活动,丰富教师的学习生活,促進情感交流,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让学校的人文关怀能够通过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运作,渗透到教师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管理与情感相融,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发展氛围,促进学校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容是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的教育过程。对高职教师发展中心而言,贯彻全面发展理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发展对象的全面性,关注老、中、青不同教师群体,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针对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设计不同的发展活动,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注重发展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教科研能力、职称学历等方面的提高,又要关注教师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使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

(四)重视发展项目、活动间的系统性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项目、活动是落实发展目标,体现中心特色的重要载体。教师发展中心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化地梳理教师需求,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交流提升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使中心开展的项目、活动在具有各自明确的发展目标、评价要求和培训形式的同时,相关活动的各主题、培训项目的各环节之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理念渗透、知识传递、技能提升等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能通过中心开展的培训活动学习到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项目逐步掌握相关技能,通过团队研讨、教师沙龙等交流,实现思想碰撞,深化学习体会。最终,使教师的发展、团队的发展相互影响,良性循环。

(五)重视实效性

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检验其效果要看教师自身的感受,即是否学有所获,还要看它是否能够达成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愿望。因此,要保证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运行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参与教师为主体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了解教师们的真实感受,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优化中心的各项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中心要借助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在培训结束后能够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状况进行长期跟踪,探索建立起一种长效反馈,为发展中心后续项目的开发和运作提供相关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慧珍,洪成文.高校老师发展:教师需求与政策支持——基于实证调查的政策适切性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1).

[2]李小娃.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制度逻辑与理论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

[3]徐挺.试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4]吴小懿.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研究——基于湖职院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需求的调研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5]解德渤.再概念化: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高职院校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